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652950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一等奖2课时1、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知识。2. 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根本文言知识。3. 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品味人物语言并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2、学情分析学生对重点字词掌握较难理解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4、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教学重点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

2、描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2、3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当面临是屈辱的生还是坦然的死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生,发愤著书,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正因为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的英雄,在厄运中不屈的志士,在险境中凛然的豪杰有着深刻的理解;正因为此,他的笔下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人物。那么,在弱肉强食的战国,又有谁能凭借大智大勇力挽狂澜,谱写一曲英雄的绝唱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教师板书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4一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知识。二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等根底文言知识。三学习

3、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品味人物语言并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三、作者及史记简介幻灯片5-8一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XX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承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白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二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

4、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的先河,是24 史的第一部。史记的体例和创作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本纪(12 篇):专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治活动。(如项羽本纪)世家(30篇):主要记述贵族的史事。(如陈涉世家)列传(70篇):记述官吏、士大夫和知名人物的事迹。分三种:专传,即一人一传,(如XX侯列传)合传,有二人合传,也有三五人合传,(廉蔺列传)汇传,记同一类的假设干人,篇名中并不举出人物XX,如仲尼弟子列传,酷吏列传。表(10篇):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5、,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8篇):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分别表达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的开展和现状。四、时代背景介绍幻灯片9 公元前三四世纪,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后期。七雄并峙,战火频燃。七国之中秦最强大,它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赵是北方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一时难以吞并,便用讹诈的手段掠夺它的土地和财物。赵依仗廉、蔺二人军事上严密戒备,外交上不卑不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障了国家的平安。本文着重记叙了二人团结合作,与强秦抗争的故事。五、浏览课文,检测预习一检测字词。幻灯片10找学生读出下面画横线的字。1.臣等不肖xio 2.刎颈之交wnjng 3.广成传

6、舍 zhun 4.缪贤舍人mio 5.见臣列观gun 6.相如虽驽n 7.臣语曰y 8.使人遗赵王书wi 9.睨柱n 10.秦王不怿y二讲故事,理构造。幻灯片11、121找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本文故事,其他学生作评判,看谁讲的全面、连贯。明确: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暗算。为奖励蔺相如的汗马之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丞相。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成心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文中的几个小故事。找学生概括,选出其中最正确。例如:1完

7、璧归赵2渑池之会3将相和3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推荐学生答复。幻灯片13、14问题一: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明确:按时间顺序。问题二:这三件事充满了矛盾冲突,能说说每件事各围绕什么矛盾展开的吗. 明确:“完璧归赵写的是诈璧与存璧的斗争;“渑池相会写的是辱赵与尊赵的斗争;“廉蔺交欢写的是私怨与国事的矛盾。作者在矛盾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而所有这些矛盾又都挂在对秦斗争这条主线上。学习这篇课文要始终抓住这个重点。完璧归赵诈璧与存璧的斗争渑池相会辱赵与尊赵的矛盾将相和私怨与国事的矛盾问题三:“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节X弛有度,极具跌宕之美,文中是如何表达的.文章是在矛盾的开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全文贯串

8、了怎样的矛盾. 明确:全文贯串了互相交织的两种矛盾:一种是赵国与秦国的矛盾,一种是廉颇与蔺相如的矛盾。一开场,秦恃强讹诈,赵国处境危急,矛盾十分锋利。廉蔺二人一切为了自己的国家,彼此间并无私人恩怨。而后,随着赵秦间的矛盾几经缓和,紧X,缓和,蔺相如地位的不断上升,廉颇同他的矛盾便日益紧X。蔺的退让忍辱感动了廉颇,二人终于成了刎颈之交,矛盾消除,共同为国效劳,、秦间的矛盾也趋隐伏。第二学时分析人物性格教学活动 六、分析课文,把握人物性格。一分析开头两段。幻灯片15、16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我逐字逐句翻译,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 2分析课文。问题:课文的前两段是介绍本文的两个主人公。传记的一般写

