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高山流水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640730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高山流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件高山流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件高山流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件高山流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高山流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俞伯牙,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他自幼学琴,师从著名琴师成连,十几年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本领,年纪轻轻就已是出色的演奏家。可他却总对自己不满意,期望能更上一层楼。成连知道,此时伯牙的技术已十分娴熟,能再提高的已不是操琴技术而是意境。为了不埋没这个天.俞伯牙,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他自幼学琴,师从著名琴师成连,十几年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本领,年纪轻轻就已是出色的演奏家。可他却总对自己不满意,期望能更上一层楼。成连知道,此时伯牙的技术已十分娴熟,能再提高的已不是操琴技术而是意境。为了不埋没这个天才,成连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将伯牙带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在那里独自生活一段时间。蓬莱岛与世隔绝,

2、远离人间喧嚣,伯牙成日里听到的无非是涛声鸟语、林啸虫鸣。自然界的声音带给伯牙极大的启发,不知不觉中,他的琴声融入了自然万物的鲜活生趣。伯牙终于达到了自己多年来所追求的境界。但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伯牙琴声表达的高深意境,别说凡夫俗子,就连当朝的大夫雅士都难以理解,几乎无人真正能懂。由于没有能读懂伯牙琴声的知音,没有以琴声印心的挚友,他经常有高处不胜寒的孤寂感。伯牙长年担任朝廷要员,一次他乘船出行,因风浪太大在岸边暂歇。风平浪静之后,云开月明,景色醉人。伯牙乐兴大发,拿出琴忘我地弹奏起来。弹着弹着,琴弦突然断掉了。据说,有人在旁偷听才会这样。伯牙很是扫兴,高声问随从是否有外人在侧?此时岸上传来了一

3、个洪亮的声音:“我是山中的樵夫,因躲雨偶遇大人抚琴,稍驻听听。”伯牙闻后相当不屑,心想士人大夫都不懂的琴声,你个山野樵夫能听出什么?便道:“打柴之人,也敢妄称听琴二字?”正准备叫人打发他走,不料樵夫当即说:“大人刚才弹的曲子莫不是孔子叹颜回中的段落?”伯牙惊讶异常,想不到山中还有这等高人,忙将樵夫请进船来。只见此人气宇不凡,谈及学问艺事,无不对答如流。伯牙更加佩服,但心中又想:此人学问虽高,不过自己平时交往的文人们很多也有这样的造诣,可是在音乐方面,却只是平庸之辈。我今天何不以琴声试试他的真知?于是,将断弦重整,稍思片刻,便随着心中所想弹了起来。还没结束,樵夫便赞道:“好美啊,大人意在表现高山

4、的壮丽奇伟吧!”伯牙听罢大惊,这恰是自己要表现的意境啊!尽管激动得手有些发抖,但仍定下神来,又想着潺潺流水弹了起来。赞叹声再次传来:“大人意在表现流水的自由奔腾啊!”伯牙听罢,再也无法按捺内心的兴奋,握住樵夫的双手大声说道:“多年来只有你能听懂我的琴声,今天可算找到知音了!”随即引为上宾。交谈间,伯牙得知樵夫名钟子期,以打柴为生,是位隐居山林的世外高人。二人越聊越倾心,颇有相见恨晚之感。最后两人索性拜为兄弟,长谈到天明。不过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分别的时刻总会来临,兄弟俩约好来年中秋再相会。就这样,二人依依不舍,挥泪而别。寒来暑往,第二年中秋不到,伯牙就有些等不及了。可此时却传来了子期病逝的消息

5、,伯牙悲痛欲绝,跑到子期坟前大哭一场,抚琴数曲来告慰知音的在天之灵。曲子奏罢,伯牙毅然斩断琴弦,击碎琴身,此后永不弹琴。这就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许多人都会被这真诚相知的友谊所打动。这是建立在纯粹精神层面上刻骨铭心的友情,彼此看中的是相近的学识与志趣,所以尽管一个是达官显要,一个是山林樵夫,身份地位反差很大,却能相谈甚欢。尤其想到伯牙绝然断琴的场面,更是让人荡气回肠、扼腕慨叹。这幅伯牙鼓琴图画的就是这个故事。作者王振朋,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曾在南宋做过小官,入元后,他的画艺受到元仁宗赏识,供职于宫内。由于有机会看到大内收藏的作品,技艺大增,尤擅人物及界画。伯牙鼓琴图为纸本,用水墨加白描法绘成

6、,表现的是子期听伯牙鼓琴的场面,风格沉静淡雅,与前代的人物画颇有差异。南宋末年,蒙古人不断南下扩张,推翻了汉人政权,建立了元朝,将大江南北的汉人置于其统治之下。元政权推行种族歧视政策,把南宋统治区的汉人称作“南人”,并归为社会最低一等。不仅如此,社会职业也被分成三六九等,儒生沦落到社会底层,与乞丐相近。元朝的种族与文化的双重压制政策,反而激发了汉族文人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扬,文人画便在这样的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文人画包含了更多儒生士人的审美观念,重表现、求雅致、讲意境。伯牙鼓琴图的创作年代正是文人画初兴之时,作品风格明显有这种倾向,我们不妨从两方面来分析一下:一方面,故事的表达方式趋于文人化。

7、画面左侧坐者是伯牙,只见他长髯阔面,一副仙风道骨模样,神情极为专注。子期坐在右边大石之上,长袍素衫,气质儒雅,文人气十足。伯牙与子期的故事是用儒者与隐士间的赏曲雅会来表达,更是典型的文人方式。作品最成功之处在于对人物心理的描绘,伯牙的忘我投入、子期的陶醉凝神,细细体味,袅袅琴声似就在耳边回荡。除两位主角之外,其他如侍立的童子、童子手捧的器皿、博山炉(古人弹琴时需焚香)、根形炉架等,都散发着一种古雅的士人之气。另一方面,绘画技法也深受文人影响。纸本白描加淡水墨,不设色,是当时流行的一种人物画风。白描,古代绘画技法的一种,即纯用墨线勾勒而不染,原来只用于粉本创作(古代画工绘制大型作品所依据的底本),因风格素雅为文人所喜爱并逐渐发扬,北宋以后慢慢成为独立的画科。文人画开创时期的画家李公麟就是公认的白描大家。到了元代,用白描创作人物成一时之风,王振朋更是此中高手。其作品线条繁简适度、圆转流畅,配合精练的水墨渲染,使作品既有职业画家的精准,又具文人的淡雅之气,很值得读者慢慢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