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评价 卢龙县双望镇应各庄小学黑英林 科学课评价是科学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随着课改的深入,评价的“瓶颈”作用日益显露,逐渐成为约束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难题构建科学合理的科学课评价机制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刻不容缓的任务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了解学生多方面的需求,要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我们在科学课的评价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评价目标的系列化 现代教学评价思想认为,目标的判定是必不可少的,带有决定性意义在研究“如何评价”之前,必须先 弄清要“评价什么”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评价小学科学的评价目标从过去的“双基”发展到“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内涵不仅是“双基”,还包括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行为、习惯的改变与养成等方面这些因素的拓展就不是原先的教学评价能完全体现的,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和科学课评价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对科学知识、技能的评价。
主要评价各单元各课时最基本的、对学生今后发展有较大意义的知识比如:了解古代和现代信息传递及保存形式;知道气体、液体、固体的主要区别;掌握植物种植的方法和过程;探究植物的生长周期等 2.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能力,即评价学生观察、操作、实验、制作、创造的能力如学习《垃圾》一课时,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哪些垃圾会自然降解,哪些垃圾不会自然降解;收集家里一天中的垃圾并称出重量,估算我镇及苏州市的每天生活垃圾量;组织学生设计问卷,调查每个家庭对生活垃圾中可再利用的垃圾处理方 式,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这一过程中评价学生能否积极地完成收集一天垃圾的任务;能否提出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能否在调查报告中表现出对垃圾污染环境问题的担忧,能否独立思考,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等 3.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待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中的态度比如:学生对待科学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纯正,学习是否认真;对身边的各种自然现象与问题是否有兴趣,是否充满了想知道的欲望;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是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实事求是,是不是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能否采纳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学习与探究等。
4、行为习惯主要评价学生在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以外显的信息为主比如:学生是否认真参与学习,大胆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是否注意安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团结协助,是否愿意对原有认知进行自我否定,修正错误,要求进步等 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努力集中到一个方向上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使评价真正发挥出调节教学活动的机能 二、评价时机全程化 评价时机全程化是指要随时随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这是科学课的新教学目标内容所决定的,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就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调控教学活动 1、前置性评价: 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及阶段性发展水平是有一定差异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
其目的是诊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过程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例如:(1)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和自信心的建立? (2)评价是否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就?(3)评价是否反映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或不足? (4)评价是否反映了教师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等等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进行总结性评价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同时,注意平时积累的形成性评价的相关内容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即评价不再完全是教师的事,同学、家长、学生自己都应该参与评价,充分依靠这些评 价主体的力量,使评价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教师评价:教师是所有评价活动的发起者、主持者、协调者,仍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当评价发生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应想方设法及时恰当处理,进行总体把关,及时记录在案,留待学期结束时总评每个学生该学科总成绩时使用,同时又作为随时了解学生日常学习状况的依据参考使用。
2、学生评价: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人 (1)、参与评价:教师必须尽力创造条件,消除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绝对权威地位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告诉学生,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懂得的比老师还多,并且书本上的也不是绝对正确例如:在学习苏科版自然十一册《光的颜色》一课中时,学生通过做用镜子斜放在水里分解太阳光形成彩虹的实验发现,书上的彩虹的光谱图和 我们做出的不相符合,我就鼓励他们质疑书本,并通过选用不同形状的镜子,不同的液体,镜子斜插不同的角度等实验来验证结果 (2)、自我评价: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价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 (3)、学生互评: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对同学提出的各种观点进行相互评议但互评时不要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给对方划等级或打分数上,这样往往会造成同学之间互不服气,只关注对方的缺点,评价变成互相“挑错”和“指责”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谈化等级和分数,强调自我的反思,以建立一种新的互帮互学式的伙伴关系。
3、家长评价:学生家长参与教学评价可以建立一种家长与教师共同关心学生学习的机制 无论是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还是家长评价,都要努力体现学生个性,做到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评价方法多样化 (1)科学知识和技能评价的方法主要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分析以及必要的测验和专题考查 (2)科学探究的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现场作业、课堂提问和观察记录、作品制作、活动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方法主要是表现性评价,应该以观察记录、面谈、随访为主 (4)\"行为习惯\" 评价的方法多采用现场观察、行为记录、作业分析 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在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时要注意资料的收集,如果资料不充足或者主观意识太强,那么评价的基础就不牢取得评价资料之后,要对评价资料处理、分析和利用,评价结果的数据不能过分要求精确,而且必须贯穿于评价工作的全过程 五、评价结果的表现科学化 以往把百分制作为教学评价结果的唯一表现形式,无论是在信度上还是在效度上,都有较大的缺陷因此,应寻求评价结果的科学化,多元化,尽可能地把评价结果描述得准确些。
(1)平时考查与综合考查的结果相结合,以平时的结果为主只在学习期末对学生评价和考试不能有效地达到科学教学目的,因此,在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期末评价和平时评价的权重,有些内容如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应参考平时评价 (2)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简单进行定量评价是不恰当的,如用65分或80分作为对学生的合作精神作评价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纵观全局,用准确、简洁的质性描述综合评价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反馈功能 (3)等级与评语相结合,以评语为主 评语不仅起到点评学生的作用同时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指点他们努力的方向,使学生真正“活”起来,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 尽管科学课的评价尚处于实验探索之初,但我们要看到科学课评价发展的新趋势,改革现在的科学评价方法,实行新的评价方式与方法,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不断探索、实践,促进新的评价体系的形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评价 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小学科学课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课 小学科学课 小学科学课中的有效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教案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科学课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新课程背景下识字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档案袋评价” 小学科学课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