9、法,是在文章的一开头就介绍人物的出身之类。本文开头对二人的介绍与一般传记一样,但读完全文,却又感到其用意不仅如此,还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开头简介廉、蔺二人地位、威望的巨大差异,更重要的是突显两人地位的悬殊,影响的大小,为以后矛盾的引线。二完璧归赵:梳理矛盾,把握人物幻灯片17-211学生默读,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学生讨论,共同解决。教师强调重点字词。2分析课文。提出以下问题,学生自主选择,讨论后形成连贯的语言后答复。问题一: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虎狼之秦以城求璧,城意少而诈骗多,赵王为难,相如不易,矛盾

10、愈锋利,愈能显示相如化“两难为“两全的智勇。问题二: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围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比赛.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明确:矛盾双方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合的比赛: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献璧之后,相如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意偿赵城。章台接见,美人相伴,狂呼万岁,君臣上下,没有一点迎见外臣的礼貌和城意,相如略施小计,收回璧玉,然后,比照赵王“修敬和“秦王倨傲,面责秦王无理无偿,最后以人、璧俱碎的誓言来威胁对方,利用秦王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有“辞谢割城。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

11、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向秦王考虑到急迫不能得璧,被迫承受了条件,于是相如采取断然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第三个回合,延斥秦王。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援引历史,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手段,并理直气壮地告诉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的困窘,打击了秦国的威风,保卫了赵国的尊严。 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沉着应对的大智大勇。3我们现在看看在“廷斗秦王这个环节上,作者在哪些细节上使用了比照手法。学生浏览课文,划出重点句子,并归纳总结。1秦王和相如的处事态度:秦王得璧是轻狂不己“得璧,传之示美人及

12、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得意忘形;相如那么是冷静沉着“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不动声色将璧取回。2秦王得璧与失璧前后的态度变化:前是轻狂,后是惊慌。3相如取璧前后的神态变化:取前不动声色,取后怒发冲冠。4蔺相如的表达中所表达的赵之群臣和相如对秦的评价和信任程度也是一个比照。4小结第二局部:这一局部写完璧归赵,着重表现相如的大智大勇。问题一:相如的这种品质,作者是如何表现的.学生讨论后明确:直接描写如: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复习稳固第二局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重点体会本局部描写人物的手法。 三渑池之会:品味语言

13、,把握人物。幻灯片22-281齐读后,指名学生试译重点句子,教师予以必要的纠正与补充,然后讨论问题。2划分层次。 问题:这一局部可以分几个层次.要求用四个字概括层意。明确:分三层。第14段为一层:赵王赴会;第段为第二层:渑池斗争。第16段:斗争结果。 讲析第一层第14段。 问题一:“渑池之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举行的. 明确:是在秦国攻打赵国一再获胜的形势下举行的。要求学生翻译画线词:其后以后秦伐攻打,拔攻下石城。明年第二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问题二:秦王在节节获胜的情况下,为何欲与赵王“为好,举行“渑池之会. 明确:军事斗争辅以外交斗争,从外交上进一步迫赵投降。 问题三: 赵王赴会时作好了哪些

14、准备. 明确:一方面相如随从保驾,另一方面廉颇作后盾,并作好了最坏的打算。“三十日不还,那么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讲析第二层和第三层第15、16段 问题一:秦王怎样侮辱赵王的.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 明确:从“秦王饮酒酣“令赵王鼓瑟中的“酣和“令两个字可看出来。“酣字写出了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令字表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注意:秦与赵同为诸侯,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且要写进秦的史册,这是明目X胆对赵王的侮辱。 问题二:面对秦王的侮辱,相如怎样与之针锋相对的. 明确:首先,蔺相如上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要求学生翻译这一句:赵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音乐,请让我献上一个盆缶给秦王敲打,来互相娱乐。“为wi,动词,演奏其次,相如以拼命和秦王斗争。秦王不肯,相如又“跪请,秦王还不肯,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要学生翻泽这一句:你我相距不出五步,我蔺相如能够拿头颈的鲜血溅到大王的身上了!再次,相如以“X目叱之,使秦王的左右“皆靡。在这种情况下,秦王被迫一击缶。最后,相如又顾召赵御史书,以牙还牙。 问题三: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礼要求,相如又如何对策. 明确: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秦之XX为赵王寿。XX是秦的都城,其价值在赵十五城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