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66928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原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风格沉郁,语言精炼,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注释】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操练图形,诸葛亮曾用过此阵。盖:超过。三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参考译文】三分天下建立盖世功勋,布八阵图名声天下皆闻。江水冲击阵石岿然不动,刘备伐吴失策千古遗恨(未能制止刘备伐吴的错误)。这是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二)村 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

2、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其诗语言通俗,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之一。有白氏长庆集。【注释】苍苍:在此是茂密的意思。切切:形容虫鸣的细碎声音。【参考译文】经霜的草仍然茂密虫鸣切切,村南村北夜间行人已经断绝。我走到门前远望野外的田地,月光明亮照耀荞麦花如白雪。这诗真实地写出了乡村秋夜的特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从中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爱恋之情。(三)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 苍 竹 林 寺,杳 杳 钟 声 晚。荷 笠 戴 夕 阳,青 山 独 归 远。【作者简介】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官终随州刺史。长于五言律诗,时人称为“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注释】灵

3、澈上人: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苍苍:这里指暮色。竹林寺:在江苏省镇江市南。杳杳:深远幽暗。这里指从远处传来。荷:背着。【参考译文】竹林寺一带树木苍翠,悠远的钟声响到晚。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独自返回远处青山。这首诗写的是傍晚送灵澈和尚回竹林寺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失意、闲淡的情怀。(四)归 雁钱起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哀怨却归来。【作者简介】 (710?780?) 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天宝进士,官至考功郎中。“大历十才子”之一。工诗。有钱考功集。【注释】潇湘:湖南有潇水、湘江。湖南衡阳有回雁峰,相传北雁南飞,至此即回。等闲:随便。二十五弦:指古乐器瑟。【参考译文】

4、大雁啊,萧湘发生什么事让你随便就回北方来?不顾那美好环境绿水黄沙两岸草苔。大雁答:湘江女神在月夜弹奏二十五根弦瑟,我承受不了那凄凉哀怨声才飞回来的。这诗一问一答,构思别致。诗人以拟人的方法,假借多愁善感的大雁,婉转地表达了久居外地的思乡之情。(五)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其诗语言通俗,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之一。有白氏长庆集。【注释】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人或出差官员途中歇息的地方。【参考译文】 在邯郸客店里恰逢农历冬至,抱

5、膝坐在灯前孤影伴我身。料想家里人深夜也这样坐着,还会念叨我这个在外远行人。相信唐代的冬至是一个与春节相仿的重要节日。客居在外的诗人,此时思家心切,但却以想像家人如何惦念自己来曲折地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创意新颖。(六)中秋夜 李峤圆 魄 上 寒 空,皆 言 四 海 同;安 知 千 里 外,不 有 雨 兼 风。【作者简介】李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麟德进士,官至中书令。善诗文,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有李峤集。【注释】圆魄:指中秋圆月。魄,月亮。寒空:寒冷的高空、天上。安知:哪里知道。不:没。【参考译文】圆月升上清冷的高空,都说天下同样光明。哪能知道千里以外,就没有骤雨暴

6、风?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七)成都曲张籍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作者简介】张籍:字文昌,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进士,历任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工诗,尤长乐府。有张司业集。【注释】锦江:在四川省,流经成都。万里桥:在成都城南。【参考译文】 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的人喜欢向谁家投宿?这首诗描写了成都的秀丽风光、风土人情及繁华景象,流露出诗人对成都的眷恋之情。诗中句句含景,景景有情,尤其是后面两句近似口语而意味更深远。

7、(八)曲池荷卢照邻浮 香 绕 曲 岸,圆 影 覆 华 池。常 恐 秋 风 早,飘 零 君 不 知。【作者简介】“初唐四杰”之一(其余是王勃、杨炯、骆宾王)。【注释】曲池荷:种在弯曲池塘里的荷花。浮香:风中飘散的荷花香味。覆:盖住。飘零:指花叶凋谢散落。【参考译文】荷花香气浮动在弯曲的岸边,荷叶投在水面的圆影盖着美丽的池塘。我常担心秋风过早的袭来,吹散飘落花儿不知道提防。这首诗写出了曲池荷花的美丽,和诗人希望美好事物不被摧残的心情。(九)咏 风虞 世 南逐 舞 飘 轻 袖,传 歌 共 绕 梁。动 枝 生 乱 影,吹 花 送 远 香。【作者简介】虞世南:字伯施,行七,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为文婉

