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泰和四中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四科联赛试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463719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泰和四中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四科联赛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西省泰和四中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四科联赛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西省泰和四中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四科联赛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西省泰和四中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四科联赛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西省泰和四中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四科联赛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泰和四中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四科联赛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泰和四中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四科联赛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3年上半年八年级四科联赛语文试卷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A咫尺(zh) 狼藉(j ) 干涸(h) 吞噬(sh) 萧瑟(sh)B媲美(p) 挑衅(xn) 狩猎(shu) 缄默(jin) 酬和(h)C囊荧映雪(yn) 合辙押韵(zh ) 龙吟凤哕(su) 相辅相成(f)D相形见绌(ch) 顾名思义(g) 众目睽睽(ku) 莫衷一是(zhng)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听到有儿童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B. 这行云流水

2、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C. 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D. 我们俩分别将近三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B.李娜杀入法网女单决赛并一举夺冠,无疑将进一步坚定我国其他体育项目迈上职业化道路。C.据专家介绍,近期我国西南地区遭受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造成的。D.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4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意吻合,衔接最好的一句是()(2分)对于爱好文科的考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

3、?还要不要他们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 。A. 从长远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B. 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C. 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D. 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培养的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5写出下列各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运用排比,呼吁人们关注生态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B.“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运用了细节描写,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天真、可爱的小姑娘的形象。C.汪曾祺在写“端午的鸭

4、蛋”之前先写各地端午的风俗。这看似离题,实则并没有离题,相反以浓墨重彩描绘出的端午气氛,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D.小石潭记 生动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和对冷酷现实谴责之情。6请概括说明下面这种语言现象,并表明自己的观点。(4分)某聊天室里一个男孩正在跟一个女孩聊天:美眉(妹妹)家住哪里啊?你是哪里的青蛙(男孩)上来就问人家是哪里的真没礼貌!哈对不起啊,俺是一个菜鸟(初上网者),不过我比你大,你得管我叫GG(哥哥)。谁说的?真是7456(气死我了)!概括:观点: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6分)(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北斋

5、雨后文 同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注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2分)( )A中国诗与中国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B北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C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D “占”有占有之意,写出鸟雀的欢喜得意神情,且能显出两鸟对鸣,双 双跳跃的欢快和竹枝摇曳多姿的情态;深秋时节,蝶影已稀,花多凋零,用“寻”是寻觅、寻找,更现那只

6、蝴蝶飞来飞去,四处寻觅之态。8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作者首先描写园圃的清幽僻静,没有官事打扰,使人能够得到心灵上的平静;接着写雨后之景,淡雅素净,诗人一面欣赏庭院美景,一面与好友品名茶赏名画,让人感到十分快乐欢畅,恬淡闲适。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C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D清幽的景色和闲适的乐趣,勾起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因而引出末联。“野兴”就是指山居生活的情趣。(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4分)戴胄犯颜执法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

7、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注释】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上:指唐太宗。擢:提升。诈冒资荫: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有诈冒事觉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布:昭示。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

8、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忿( ) 狱( )11.翻译文中划横线句子(2分)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4分)(三)古诗文积累。(8分)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春夏景色的句子是_,_。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指的是 。 (用原文句子填

9、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相间,互相映衬的是“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4分)井(马浩)井,一口,或一眼,人们通常如此称谓。我觉得井以口论,仅指其外形,而用眼睛相类,方画出它的神韵,令人回味无穷。井默默地蹲在一处,悄无声息,可它无时无刻不在打量着这个世界。它把雨揽入怀,为雪擦拭泪;它抚慰着千年霜露,清洗着旅人的疲惫;它经历着、海纳着、交汇着、融合着、沉淀着、升华着,春夏之晨,秋冬之夕,袅娜的水雾便在它胸中舒缓吞吐,渐渐散漫,似乎恣意挥写着什么?示意着什么?井口,总有人砌石垒台。风儿似乎对井台情有独钟,常在它的身周盘

10、旋,带着花草树木的种子。于是,小树在井旁生根发芽,根系饮汲着井水,渐渐地为老井撑起了一把伞,野草杂花在石隙间悄然滋生、繁衍,一簇簇、一丛丛,平平仄仄,犹如老井吟哦的散章。人世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能像井一样,让时间和空间变得如此象形,让那些世事沧桑,变得如此富于诗情画意,可触可感。小的时候,常常趴在井边,看水中的影子,我用手臂探进井口,井中之人亦伸手相迎,一个地上,一个井下,就这么呼应着,遥遥相对;我把树叶抛向井里,叶片扭动着身子缓缓地飘落下去,水纹漾开,身影在水里晃动着,扭曲着,哈哈镜一般。不知天上的云彩是有意的呢,还是一个不小心掉进来的,却不见擦破摔伤,依然完完整整,洁白如故,鲜活似初。云彩经

11、过了水洗,似乎更加柔和了、清爽了,很受用地漂浮在水面与云相伴的,尚有树的枝叶以及枝叶间隐没的鸟儿。那是一幅怎样的妙手丹青!在我的记忆深处,有关挖井,有着太多有关挖井的回味。懵()懂之时,我就喜欢看人挖井。村子通衢()之处,抑或村口,似乎是随意的选址。开土动工,人在地上,井在脚下,不一会儿,人便被井吞没了。不过,犹如画龙而未点睛,这睛就是泉眼,泉眼长在土地的深处,人需不断地去挖掘。井下的人用锹努力地寻找,井上的人便用泥兜把废料一兜一兜提上来。井越打越深,希望似乎在迷茫中格外清晰,泉眼就在一锹之间,然咫尺天涯,等到井下传开惊喜的连声叫喊泉眼、泉眼这眼井就算打成了。不过,井水是需要淘的,吃水的人越多

12、,泉眼越活泛,水愈清洌,愈新鲜。大约是受打井的启发。曾记得,放学后,成群的少年郎去田野里铲草喂猪,口渴了,便会来到小河边,河水虽然清澈,却不能直接喝。于是,便在河边用铲挖一眼小井,待清清亮亮的水漫漫地渗进来,便探下头去亲吻水面,感觉就像大地捧着的一碗清水,有时水会呛入鼻孔,自然少不了一阵狂咳想一想,真让人无限地怀恋。人类曾逐水而居,井曾拴着多少游子望乡的目光。而今,井,似乎远离了我们的视线,成了某种遗物,某种记忆。我不知道井以及井所衍生出来的词汇,将来的命运如何,我只知道,一眼眼、一汪汪涌出清泉的井,将汩汩地滋润我一生的岁月,永不干涸,永不消失。15、在括号内给第5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

13、出汉字。(2分)懵()懂 通衢()16、第4段末句中的“妙手丹青”是什么意思?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2分)_17、请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内容等方面对第2段画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4分)_18、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作者认为,井以口论平淡呆板,而以眼论,才能展现它的神韵,给人意味无穷之感。B、在“井口的风景”一段的描写中,作者以诗情画意般的笔触,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饱含深情地描绘了井口周围的美丽风景,表达了作者对井的一往情深。C、文章把儿时的井与现实的井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儿时井边快乐生活的热爱、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怀恋之情。D、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顺序是:井的称谓、井之感悟、儿时赏井、井口风光、挖井、模仿挖井、伤井抒情。19、说说你对末段中画线句子含义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4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