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0百家讲坛:钱文忠《弟子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CTV10百家讲坛:钱文忠《弟子规》(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第1节:规矩的作用(1)第一讲规矩的作用弟子规是继三字经之后,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读本。弟子规告诉孩子们,按照圣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应该遵守哪些规矩。那么对于学习了众多知识与技能的现代年轻人来说,懂得规矩的重要性又在哪里呢?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1 圣人:指儒家创始人孔子。2 训:教导,教诲。3 悌:指弟弟服从兄长。4 谨:出言慎重,寡言。5 信:诚信。6 文:文化知识或文献典籍,泛指一切学问。弟子规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包含在弟子规中,它们有明确的行为
2、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弟子规为什么会引起众多现代人的重视?弟子规的作者是谁?成书于哪个年代?其中都有哪些严格的规定?又是什么原因,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弟子规呢?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弟子规。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与百家讲坛讲过的论语、庄子、老子相比,弟子规是无法算作可以供奉在庙堂之中的经典之作的。哪怕跟三字经相比,弟子规从历史悠久的角度也没得比。三字经出现在南宋,至今有七八百年历史,而弟子规什么时候才出现的呢?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所以,在动辄上千年历史的中国古籍当中,弟子规连小弟弟都排不上。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
3、,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生卒年不详。一般认为这位李夫子是公元1662年出生,公元1722年去世,换句话说,活了六十岁。但是,也有人说,他活了八十三岁。前后相差二十三年,这充分说明当时社会对他就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如果是个大人物,史书上不仅会详细地记载着他的出生年月日,而且还有他的生辰八字。李夫子终其一生,获得的最高学位是秀才,此后再也没有高中过,举人没考取过,进士更跟他没关系,更别说什么状元、榜眼、探花了,这些都跟他没关系。在当时,一个秀才能干什么?教书啊!秀才不是举人,举人老爷有的时候可以当官,进士也可以当官。唯有秀才只能教书,还教不了什么好书,也当不了什么书院的山长,只能开个私塾。这
4、位李先生为什么写得出弟子规?那是因为他毕生研究大学、中庸,虽然李夫子学位不高、学历不高,但是,有的时候好多科举不成功的人恰恰学有所成,这位李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科举道路上,他是一个失败者,但是,在研究大学、中庸的领域里,他却颇有建树,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学者。后来,他创办了一所学校,叫敦复斋,起一个斋号讲学。李先生讲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听课,久而久之,他就被人尊称为李夫子。所以,我们称李先生是清朝早期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这一点是不为过的,这个称号他也是当得起的。第2节:规矩的作用(2)后来,这位老夫子根据传统对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书实践,写成了一本教育孩子、启蒙
5、孩子的书,叫训蒙文。训者,教训也;蒙者,启蒙也。当然,这位老夫子还有好多研究四书的作品,而且他在研究大学、中庸这样的著作之余,还坚持写诗。也许是特别喜欢水仙花的缘故,他曾经写了上百首歌颂水仙花的诗歌,后来结集为水仙百咏。现在,这本书在全国两个地方藏着,一个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另一个是他的家乡山西省图书馆。那么,在他那么多的著作里面,哪部作品流传最广呢?不用说,就是训蒙文。 既然李毓秀先生是弟子规的作者,又为什么说在他留下的众多著作里,流传最广的是训蒙文呢?如果说训蒙文和弟子规是同一部书,那么训蒙文是怎样变成弟子规的呢?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训蒙文,那么训蒙文后来怎么会叫做弟子规的呢?那是因为后来有一个
6、学者在训蒙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并把书名改为弟子规。从此之后,这本书在一些私塾里面开始广泛流行。如此说来,这个人该算是弟子规的大功臣了。有意思的是,大家现在到书店里买的弟子规有几十种版本,虽然原著都是李毓秀,但修订者居然有两个人,一个叫贾有仁,一个叫贾存仁,两个名字仅一字之差。现在几乎一半版本说弟子规是贾有仁校订的,还有一半版本说是贾存仁校订的。孰对孰错,我想应该是贾存仁,至于这里面的考据就不用说了,太复杂,应该是贾存仁先生校订的。一部并不古老,作者和修订者又不是鼎鼎大名的弟子规,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呢?这当然是由这本书本身决定的。弟子规是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
7、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开始的,讲的正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四个字:孝、悌、仁、爱。弟子规是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韵形式写成的,毋庸置疑,这一点肯定是学习三字经。弟子规全文仅仅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弟子规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内容又来自于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所以影响非常之大。从清朝中晚期开始,这本书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几乎可以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相媲美。这样的一部书,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用来教育孩子、使之形成良好行为规范的传统教材。那么,对这样一位先贤
