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土拨鼠》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643151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教案《土拨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音乐教案《土拨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音乐教案《土拨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音乐教案《土拨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乐教案《土拨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教案《土拨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教案土拨鼠教学内容:一、学唱歌曲土拨鼠。二、综合训练:三声部和唱片段。三、欣赏:欢乐颂、简介贝多芬。教学目的:一、启发学生运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和悠长、平稳的气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对土拨鼠的爱怜、亲切的情感。二、初步接触三声部合唱,要求保持音准和节奏整齐。三、通过本课歌曲和欣赏曲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德国音乐大师、交响乐之王贝多芬的生平、作品。教具准备:一、贝多芬画像。二、欢乐颂器乐独奏、交响乐中重唱、合唱、管弦乐合奏录音带。三、录音机。课时计划:三节。(歌曲、综合训练二节,欣赏一节)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综合训练(十七页中)第一、三声部。二、学唱歌曲土拨鼠。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歌曲转圆圈。

2、1、用转圆圈乐曲进行二部视唱练习。2、无伴奏合唱,教师指挥。重点: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3、随伴奏合唱。重点:速度、力度的变化以及表情的调动。二、综合训练(十七页)1、内容简述:这是一条三声部发声练习曲,选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三乐章第一呈示部主题。这个主题原是一首捷克名歌,名为念故乡,是反映流浪在外的游子思念故乡亲人、期盼回到故乡的一首歌曲。2、教师范奏(范唱)第一声部旋律。1=bB 4/43.5 5 3.2 1 2.3 5.3 2 - 3.5 5 3.2 1 23 2.1 1 - 6.1 1 75 6 61 75 6 - 6.1 1 75 6 61 75 6 - 3.5 5

3、3.2 1 2.3 5.3 2 - 3.5 5 1.2 3 2.1 26 1 - 3、集体视唱第一声部旋律。4、哼鸣第一声部旋律。5、教师范奏(范唱)第三声部旋律。1=bB1 - - - 7 - - - 1 - - - 7 - 1 - 4.6 6 53 4 46 53 4 - 4.6 6 53 4 46 53 4 - 1 - - - 7 - - - 1 7 6 - 7 - 1 - 6、由学生们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三声部的二部视唱,要求:力度稍弱、速度稍慢、平稳,唱时一定要注意自己声部的准确、清晰,还要注意倾听另一声部。7、教唱第三声部旋律。8、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可对半分),进行两部视唱。9、在

4、二部视唱基础上的二部哼鸣练习,注意音区的变化而引起力度的变化。三、学唱歌曲土拨鼠。1、歌曲简介:这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年与家乡波恩创作的许多歌曲之一。当时人们有随身带土拨鼠到处流浪的风俗习惯,就好比现代人在家中养狗、猫,并带他们外出游玩一样。这是一首表现流浪汉与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歌曲。土拨鼠,旱獭。2、初听演唱录音。3、68拍弱起节奏的练习。4、视唱曲谱。注意,带弱起的乐节(二小节为一乐节)、乐句(四小节为一乐句),在乐节、乐句处须用急呼吸换气。5、按乐曲节奏读歌词,体会乐句与词的关系,找出并标出换气位置。6、练唱歌曲。注意前两句与后两句力度上的对比。7、齐唱土拨鼠。四、作业:1、视唱土拨鼠乐谱

5、。2、用竖笛吹奏这个旋律。下课。课后记:本课三声部合唱片段中的第二、三声部是从属性质,主要以构造和声背景为目的,让小学生轻声哼鸣的同时,注意倾听整体音响效果。另外,当唱“啊”时,力度自然加强,不需要有意突出这个力度。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综合训练:(第十七页)三声部合唱片断。二、歌曲土拨鼠的演唱、处理。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转圆圈。1、分声部视唱。2、二部视唱练习。3、二部合唱。二:综合训练(第十七页)。1、按第一课时的声部划分,分声部练第一、三声部的视唱。2、第一、三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3、用哼鸣的方法哼唱第一、三声部的二部合唱。4、从第三声部的学生中抽四六人,视唱第二声部。5、第一、二声部

