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分项解析【15】四边形问题原卷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464220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分项解析【15】四边形问题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考数学分项解析【15】四边形问题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考数学分项解析【15】四边形问题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考数学分项解析【15】四边形问题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考数学分项解析【15】四边形问题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分项解析【15】四边形问题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分项解析【15】四边形问题原卷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中考教学资料2019年编+中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专题17:四边形问题一、选择题1. (资阳)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C对角线垂直的梯形是等腰梯形D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2. (宜宾) 如图,将n个边长都为2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A1,A2,An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这n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之和是( ) A n B n1 C ()n1 Dn3. (南充)如图,将正方形O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A的坐标为(1,),则点C的坐标为()A(-,1)B(-1,)C(,1)D(-,-1)4.

2、 (南充)如图,矩形ABCD中,AB=5,AD=12,将矩形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在直线l上进行两次旋转,则点B在两次旋转过程中经过的路径的长是()A B13 C25 D25 5.(德阳)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ADBC,ABC=60,BCD=30,BC=6,那么ACD的面积是()A B C D. 6.(杭州)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梯形的对角线相等B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C矩形的对角线不能相互垂直D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可以互相垂直7.(杭州)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B. 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C. 矩形的对角线不能互相垂直 D.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可以互相垂直

3、8.(湖州)在连接A地与B地的线段上有四个不同的点D、G、K、Q,下列四幅图中的实线分别表示某人从A地到B地的不同行进路线(箭头表示行进的方向),则路程最长的行进路线图是【 】9.(嘉兴4分)如图,在一张矩形纸片ABCD中,AD=4cm,点E,F分别是CD和AB的中点现将这张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EF上的点G处,折痕为AH若HG的延长线恰好经过点D,则CD的长为【 】A. 2cm B. cm C. 4cm D. cm10.(宁波)用矩形纸片折出直角的平分线,下列折法正确的是()11.(宁波)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和8,则此菱形的边长是()A10B8C6D512. (丽水)如图,小红在作线段A

4、B的垂直平分线时 ,是这样操作的: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线段AB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画弧,相交于点C,D,则直线CD即为所求. 连结AC,BC,AD,BD,根据她的作图 方法可知,四边形ADBC一定是【 】A. 矩形 B. 菱形 C. 正方形 D. 等腰梯形13. (宁波)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H是AF的中点,那么CH的长是()A2.5 B C D214.(绍兴)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步骤,沿虚线对折两次,然后沿中的虚线剪去一个角,展开铺平后的图形是()15. (台州)如图,F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的一个动点,BF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

5、AC于点E,连接BE,BF,则EBF的度数是【 】A. 45 B. 50 C. 60 D. 不确定16. (台州)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4cm,把它沿着对角线AC方向平移1cm,得到菱形EFGH,则图中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与四边形EMCN的面积之比为【 】A. 43 B. 32 C. 149 D. 17917. (台州)如图,F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的一个动点,BF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E,连接BE,FE,则EBF的度数是()A45 B50 C60 D不确定18. (台州)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4cm,把它沿着对角线AC方向平移1cm得到菱形EFGH,则图中阴影部分

6、图形的面积与四边形EMCN的面积之比为()A4:3 B3:2 C14:9 D17:919.(宿迁)如图,ABCD中,BC=BD,C=74,则ADB的度数是【 】A. 16 B. 22 C.32 D.6820.(宿迁)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AB=8,AD=3,BC=4,点P为AB边上一动点,若PAD与PBC是相似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21.(衡阳)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菱形的对角线相等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D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22.(株洲)已知四

7、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从AB=BC,ABC=90,AC=BD,ACBD四个条件中,选两个作为补充条件后,使得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现有下列四种选法,其中错误的是()A选 B选 C选 D选23.(长沙)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相等B互相平分C互相垂直D互相垂直且相等24.(长沙)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2,DAB=60,则对角线BD的长是()A1 B C2 D25(徐州)若顺次连接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则该四边形一定是【 】A.矩形 B.等腰梯形 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26.(眉山)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对角线相等的四

8、边形是矩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C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内角为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27.(牡丹江)如图,矩形ABCD中,O为AC中点,过点O的直线分别与AB,CD交于点E,F,连接BF交AC于点M,连接DE,BO若COB=60,FO=FC,则下列结论:FBOC,OM=CM;EOBCMB;四边形EBFD是菱形;MB:OE=3:2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B2C3D428.(龙东地区)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H在CD的延长线上,四边形CEFH也为正方形,则DBF的面积为 ()A 4BCD229.(龙东地区)如图,正方形AB

9、CD中,AB=6,点E在边CD上,且CD=3DE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边BC于点G,连接AG、CF则下列结论:ABGAFG;BG=CG;AGCF;SEGC=SAFE;AGB+AED=145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 2B3C4D530.(泸州)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DC/AB,DAB=90, ACBC,AC=BC,ABC的平分线分别交AD、AC于点E,F,则的值是【 】A B C D31.(河南)如图,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AC.若AB =4,AC =6,则BD的长是【 】 (A)8 (B) 9 (C)10 (D)11 32.(钦州)如图,等腰梯形ABCD

10、的对角线长为13,点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 】A13 B26 C36 D3933.(贺州)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CA平分BCD,B=60,若AD=3,则梯形ABCD的周长为【 】A B C D34.(河池)在ABCD中,AC,BD是对角线,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ABCD是矩形,那么这个条件是【 】AAB=BC BAC=BD CACBD DABBD35.(崇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B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C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D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6.

11、(北海)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B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C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D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二填空题1. (资阳)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E是AB边上的一点,且AE=3,点Q为对角线AC上的动点,则BEQ周长的最小值为 2.(宜宾)菱形的周长为20cm,两个相邻的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则较长的对角线长度是 3.( 巴中)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方程x2-14x+48=0的两实根,则菱形的面积为 4. (巴中)在四边形ABCD中,(1)ABCD,(2)ADBC,(3)AB=CD,(4)AD=BC

12、,在这四个条件中任选两个作为已知条件,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概率是 来源:5.(达州)如图,折叠矩形纸片ABCD,使点B落在边AD上,折痕EF的两端分别在AB、BC上(含端点),且AB=6cm,BC=10cm则折痕EF的最大值是 6.(南充)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AB=8,AD=17,将此矩形纸片折叠,使顶点A落在BC边的A处,折痕所在直线同时经过边AB、AD(包括端点),设BA=x,则x的取值范围是 7. (德阳)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90,AB=BC,E为AB边上一点,BCE=15,且AE=AD连接DE交对角线AC于H,连接BH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填番号)来源:学科网ACDE; ;CD=2DH; 8.温州)如图,在矩形ABCD中,AD=8,E是边AB上一点,且AE=ABO经过点E,与边CD所在直线相切于点G(GEB为锐角),与边AB所在直线交于另一点F,且E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