8、,我们怎能不怀抱一种感恩之情,怎能不去好好地诵读他的作品呢?第4节:规矩的作用(4)还有一件事,有一次耿所长到学校讲弟子规,讲完弟子规后他对孩子们说,你们知不知道,一个人去世以后,通过其骨骸,我一眼就能分辨出其生前的性别。孩子们当然很惊讶,这怎么能看出来?他说:我告诉大家,白颜色的是男的,灰颜色比较暗淡的是做了妈妈的女性的,因为妈妈把自己的营养给了孩子,所以妈妈的骨头是比较灰淡的。讲完以后,他回到派出所,过了一两天,突然收到了一封信,写信的是学校里一个娇宠无比的女孩,她在信中说道:所长叔叔,您讲的弟子规,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突然意识到,我对妈妈说话的时候,都是你:妈妈,你给我倒杯水;妈妈,
9、你给我点零花钱;妈妈,你给我去买张游戏卡。听完您的讲课后,我突然发现,我用您来称呼妈妈了。我再也没有用命令的语气去跟妈妈说话,我突然觉得应该用一种商量的语气,一种请求的语气去和妈妈说话。因为您讲的弟子规感动了我。这个女孩子后来成了这所学校最优秀的学生。通过这些事例,我们只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情,我们要不要读弟子规?我想答案已经非常清楚了。也许大家会感到好奇,小小的弟子规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作用?现在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是很多家长最关心的,一个被娇宠惯了的小姑娘,为什么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就开始懂得感念父母之恩了呢?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我们做家长的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和身体健康,但是我们忽略了什么呢?让步
10、了什么呢?说到底,我们不重视的和我们让步的恰恰是孩子的规矩。孩子在社会上成长,最终要步入社会,遵循社会的规矩,那么这个孩子从小是否讲规矩、懂规矩呢?我的孩子在出生前,我父亲就天天合不拢嘴,因为他知道自己要做爷爷了,这是一个辈分的提升,是很重要的。那两天,他笑得很灿烂,我从小到大很难看到我爸爸的笑脸,现在才知道,我爸爸原来会笑的。有一次,我实在看不过他太高兴的样子,就跟他说:老爷子,您别高兴得太早。老爷子说:为什么不高兴啊?我说:等您有了孙子,您可别以为您是爷爷;等您有了孙子,很可能您就是孙子,而孙子就是爷爷了。后来的事实是,我小时候不能做的事情,我儿子都能做;我小时候做错的事情,我父亲当时都要
11、教训我一顿,教训不听,还要弄两下,但现在是我儿子在做,我父亲就满脸堆笑,说:可爱啊,乖啊,这孩子怎么这么能干,这么聪明等。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现在家庭结构改变了,目前的独生子女有一亿多,一个孩子从小最起码有六个大人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我们往往会注意孩子读书有没有超过别人?今天怎么考九十九分?为什么不考一百分?孩子的身体是不是好啊?各种营养有没有跟上?但是我们忽略的恰恰是孩子懂不懂规矩、守不守规矩,用一句大白话来讲,懂不懂礼貌,懂不懂怎么做人,懂不懂怎么待人接物。孩子应该从小养成懂规矩、守规矩的良好习惯,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接触社会,进入社会,乃至为社会服务。如果
12、我们现在束手无策,或者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怎么办?那么,只有按照我们一贯的思路,按照我们人类的共同经验:当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办法和一条更好的路径时,我们就要回过头去,回到先民的智慧当中去,回到我们的传统当中去,看看我们的先民留下了什么遗产给我们,看看我们的先民的那些智慧,今天是否依然能够继承。第5节:规矩的作用(5)弟子规毫无疑问就是我们先民留下的文化遗产,就是我们培养孩子尊重规矩、遵守规矩、在社会公认的规范下健康成长的良好资源。这位派出所的耿所长,非常值得我们尊敬,他就是在当代社会活用弟子规的典范。近年来,弟子规在全国各地都得到重视,许多企业招进很多学历很高文凭很硬的大学生,可是后来发现这
13、些大学生知识没问题,技能也没问题,就是不怎么懂规矩,不怎么守规矩。那么,你怎么能指望这样的人来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呢?于是,选择弟子规进行员工培训,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它的有效性,已经被许多成功经验所证明。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年轻人如果不懂规矩,将会遇到许多麻烦和困难,那么弟子规里面,究竟为年轻人规定了哪些行为规范?一本二三百年前的小册子,为什么对现代社会的人还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在读弟子规之前,我首先给大家推荐一种熟读弟子规的方法。每天背上四到六句,或者八句。这样的话,一周我们就可以背四十多句。到了周末,再把前面背的四十多句重新温习一遍,这就是古人讲的温书。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
14、。弟子规开篇的八句是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八句出自论语学而,接着从孔夫子的话讲起。什么叫弟子?弟子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年幼的孩子叫弟子,儿童和少年都可以算弟子;还有一层意思,指学生。这两层意思在弟子规里面都有。但是以前大多指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强调规矩要从小养成。作者首先声明:弟子规,圣人训。意思是说:弟子规这部书里面的道理,并不是我独创的,而是圣人传下来。那么圣人是谁呢?孔圣人,孔夫子。这八句的意思很清楚:孩子,我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的学说,亲近有道德的人。这样去努力实践,假如你还觉
15、得有多余的体力、有多余的能力、有多余的时间,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再去讲求其他的学问。学文在这里,并不仅仅是学文字,也不仅仅是学文学,这个学文,泛指一切学问。中国的传统,把做人的大原则和大规矩,放在第一位,要求孩子首先树立一个观念,要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一个符合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的人,这个是最重要的。有的人,也许没有读过书,也许不识字,但是,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我们中国历来是把基本的道德规范准则放在知识之前,这是第一位的。我们一直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在道德规范准则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他的知识才越多越好。否则,一个坏人知识越多,他的危害性就越大。大西洋底来的人里面有个博士叫舒拔,他是一位科学天才,非常有才华,但是天天想的居然是如何毁灭人类,摧毁地球。然而,我们今天实际上把孩子的学习知识放在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