8、缛,见称于徐陵,由是有名。隋大军、记室,授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对掌文翰。全唐诗存诗一卷。【注释】逐:随。轻袖:轻柔的衣袖。共:通“供”,给,使得。绕梁:即“余音绕梁”,余音绵延不断绝。远:远处,远方。【参考译文】风儿飘起了舞蹈少女的轻柔衣袖,传送美妙的歌声余音绕梁,摇摆树枝的影儿在地上晃动,吹送花儿香气飘到远方。这首诗借眼前景物把无形的风表现得活灵活现。(十)子夜秋歌李 白长 安 一 片 月,万 户 捣 衣 声。秋 风 吹 不 尽,总 是 玉 关 情,何 日 平 胡 虏,良 人 罢 远 征?【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先人隋末流寓碎叶(唐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巴尔喀什湖南),李白即生于

9、此。天宝初供奉翰林。其诗雄奇豪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有李太白集。【注释】子夜:相传在晋朝时,有位叫“子夜”的女子,后人称她所唱的民谣为“子夜歌”。捣衣:一种洗衣服的方式,就是用木棒敲打衣服。玉关:玉门关。良人:指丈夫。【参考译文】 月光遍洒长安城,四面八方也传来捣衣的声音。阵阵秋风吹不完对出征玉门关的人那片心中情意。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平定作乱的胡人,好让我的丈夫结束出征,重回我的身边呢?(十一)临湖亭王 维轻 舸 迎 上 客,悠 悠 湖 上 来。当 轩 对 樽 酒,四 面 芙 蓉 开。【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以诗、画名世,人

10、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注释】舸:小船。上客:尊贵的客人。轩:亭子四面的窗户。樽:古代的一种酒器。【参考译文】驾着轻快的小船迎来尊贵的客人,轻悠悠地驶过湖面,来到了临湖亭。由于是正对着窗户饮酒,所以映入我的眼帘的,是亭外四周开满湖面的美丽荷花。(十二)塞上闻吹笛高 适雪 净 胡 天 牧 马 还,月 明 羌 笛 戌 楼 间。借 问 梅 花 何 处 落?风 吹 一 夜 满 关 山。【作者简介】高适:字达夫,德州蓨(今河北景县)人。曾任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边塞诗昂扬奋发,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注释】戍楼:边城城堡上的了望楼。梅花:假借笛曲中的“梅花落”。关山:指

11、关隘山川。【参考译文】清亮的胡地天空,雪也显得十分白净,放牧的马匹已回来了,明月当空的夜晚,在戍楼之间传来了羌笛的吹奏声。羌笛的曲调中,梅花会落在什么地方呢?彻夜刮着风,将笛声吹遍了整个关隘山川。(十三)绝句漫兴杜 甫糁 径 杨 花 铺 满 毡,点 溪 荷 花 叠 青 钱。笋 根 雉 子 无 人 见,沙 上 凫 雄 傍 母 眠。【作者简介】杜 甫:字子美,原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风格沉郁,语言精炼,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注释】糝:米糝子,细小的米粒。点:点缀。青钱:铜钱。这里用以比喻荷花。雉子:小野鸡。凫:小野鸭。【参考

12、译文】米糝似的杨花给小路铺一层白毡,溪水里点缀的荷花像一叠叠青钱。竹笋丛中隐伏着小野鸡没人看见,沙洲上的小野鸭靠着母亲在安眠。诗人在这里描绘了初夏郊野恬静的自然景观,一句诗就像一幅画。(十四)白石滩王 维清 浅 白 石 滩,绿 蒲 向 堪 把。家 住 水 东 西,浣 纱 明 月 下。【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以诗、画名世,人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注释】蒲:一种水草。向:快要,将近。堪:可以,能。把:手握。浣:洗。【参考译文】溪水清浅,白石历历,溪边的水草长得快有一把粗细了。家住在溪水东西两岸的女子此时都聚拢到这里

13、,在明月的照映下用清澈的溪水浣洗绢纱。(十五)台 城韦 庄江 雨 霏 霏 江 草 齐,六 朝 如 梦 鸟 空 啼。无 情 最 是 台 城 柳,依 旧 烟 笼 十 里 堤。【作者简介】韦庄: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宰相韦见素之后,屡试不第,后入蜀依附王建为记室,王建即位,任为宰相。他又是一个词人,从晚唐到五代,他是身兼两个时期、两个方面的作者。【注释】台城:六朝时的宫城。六朝:指中国古代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建都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笼:笼罩。【参考译文】暮春三月细雨蒙蒙,江岸边的水草长得郁郁葱葱,碧绿如茵。曾繁华一时的六朝已像梦一样消失了,现在只能听见鸟儿在寂寥地啼鸣。可台城的绿柳却是不管人间兴亡的,仍像以前一样烟雾迷蒙,笼罩着十里长堤。(十六)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者简介】曹植,三国时魏国诗人,文学家。字子建,是曹操第三子。后世将曹植,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称“三曹【注释】豆萁: 豆秸。 釜: 锅。【参考译文】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要他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不然就要杀他的头,曹植愤然写了这首诗。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得哭泣不已。比喻兄长逼弟弟,十分贴切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