衍射法测量细丝直径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4673267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衍射法测量细丝直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衍射法测量细丝直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衍射法测量细丝直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衍射法测量细丝直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衍射法测量细丝直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衍射法测量细丝直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衍射法测量细丝直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得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一、实验目的1. 观察细丝夫琅和费衍射现象。2. 掌握细丝衍射相对光强的测量方法,并求出细丝直径。二、实验原理1. 夫琅和费衍射mm,细丝距接收屏如果大于1米,缝宽相对于缝到接收屏的距离足够小,大致满足衍射光是平行光的要求,也基本满足了夫琅和费衍射的条件:IO为中央明纹中心处的光强度,u=pasin/l,a是单缝宽度,f衍射角l为入射波长2. 菲涅耳假设和光强度物理学家菲涅耳假设:波在传播的过程中,从同一波阵面上的各点发出的次波是相干波,经传播而在空间某点相遇时,产生相干叠加,这就是著名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如图9-1所示,单缝AB所在处的波阵面上各点发出的子波,在空

2、间某点P所引起光振动振幅的大小与面元面积成正比,与面元到空间某点的距离成反比,并且随细丝平面法线与衍射光的夹角(衍射角)增大而减小,计算细丝所在处波阵面上各点发出的子波在P点引起光振动的总和,就可以得到P点的光强度。可见,空间某点的光强,本质上是光波在该点振动的总强度。图9-1 细丝衍射示意图 设细丝的宽度AB=a,细丝到接收屏之间的距离是L,衍射角为的光线会聚到屏上P点,并设P点到中央明纹中心的距离XK。由图9-1可知,从A、B出射的光线到P点的光程差为: (9-1)式中,为光轴与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叫衍射角。如果子波在P点引起的光振动完全相互抵消,光程差是半波长的偶数倍,在P点处将出现暗纹

3、。所以,暗纹形成的条件是:K=1,2(9-2)在两个第一级(K=1)暗纹之间的区域(-)为中央明纹。由(9-2)式可以看出,当光波长的波长一定时,细丝直径a愈小,衍射角愈大,在屏上相邻条纹的间隔也愈大,衍射效果愈显著。反之,a愈大,各级条纹衍射角愈小,条纹向中央明纹靠拢。a无限大,衍射现象消失。3. 细丝衍射的光强分布 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可以推出,当入射光波长为,细丝直径为a时,单缝夫琅和费衍射的光强分布为: (9-3)式中IO为中央明纹中心处的光强度,u为细丝边缘光线与中心光线的相位差。根据上面的光强公式,可得细丝衍射的特征如下:(1) 中央明纹,在=0处,u=0, ,I=IO ,对应最大

4、光强,称为中央主极大,中央明纹宽度由k=的两个暗条纹的衍射角所确定,即中央亮条纹的角宽度为。 (2) 暗纹,当u=k,k=1,2,3即: 或时有:。且任何两相邻暗条纹间的衍射角的差值,即暗条纹是以P0点为中心等间隔左右对称分布的。图9-2 细丝衍射相对光强分布曲线(3) 次级明纹,在两相邻暗纹间存在次级明纹。它们的宽度是中央亮条纹宽度的一半。这些亮条纹的光强最大值称为次极大。其角位置依次是, (9-4)把上述的值代入光强公式(9-3)中,可求得各级次明纹中心的强度为, (9-5)从上面特征可以看出,各级明纹的光强随着级次K的增大而迅速减小,而暗纹的光强亦分布其间,细丝衍射图样的相对光强分布如图

5、9-2所示。当时出现暗纹,设第k级暗纹离光轴的距离为,则有: 式中:S为衍射暗条纹间距,L为细丝到观察屏的距离,为波长。 三、实验仪器仪器名称型号主要参数用途750接口CI7650阻抗1 M。最大的有效输入电压围10 V连接计算机和光传感器,使光传感器测得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和DataStudioCI6874处理光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光传感器CI650-4A测量光强,波长为650nm小型激光器OS8514发出激光 转动传感器CI-6538测量角速度、角加速度和角位移,也可测量速度、加速度和位移 小孔屏四、实验步骤1、连接好装置,打开灯源;启动计算机和DataStudio软件并调节好相应参数2、调节好装置,使激光通过装置发生衍射,并在光传感器上得到衍射图纹。3、调节转动传感器,测量不懂级明纹的光强,在计算机上得到相应数据三、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L=86cm光强,通道A 对 位置,通道1和2,运行#4位置,通道1和2 (m)光强,通道A (%最大值) 这是一种人造纤维的衍射数据光强,通道A 对 位置,通道1和2,运行#1位置,通道1和2 (m)光强,通道A (%最大值)这是人体头发衍射数据 四、实验结论与总结指导教师批阅意见:成绩评定:实验设计方案(40分)实验操作及数据记录(30分)数据处理及实验结论(15-20分)实验总结(10-15分)总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