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科研为抓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463867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教科研为抓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教科研为抓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教科研为抓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以教科研为抓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教科研为抓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教科研为抓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教科研为抓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校内涵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其着力点在 于学生、教师及学校的管理,而三者的核心是对教师的管理, 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学校要以人为本,以师 为本,始终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切实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创新,提升和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那 么如何以教科研为抓手,有效夯实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呢?一、提高教师素养,推动学校内涵发展1. 强化管理成体系。学校要成立教师素养提升工作领导 小组,形成“校长负责一一教科处主抓一一名师骨干带头一一 教研组实施一一全体教师参与”的五级管理体系,责任落实到 人。根据学校校情和老师的实际,可以出台学校校本研修

2、 五年规划等年度目标。通过教师专业成长袋记录每个 教师的成长轨迹,并将过程资料纳入期末量化考核。逐渐形 成“专人负责、集体参与、专项考评”的运转机制,为教师专 业化成长和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2. 转变观念抓培训。专家引领,转变观念。学校要坚持“请 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培训方式,组织学习各级各类名师骨 干的教研经验、教学反思,形成头脑风暴。组织教师充分利 用国培、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外出培训、参加工作坊、 观看实录、浏览优秀教研网站等形式,充分汲取先进经验, 更新陈旧教育理念。多种培训,提升素养。一是做好教育教 学艺术类培训。二是做好信息技术类提升培训。三是做好教 师基本功类培训。一

3、人培训,全员受益。学校要扩大培训效 果,保证优质的外出学习资源能人人共享,凡外出学习、送 教、参会、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对全校教师进行二次培训, 达到“一人培训 全员受益”的目的。3. 三大工程建骨干队伍。名师工程。以“名校培育名师, 名师支撑名校”为宗旨,最大限度发挥名师骨干的引领作用。 名师通过建工作坊、上示范课、指导青年教师磨课等,在课 堂上引领、在思想上影响、在方法上引导其他老师。希望工 程。这是专为刚进校或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脱颖而出搭建的平 台。由“名师专家团队”群策群力,对青年教师的参赛课、研 讨课等进行精准对接,多次打磨,提出优缺点以及改进的建 议,夯实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青蓝工程

4、。对新教师与名 师骨干结成师徒对子,让经验少的向经验多的拜师,并签订 责任书,制订计划。在教育教学上进行“传帮带”,在考评上 实行“捆绑式”,通过“以老带新,以优促新”方式推动师徒间 “比帮赶超”互帮互学的步伐。二、强化科研成效,提升学校群发展1.以研促教,开创教研新模式。校本教研常态化。坚持 落实以“课标解读、课例研修、教材研讨、听评课、素质教育 大讨论、观看优质课、学习先进材料”等为内容的常规教研活 动,让教师做到周周有主题,次次有内容,回回有收获。教 研评议网络化。发挥互联网优势,打破时间、地点、人员等 限制,让教师在家、在课余时间都能参与到教学研究、评课 议课等热烈讨论中来,使讲座、评

5、课活动效果达到最优化。 专题研讨互助化。学校每个教研组,每学期可以制订一个教 研专题,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专题研讨,各教研组根据组内实 际情况,确定研讨内容,组内教师围绕焦点或热点问题上研 讨课,撰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评析,并寻找问题, 归纳方法。教研资源最优化。组织老师们积极投入到建设学 校教研资源库,在“校本教研资源网站、学校服务器、教育博 客群、课题论坛”等处实现资源的储存、共享,方便教师查找, 使用。课题研究常规化。以课题为抓手,打造“学习型”“创新 性”“研究型”“专家型”师资团队。推行“人人有课题、科科搞 研究、校县市省滚动发展”的课题研修目标。在课题研究管理 中,采取“科学管理

6、,合理设计经费;注重研究,加强过程指 导;营造氛围,强化成果效益”等举措提高教师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研讨水平。2.“五课”研讨,聚焦高效课堂。发挥集体备课作用。坚 持做好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活动组织上要强调“四定三 有”: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定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 检查、有考核。落实主讲人主讲,同组人质疑,把教研的重 点放在对学生的分析、教材目标和教法的设计、学生学习方 法的引导上,从而有效发挥集体的智慧。开展“五课”活动。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而有效性载体就是“课例”。聚焦 高效课堂,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依托“五课”活动扎实 开展课例研究:名师示范课作好引领;组内课互帮互学;新 教师汇报课验收效果;磨课打造经典课例;推门或点课了解 教师的常规课堂。教师在讲、听、说、评课上下工夫,在自 我反思、同伴互助、合作交流、成果展示中理念得到更新, 行为得到转变。作者单位陕西省西乡县城北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