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5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4635728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5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5篇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1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心理学著作,作者认为,人生苦难悲喜参半,我们应该以足够的勇气,责任、爱去面对,而不是逃避。只有面对,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才可以在权力范围内超越自己,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完好。因为人生的问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去面对它,去解决它。而现实却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遇见问题必须自己去面对。家人、朋友甚至爱人能给予的都只是建议,只有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可自己在没有强大起来,权力却是势单力薄的,假如这个时候,你选择了推脱、懒惰、趋利避害的处事方式,这就会形成与人而愿背道而驰的性格特点。其实问题、困境、费事这个东西,本质对

2、我们来说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时机,一笔成功跨越就非常难得的精神财富。假如你想要成长为一个心灵健全的人,遇见问题就绝对不可以去选择逃避,或者抱怨,总是找借口,而是积极主动面对,敢于打破,才是最正确捷径。可现实中的很多人,因为得意于自己的经历与资历,做事纯凭感觉和经历,遇到费事,不是积极面对,而是推卸责任,不主动解决,而是止于难于对付,长此以往自己变得越来越消极,越来越被动,精神状态也不好了。其实对于这样的人,将来数不胜数的碰壁对他而言必然会成为寻常之事。试想一下,假如一个人勤于努力,不断地更新和调整自己观察世界的角度,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不会漠然,而是以一种积极、好奇的心态对面对,

3、去承受新挑战,那么他一定不是在原地踏步,而是以飞跃式的速度在成长,他一定在群体中也是耀眼的,因为他积极、乐观,有感染力,是个正能量爆棚的人,谁会不喜欢呢?其实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让我们战胜恐惧,克制懒惰,逐步走向积极、乐观、成熟。书中说,“人可以回绝任何东西,但绝不可以回绝成熟,回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躲避问题,逃避痛苦。躲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里疾病的根。”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就是从自律、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四局部鼓励我们要英勇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所有逃避者,都是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而开场承受挑战,我们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

4、旅程,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踏上走这条能让自己变得成熟的路,越来越强大!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2这是一本关于心灵和精神方面的书,很多时候它让我不舒适,因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为解决问题而付出的努力,会让思想和心智更成熟。”我喜欢这句话。平心而论,我是个害怕费事的人。很多事情只要不影响到我根本的正常生活,我都会选择视而不见,直到拖到不得不去解决的时候。至于,别人口中所说的热心的帮助别人如何如何,根本与我无缘。我得成认很多时候,我是个冷漠的人。为了躲避很多无谓的费事,我会尽量防止跟别人有更进一步的接触。就我工作的环境而言,或许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生活嘛我的朋友曾直言不讳的告

5、诉我:“你不是一个容易接近的人,有时候话也不多,又理性,真是很难交到新的朋友啊!”或许,我该尝试着去改变一下,多和别人交流,多承受一些别人好心的邀约,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去帮助别人,甚至,偶然去恳求一下别人的帮助。当我选择面对问题而不是逃避的时候,大脑就会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压力,潜意识里swot分析p 法就会运作,自动选择一条针对当前环境下的最正确答案。当动力战胜惰性行动起来的时候心里更加有底。久之,自信就会回来,而当精、气、神都有的时候,人离好运还会远吗?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3“为逃避解决问题而无视问题的存在,并指望问题自行消失的倾向,是人生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当看到书中这句话的时候感触非常

6、深,感觉我们大局部人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只是每个人受其影响度不同。书名少有人走的路初次给我的感觉是作者会讲一个事情是很少人会去做的,但看完之后明白并非是这条路走的人少,而是这条路每个人都会经历,但真能走好这条路的人并不多。书中通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分析p ,阐述了如何做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往往很多人看似长大成熟了,但心智缺还未成熟,说话做事都会给人感觉很幼稚,这类人只要有过接触大家都会不难发现。另外还有类人,看似各方面都表现的很成熟,但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选择逃避或装作视而不见,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习惯推卸责任或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这些其实也是心智不成熟的一种表现。不管是生活

7、中还是工作中,发生问题是很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如何去面对问题,如何正确的对待和认识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我们需要承当起责任,尽全力去解决问题。“观察”和“认知”这两个词几乎贯穿于这本书的始终,假如一个人以邪恶为目的,总是会回绝观察事实的真相,而心智成熟的人,却能深入的意识到懒惰的存在。因为解决问题是件痛苦的事,所以大家会选择逃避或不作为,大家都会习惯处理轻松、容易处理的问题。是否能做到心智成熟,也可以理解成意识的进化或者说是意识的成长,只有当你有了担当的意识、会自律,这样才会让自己不断的进化。惰性很多时候是自己潜意识里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会觉得享受在前,所以才会当遇到困难或问题

8、是就会产生惰性。书中介绍“推延满足感”就能解决惰性、拖延症的问题。比方大家是东西总是爱比喜欢吃的先吃了,不爱吃的不是丢了就是拖到最后随意应付了事;做事总是习惯把简单的事先处理了,难的事情放在最后处理或者索性就不处理等别人来解决或到最后不了了之,这些缺点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习惯。然而正确的方式应该是需要我们去认知问题的根,推延满足感就是要让自己先解决难解决的问题,不能贪图眼前的安逸,要有先苦后甜的精神,这样自然就会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大家都会觉得你靠谱。让心智成熟的这条路,并不是很少人关注,而是大局部人都做不到,假如当你真的能走通这条道,肯定会让自己有很大的改变。好比自己以前对待任何问题都会有局