6、的二部视唱练习。6、第二、三声部的二部视唱练习。7、三个声部的三部视唱练习。8、三个声部的三部合唱哼鸣练习,注意调整力度和速度。9、条件较好的班级,用竖笛合奏这个三声部合唱片断。10、欣赏:故乡的亲人(第五十七页,注意体会想念故乡、思念亲人的那种忧伤心情。三:土拨鼠的演唱、处理。1、问答:自新大陆中的主题念故乡、美国歌曲故乡的亲人与土拨鼠在内容和情绪上有什么共同之处?(都表现了游子飘零他乡的孤独、凄凉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2、唱一遍歌曲旋律,要求学生区分歌曲的两个段落,并说出它们在旋律和情绪上的异同。(前一段旋律平稳,感情比较平静,后一段旋律上行,情绪显得较激动)。3、朗诵歌词,请学生指出

7、语气最为强烈的地方,(啊,土拨鼠),对照旋律(全取曲最高音“3”处),确定歌曲的高潮所在。4、讨论:应如何运用力度来表现这个高潮部分?(用较强的力度),整句是否都用较强的力度?(应随旋律的起伏而作强弱的变化)。高潮部分出现了两次,是否可以在力度上做一些不同的处理?(前一个高潮部分力度较强,抒发对土拨鼠十分钟爱的强烈感情;而后面的高潮音则用较弱的力度来表现无可奈何的心情)。在讨论中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方案都可以试一试,唱一唱,让大家进行比较,再得出结论。5、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6、用竖笛练习吹奏这首歌。四:小结本节课学习、练习情况。下课。课后记:土拨鼠这首歌的两大特点:一是6/8拍(3/8十3/8

8、),二是每句都从小节的第六拍弱起。启发学生意识到这两点,再去感觉基本节奏,自学起来会很方便。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一、复习、巩固前两课时学习内容。二、欣赏:欢乐颂,简介贝多芬。较具准备:一、贝多芬像。二、录音机。三、用电子琴演奏的欢乐颂录音;用童声合唱的欢乐颂录音;用重唱、合唱、管弦乐演奏(唱)的交响乐片段录音。教学过程:一复习。1、(第十七页)三声部发声训练,念故乡片段。(1)、三声部的视唱练习。(2)、竖笛合奏练习。2、抽唱歌曲土拨鼠。3、抽学生用竖笛吹奏土拨鼠。小结、过渡:这是贝多芬的一首小品、他还创作了许多内容更深刻、规模宏大的大型作品。关于贝多芬的简介,参看课本第二十一页。二:贝多芬经典

9、名作片段欣赏。、交响曲:(1)命运(贝五)第一乐章主部主题。(2)田园(贝六)第一乐章主部主题。2、奏鸣曲:(1)月光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题主题。(2)热情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部主题。(3)春天F 大调小提琴、钢琴第五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3、歌曲:(1)土拨鼠A、用电子琴演奏的。B、童声合唱的。(2)欢乐颂A、用电子琴演奏的。B、童声合唱的。C、交响乐(贝九)第四乐章重唱、合唱片段。4、另外欣赏童声合唱念故乡。三:边听边想1、再听欢乐颂片段,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如:兴奋、热烈、雄壮、宏伟、激奋)。2、引导学生们将欢乐颂与土拨鼠从情绪、力度、速度、结束音、色彩等方面进行比较,填入下面的表格中。欢乐颂 土拨鼠情绪 热情、欢(明)快 忧伤、低沉力度 强 弱速度 快 慢结束音 1 6色彩 明亮 暗3、用以上比较法将本节课所欣赏的八首作品归纳:(1)欢乐颂类:热情、春天、田园及命运。(2)土拨鼠类:月光、念故乡。4、齐唱欢乐颂、或吹奏。简单小结课堂学习情况。下课。课后记:通过对比,让学生懂得同是贝多芬的作品,整体上感觉反差很大。不同音的使用(特别是结束音)所造成明暗效果是不同的。这也说明使用某些音或节奏、速度、力度,可以反映某些特别的环境、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