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效果分析及政策建议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465750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7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效果分析及政策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效果分析及政策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效果分析及政策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效果分析及政策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效果分析及政策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效果分析及政策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效果分析及政策建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学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效果分析及政策建议关键词:财政支农支出 农民收入 支出结构 地区财政 支农资金摘要: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弱势性特点决定财政对农业支出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财政支农支出的效果一直是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阻碍农民收入增长,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对本就落后的农村造成了很大冲击,也给农民收入增加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现阶段研究如何调整我国财政支农政策,财政支农支出如何着力于解决农民增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规范分析,应用我国财政

2、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利用分省财政支农支出数据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不同省份财政支农支出对提高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在分析探讨现阶段财政支农政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农村存在的新问题提出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支农资金投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与次序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政策目标等政策建议。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看,除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外,我国财政支农各项支出对增加农民收入有显著影响,但都缺乏弹性;从不同区域分析结果来看,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最大,东部地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效果最好,三个区域的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对农民收入的

3、正面影响最大,农林、水利、气象部门事业费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从负影响变成正影响,但是,财政支农支出总量仍然较低,支出结构仍然有待优化,地区财政支农资金安排欠妥当。 本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1)在反映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时,采用扣除财政从农业获得的各项收入的财政支农净支出指标,更加确切反映财政支农规模;(2)国内学者关于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研究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较少,个别学者的定量研究也主要是对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简单统计分析,没有考虑到不同省份的异质性,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不同区域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正文内容 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弱势性特点决定财政对农业支出是农业和农村经

4、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财政支农支出的效果一直是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阻碍农民收入增长,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对本就落后的农村造成了很大冲击,也给农民收入增加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现阶段研究如何调整我国财政支农政策,财政支农支出如何着力于解决农民增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规范分析,应用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利用分省财政支农支出数据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不同省份财政支农支出对提高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在分析探讨现阶段财政支农政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

5、国当前农村存在的新问题提出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支农资金投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与次序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政策目标等政策建议。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看,除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外,我国财政支农各项支出对增加农民收入有显著影响,但都缺乏弹性;从不同区域分析结果来看,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最大,东部地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效果最好,三个区域的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对农民收入的正面影响最大,农林、水利、气象部门事业费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从负影响变成正影响,但是,财政支农支出总量仍然较低,支出结构仍然有待优化,地区财政支农资金安排欠妥当。 本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1)在

6、反映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时,采用扣除财政从农业获得的各项收入的财政支农净支出指标,更加确切反映财政支农规模;(2)国内学者关于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研究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较少,个别学者的定量研究也主要是对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简单统计分析,没有考虑到不同省份的异质性,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不同区域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弱势性特点决定财政对农业支出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财政支农支出的效果一直是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阻碍农民收入增长,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对本就落后的农村造成了很大冲

7、击,也给农民收入增加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现阶段研究如何调整我国财政支农政策,财政支农支出如何着力于解决农民增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规范分析,应用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利用分省财政支农支出数据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不同省份财政支农支出对提高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在分析探讨现阶段财政支农政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农村存在的新问题提出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支农资金投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与次序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政策目标等政策建议。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看,除农业基本建

8、设支出外,我国财政支农各项支出对增加农民收入有显著影响,但都缺乏弹性;从不同区域分析结果来看,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最大,东部地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效果最好,三个区域的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对农民收入的正面影响最大,农林、水利、气象部门事业费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从负影响变成正影响,但是,财政支农支出总量仍然较低,支出结构仍然有待优化,地区财政支农资金安排欠妥当。 本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1)在反映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时,采用扣除财政从农业获得的各项收入的财政支农净支出指标,更加确切反映财政支农规模;(2)国内学者关于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研究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较少,个别学者的定量研究也主要是对

9、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简单统计分析,没有考虑到不同省份的异质性,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不同区域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弱势性特点决定财政对农业支出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财政支农支出的效果一直是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阻碍农民收入增长,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对本就落后的农村造成了很大冲击,也给农民收入增加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现阶段研究如何调整我国财政支农政策,财政支农支出如何着力于解决农民增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规范分析,应

10、用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利用分省财政支农支出数据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不同省份财政支农支出对提高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在分析探讨现阶段财政支农政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农村存在的新问题提出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支农资金投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与次序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政策目标等政策建议。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看,除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外,我国财政支农各项支出对增加农民收入有显著影响,但都缺乏弹性;从不同区域分析结果来看,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最大,东部地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效果最好,三个区域的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对

11、农民收入的正面影响最大,农林、水利、气象部门事业费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从负影响变成正影响,但是,财政支农支出总量仍然较低,支出结构仍然有待优化,地区财政支农资金安排欠妥当。 本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1)在反映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时,采用扣除财政从农业获得的各项收入的财政支农净支出指标,更加确切反映财政支农规模;(2)国内学者关于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研究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较少,个别学者的定量研究也主要是对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简单统计分析,没有考虑到不同省份的异质性,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不同区域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弱势性特点决定财政对农业支出是农业和农村经

12、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财政支农支出的效果一直是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阻碍农民收入增长,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对本就落后的农村造成了很大冲击,也给农民收入增加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现阶段研究如何调整我国财政支农政策,财政支农支出如何着力于解决农民增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规范分析,应用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利用分省财政支农支出数据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不同省份财政支农支出对提高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在分析探讨现阶段财政支农政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

13、国当前农村存在的新问题提出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支农资金投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与次序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政策目标等政策建议。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看,除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外,我国财政支农各项支出对增加农民收入有显著影响,但都缺乏弹性;从不同区域分析结果来看,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最大,东部地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效果最好,三个区域的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对农民收入的正面影响最大,农林、水利、气象部门事业费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从负影响变成正影响,但是,财政支农支出总量仍然较低,支出结构仍然有待优化,地区财政支农资金安排欠妥当。 本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1)在

14、反映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时,采用扣除财政从农业获得的各项收入的财政支农净支出指标,更加确切反映财政支农规模;(2)国内学者关于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研究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较少,个别学者的定量研究也主要是对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简单统计分析,没有考虑到不同省份的异质性,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不同区域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弱势性特点决定财政对农业支出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财政支农支出的效果一直是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阻碍农民收入增长,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对本就落后的农村造成了很大冲

15、击,也给农民收入增加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现阶段研究如何调整我国财政支农政策,财政支农支出如何着力于解决农民增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现阶段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规范分析,应用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同时,利用分省财政支农支出数据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不同省份财政支农支出对提高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在分析探讨现阶段财政支农政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农村存在的新问题提出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支农资金投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与次序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政策目标等政策建议。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看,除农业基本建

16、设支出外,我国财政支农各项支出对增加农民收入有显著影响,但都缺乏弹性;从不同区域分析结果来看,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最大,东部地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效果最好,三个区域的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对农民收入的正面影响最大,农林、水利、气象部门事业费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从负影响变成正影响,但是,财政支农支出总量仍然较低,支出结构仍然有待优化,地区财政支农资金安排欠妥当。 本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1)在反映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时,采用扣除财政从农业获得的各项收入的财政支农净支出指标,更加确切反映财政支农规模;(2)国内学者关于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研究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较少,个别学者的定量研究也主要是对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进行简单统计分析,没有考虑到不同省份的异质性,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不同区域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弱势性特点决定财政对农业支出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财政支农支出的效果一直是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