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桂学校2011年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专题2 碳和碳的氧化物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4670521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海桂学校2011年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专题2 碳和碳的氧化物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海南省海桂学校2011年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专题2 碳和碳的氧化物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海南省海桂学校2011年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专题2 碳和碳的氧化物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海南省海桂学校2011年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专题2 碳和碳的氧化物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海南省海桂学校2011年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专题2 碳和碳的氧化物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海桂学校2011年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专题2 碳和碳的氧化物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海桂学校2011年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专题2 碳和碳的氧化物 人教新课标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考纲分析1知道常见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3掌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4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5了解自然界的碳循环。考点知识梳理完善结构图,还可以练习一下序号代表的化学方程式哦!CO2CO22CO22CO2COO22CO2C2CuO2CuCO2COCuOCuCO2CO2Ca(OH)2=CaCO3H2OCaCO3CaOCO2CO2H2O=H2CO3CaCO3CO2H2O=Ca(HCO3)2CaOH2O=Ca(OH)2考点一 碳1几种碳单质物质物理性质主要用途金刚石无色透明,是硬度最大的天然物质做装饰品,切割玻璃、大理石,做地质勘探钻头

2、石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质软、滑腻,导电性好,耐高温做铅笔芯、电极材料、高温润滑剂木炭、活性炭黑色,多孔,吸附性强做吸附剂、脱色剂,活性炭多用于防毒面具C60熔点低超导材料2.碳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_。(2)可燃性氧气充足时:CO2CO2;(化学方程式,下同)氧气不足时:2CO22CO。(3)还原性与Fe2O3:2Fe2O33C4Fe3CO2。与CuO:2CuOC2CuCO2。【答案】稳定考点二 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通常一氧化碳是_、_的气体,_溶于水。2化学性质(1)可燃性:2COO22CO2。(化学方程式,下同)(2)还原性:Fe2O33CO2Fe3CO2。(与Fe2O3反应)

3、CuOCOCuCO2。(与CuO反应)(3)毒性:易与血液中的_结合,使人缺氧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答案】无色、无味 难 血红蛋白3一氧化碳、碳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比较考点三 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CO2是_色、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溶于水。固体CO2俗称_,易升华吸热,可作_。(2)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与水反应:CO2H2O=H2CO3。(化学方程式,下同)生成的碳酸不稳定:H2CO3H2OCO2。与石灰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2二氧化碳的制法(1)工业制法工业上利用煅烧_的

4、方法制取CO2,化学方程式CaCO3CaOCO2。(2)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利用_或_和_反应制取,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不能用H2SO4 与CaCO3反应的原因: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Na2CO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于收集。实验装置 装置的注意事项:a.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b.若用试管来装药品,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竖直向上,试管底部与铁架台面接触。收集和验满方法_将燃烧的木条 _,木条熄灭说明已收集满。检验方法将_倒入瓶中振荡,溶液变浑浊,

5、说明气体为CO2。干燥方法通常使用_对CO2进行干燥,不能使用_、_进行干燥。【答案】无色、无味 大,可 干冰, 制冷剂 石灰石 石灰石 大理石 稀盐酸 向上排空气法 靠近集气瓶口 澄清石灰水 浑浊, 浓硫酸 碱石灰、NaOH固体 3二氧化碳对生活的影响(1)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 ),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温室肥料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光合作用化工原料(2)温室效应成因:大气中的CO2能像温室中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

6、体有: 等。危害:导致两极的 ,使 ,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缓解措施: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 等清洁能源;大力 等。【答案】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全球变暖 CO2、臭氧、甲烷、氟氯代烷 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中考典例精析(2010株洲)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事实解释A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碳的化学性质稳定B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石墨能够导电C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焦炭具有氧化性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活性炭具有

7、吸附性【解析】本题考查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碳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的化学性质也不一样,在常温下性质稳定,点燃条件下可燃,高温条件下则表现出还原性。石墨作电极和活性炭作脱色剂是分别利用了它们的导电性和吸附性的物理性质。【答案】C变式训练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每个碳原子都连接3个碳原子【答案】C(2010长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很坚硬C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

8、氯化钠杂质D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CO、CO2【解析】本题考查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CO不溶于水,故煤炉上放水不能防止CO中毒;金刚石十分坚硬但石墨很软,两者的差异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的;活性炭只能吸附水中不溶的微粒,无法除去氯化钠;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会产生沉淀,CO通入则没有反应,故选D。【答案】D变式训练为证明木炭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的产物中既有CO2也有CO,可以先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_,证明有CO2存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接着将导出气体干燥后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_,即证明有CO的存在。【答案】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黑色的氧化铜粉

9、末变红(2010鞍山)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旨在控制大气中“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低碳”正成为人们的共识。(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海水的吸收。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上述两条消耗CO2的途径:_、_。(3)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空气中过多的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成甲烷和水,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请举一例你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_。【解析】本题联系当下热点考查CO2的有关知识。题中涉

10、及的低碳旨在节约能源和资源。造成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的原因很多,主要在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对森林的乱砍滥伐。第(2)、(3)题考查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要注意配平。【答案】(1)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对森林的砍伐(2)6H2O6CO2C6H12O66O2H2OCO2=H2CO3(3)CO24H2CH42H2O(4)双面使用纸张(及时关灯、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等)变式训练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简图,请回答: (1)含碳单质的矿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植物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

11、(4)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个是_。【答案】CO2CO2 CO2H2O=H2CO3 6CO26H2OC6H12O66O2 多种树(2010昆明)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三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合理的是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2)请说明不能采用B装置的原因_。【解析】二氧化碳的制取是中考的热点,本题着重考查其制取装置。A装置中用U形管作为发生装置,关闭导气管开关时,易使液体药品从左端溢出,且收集装置中导气管未伸至瓶底,无法排空气;B导气管在液面之下,产生气体也无法收集;C装置最为科学合理。【答案】(1)CCaCO32HCl=CaCl2CO2H2O(2)发生装置中导气管在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无法导出变式训练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1)选择药品: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组别药品实验现象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产生气泡速率适中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产生气泡的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产生气泡的速率很快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