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与沥青》教学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64892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与沥青》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水泥与沥青》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水泥与沥青》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水泥与沥青》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泥与沥青》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与沥青》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泥与沥青教学设计谷城县冷集镇小学 卢建波实验内容: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十四课 实验名称:观察水泥和沥青有哪些特点实验班级:五(2)班 实验设计理念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这一课,主要有两个探究实验过程:一是观察水泥加水干燥后的变化,二是沥青加热后及冷却后的变化。探究活动一般要经历观察发现,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搜集整理资料、得出结论等,这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方面的科学素养起到极大作用。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学时要体现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

2、导者,教师根据学生状况摆正自己的位置,确定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的指导程度,确实做到学生才是探究活动的真正主体。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体验实验的乐趣。 3、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在观察和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学生的探究过程,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良好操作习惯、不怕困难热爱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素养。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公路”单元的第一课,本节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的过程,教材围绕水泥加水干燥后的变化,沥青加热后及冷却后的变化两部分内容,为凸显不可逆变化和可逆变化,水泥加水干燥

3、和沥青加热及冷却的实验是铺垫。 学习者特征分析:五年级学生有着较丰富的科学探究能力,不仅喜欢学习科学,而且特别爱做实验,通过上学期的科学课积累了大量的有关实验、观察、收集证据的方法。因此在本课学习中,主动探究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又因为学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一些科学知识的构建还需要辅助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才能突破思维限制有所上升。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参与实验,本学期还需继续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

4、类会产生新的物质。2、教学活动与方法:能在水泥与沥青变化实验中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和细致地观察。能够有根据地预测并体会到与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概括发现得出结论 实验方法:分组探究法 教学准备:少量的水泥与沥青,烧杯,水,计时表,小铁锤。教师可另备酒精灯、坩锅、坩锅钳,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导入:在铺路架桥等活动中,人们通常会使用到水泥与

5、沥青,关于水泥与沥青同学们知道了些什么?师仔细留意学生讲到的各种已有认识,有些学生已经说到的可能会在后面的教学中用到。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在生产中是如何使用它们的也谈一谈,从而引出后面的教学。【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良好习惯,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动机 。 (二)开展观察和实验第一步:教师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教师出示为各组准备好的观察材料及工具,了解水泥与沥青本来的“真面目”。第二步:以水泥为例,研究加入水之后的变化。可以先让学生预测水泥在加入水搅拌后可能出现的情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完善,重点是引导他们在不同时间段如何观察水泥的

6、变化,并做好记录。第三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对实验中不同时间段水泥变化的观察,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积累的对干燥后水泥的认识,或出示教师课前制作的水泥块,展开讨论:干燥后的水泥还能回到原来的粉末状水泥吗?(三)认识可逆变化过程与不可逆变化过程1.课件展示沥青的加热过程:固态的沥青被加热后,会改变原来的形状,形成可以流动的液体,待温度降低后,它又会还原成原来的固态。从而比较这种变化与前面水泥的不同。在此基础上,给出可逆变化过程与不可逆变化过程的基本概念。2.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水泥和沥青变化类似的例子,即: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可逆变化过程?哪些可逆变化过程?并说说人们是怎样利用的。在学生列举时,教师应不满足于学生仅仅讲出事例本身,而是要求他说出更加细致的变化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在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的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有的变化后生成了新的物质。3.最后,要求学生按这两类给列举的变化分类。【设计意图】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由学生总结,记忆深刻。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调动个性化和开放性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