9、限性,所以处理起问题也不顺,无法解决问题的根本,而且在问题的争论中总是按着自己额思路去辩白,忽略了其他客观的因素或者不成认客观条件的存在。如今根本已经渐渐的做了改变,因为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能观察和认知问题的根,继续在学习如何走好这条少人有走的路。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4像书名一样,假如是二十岁的我看这本书,大概会摔书,大概也切合这本书的书名少有人走的路,因为要读完这本书本身需要一定的自制力和延迟自我满足的才能。书中大局部内容描绘的是是什么的概念,很少描绘为什么或者对其一笔带过,案例的主要作用是对是什么的解释,而不是为什么活着怎么样的解读。读者假如缺乏对进步的强烈愿望,很难从这些抽象的文字

10、中建立坚决的自律和自我约束意志,不详细的比喻又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抽离感。我经常有的一个感觉是,很多道理我们都懂,要做到却很困难,就像我们总因自己乱发脾气责怪自己,却无法控制自己下一次的歇斯底里。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脾气暴躁的深层原因,只想想方法把脾气压制住,却往往适得其反,更添痛苦。理解自己的缺陷来自于原生家庭,并对理解某些行为对与错相对来说是容易的,理解自己性格的形成复杂得多,却很有必要。只有把问题的症结翻开,才不会一再发生类似的事件,身心俱疲又对自己一次次绝望。描绘应该怎么样和不应该怎么样,对大多数人来说,更像是说教,让人很容易产生抗拒感甚至不信任感。详细的行动和事例的支撑对

11、观念的形成具有不可无视的作用。就像现实和理想之间的桥梁,让人看见可以实现的可能性,才有动力作出改变。与此同时,作者提出“真正的爱”的概念,当我们拥有真正的爱时,就愿意推延满足感,做到自律和自我约束,不任由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爱是心智成熟的前提。去理解对方,站在他们的立场体会他们的感受,对之表示理解,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理解对方,对患者很重要。这一点,和现代心理学的观念也是非常一致。因为某些原因,我一直在和自己作斗争,但是越是斗争,越恐惧,越想逃避,结果越陷越深。一边希望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来,早日“做个正常人”,一边又不停受挫,对现实越来越绝望。直到这几年,接触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才渐渐

12、对自己有了理解,也渐渐放松了心态,承受自己的缺陷,不再和自己作对,对外界的看法也更宽容。书籍真是个好东西,人与人的理解是很难做到的,但是从书籍里,我找到了多年不曾体验过的被理解和鼓励,也找到了面对人生的勇气。不敢想象假如没有书的陪伴,我如今会过得怎么样。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从书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2022年少有人走的路5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但有许多人心智不成熟。假如说以前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温饱问题,那么今日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我认为任何人都该读一读少有人走的路,在M.斯科特。派克的淡淡叙说中感受这本畅销20余年的心理书的真正魅力。一、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自律”被作者

13、分为几大类,但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由一个实例引发的考虑。一个女财务分析p 师因经常拖延工作而去向心理医生求助,但他们始终找不到原因,直到作者无意当中的一个问题解开谜底“你喜欢吃蛋糕吗”因为这位分析p 师喜欢将工作像吃蛋糕先吃奶油一样,先完成容易的再去完成困难的事,导致她整体速度极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先苦后甜固然比先甜后苦更有利,但人们止不住先尝甜头的用功,往往事倍功半。这种习惯假如不在童年时养成,长大便无法改善。所以导致拖拉,中国的许多学生会产生这种行为,往往是因为贪图一时安逸而造成的。二、家庭教育成就孩子一生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们至关重要,家是人们的第一所学习,也几乎决定了孩子将来生活的开

14、展趋势。有许多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上教育,而是发泄怨气和不满。这样的家庭中出生的孩子往往会成为问题少年。所以,父母应当学会关爱孩子,擅长倾听孩子的心声,能对症下药地解决孩子的疑惑。让孩子得以安康欢乐地成长。当然忙于工作无心照顾孩子的家长也会使孩子不懂自律,无法无天。毋庸置疑,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仅有孩子在童年时能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才会拥有平安感。三、必不可少第认真倾听在我们六年级之前,常会拉着父母不断地说话,没完没了,滔滔不绝,往往父母会不理会或假装倾听,实际忙自我的事以及有选择性第倾听。但应对青春期的孩子,这些方法明显不适宜。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场有个人思想便更加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倾听。用心倾听,是一种爱的行为,能从孩子口齿不清,语句不通中品味更伟大的不一样,从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开掘不平凡之处,将个人想法放在一旁,尽可能低体会说话者的感受,使彼此得到自我完善、为什么人人都爱逃避问题是因为我们心智还未成熟,本书作者点明了一个人们从来不敢说的,也不愿成认的话:几乎人们都有心理疾病,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样的心理疾病,只是得病的时间不一样而已。但我们不能逃避它们,而应当英勇滴应对自我的问题,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