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人教版】地理选修六:1.1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步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466773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人教版】地理选修六:1.1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修版【人教版】地理选修六:1.1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修版【人教版】地理选修六:1.1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修版【人教版】地理选修六:1.1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修版【人教版】地理选修六:1.1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修版【人教版】地理选修六:1.1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步练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人教版】地理选修六:1.1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步练习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一)教材第2页图1.1图表分析:本图直观地表示了环境的基本含义。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要素也不同。与中心事物有物质、能量和信息联系的周围事物,构成了中心事物的环境要素。(二)教材第3页案例1通过这个案例,应掌握这则案例集中展示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变迁,反映了从采猎社会50万年前渔猎采集却留下青山绿水至近一万年的农业社会不断破坏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工业社会(20世纪60年代后)环境污染加剧的演变过程。人地关系的变化不禁让人深思。(三)教材第3页思考1古人类与环境处于原始的平

2、衡状态,具有低水平协调的特点。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环境影响微弱。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出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只顾短期经济利益,忽视长远环境效益。3(可以结合教材案例,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分析人类与环境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人类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据此完成13题。1这里所说的“环境主体”是()A地球B自然因素和人

3、文因素C人类 D生物圈2环境包括下列因素中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工环境生物环境太阳系银河系A BC D3下列不是社会环境或社会环境因素的是()A城市或乡村 B卧龙自然保护区C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D贵州梯田解析:本题组考查环境的概念、分类以及影响环境的因素。第1题,地球的环境是宇宙中地球之外并与地球相关的事物,如太阳系、银河系等;生物的环境是由各种无机物质、能量组成的非生物环境。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了人类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即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故这里所说的“环境主体”是人类。第2题,人类环境不同于生物环境,但包括生物环境。

4、银河系、太阳系属于宇宙环境,它不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第3题,自然保护区是自然环境,不属于社会环境,保护区保护的是自然环境,使之不受或很少受人类破坏。梯田不属于自然环境。答案:1.C2.B3.B4下列属于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的是()A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茫茫沙丘B“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C水土流失造成的石山劣地D人工建设的水库大坝解析:茫茫沙丘是自然环境,人工草场、水库大坝是人类合理活动的产物。答案:C5人类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是()A停止社会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B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C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和物质D正确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力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解

5、析: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所以,人类必须与环境之间保持一种协调的关系。这样人类才能和环境和谐相处。答案:D读以下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完成67题。6图中处所填内容应是()A改善环境质量B人类与环境统一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物质资料生产7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D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解析:第6题,从图中信息可知,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有效缓解资源压力,改善环境质量。第7题,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只有

6、人类善待自然,自然才能善待人类,才能实现人类的长远发展。答案:6.A7.D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将下列字母和序号填入相应的位置A天然环境 B人工环境水农田果园大坝大气土壤岩石工厂野生动物原始森林楼房油井(2)C箭头所表示的含义是_,D箭头所表示的含义是_。(3)从箭头C和D可以发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_;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_。解析:第(1)题,据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概念即可作答。第(2)题,C箭头由环境指向人类,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而D箭头表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第(3)题,说明人类与环境有相互作用的关系。答案:(1)长江以下顺时针为(顺序可颠倒);长城以上顺时针为(

7、顺序可颠倒);半圆上为A,下为B。(2)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人类对环境的影响(3)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反作用于人类9下列选项属于天然环境的是()大漠盐湖农田工厂极地苔原岩石畜群牧场A BC D解析:天然环境是由地球上的自然要素组成,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有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因此,选B项。答案:B10我国北方地区春季经常发生沙尘暴,沙尘暴是下列哪种现象()A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C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

8、环境因素共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D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解析:“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的产生也有人类社会不合理活动的因素,“沙尘暴”是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合理活动的反作用。答案:C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60%。据此回答1112题。11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A病虫害防治不力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C生存环境改变D人为破坏严重12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加剧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增加酸雨频率影响生态群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 BC D解析:第11题,各种植物的生存环境不同,大树移植到城市后其生存环境发生了变

9、化,影响了成活率。第12题,大量移植树木使得原生地树木减少,使得植被覆盖率降低,加剧了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其生态环境也发生改变。答案:11.C12.A13下列现象哪些属于环境反馈作用的表现()某工厂把大量未处理的废水排入附近湖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人们在火山山麓垦荒植树,火山爆发时火山喷发物毁坏了农田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民辛勤劳动,培育了肥沃的水稻土,形成著名的“鱼米之乡”珠江三角洲农民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泥成塘,堆泥成基,形成著名的基塘生产A BC D解析:环境的反馈作用,主要取决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虽能影响环境,但不属于环境的反馈作用。答案:B14读以下人口、资源和环境污染相关曲线图,完成(1)(3)题。(1)20世纪末以前,人口、资源和环境污染三者的关系是什么?(2)当前,世界人口与环境关系的主要矛盾是什么?(3)简述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解析:本题着重考查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答案:(1)人口达到高峰,资源大量消耗;污染日益严重。(2)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受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搞好国土整治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