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4635572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基础知识汇总与同学们谈地理 1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1)我国江浙一带气候温暖湿润,有载桑养蚕的历史。这里生产的丝绸服装享誉世界。(2)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种类繁多。(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有发展渔业的有利条件。)2学习地理有什么用:(1)学习地理,使我们懂得欣赏和尊重人类生活的世界。(2)学习地理,使我们具备全球观念和环境意识。(3)学习地理,使我们学会用综合和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4)学习地理,使我们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多种技能。如:读图、用图等。3怎样学好地理?勤于思考,勤于记忆,学会读图、用图、绘图,及时反思、归纳、总结,学以致用。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2、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4)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2r4万),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 太阳和月亮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地球是一个球体。4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海边看帆船从远方驶来,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2)月食(地球的影子挡住了月亮);(3)麦哲伦环球航行;(4)地球卫星照片。二、地球仪1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2地球仪(P5)(1)地轴:地球自转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2)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

3、的交点。(3)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三、经纬线和经纬度1经线和纬线(P5P7)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特点形状圆形(除极点外每一条纬线都自成纬线圈)半圆形。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长度不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为0。南北纬度数相等的纬线长度相等。相等(约2万千米)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关系所有纬线平行所有经线相交于南北极点2纬度和经度(P5P7)纬度经度起始线0纬线(赤道):最长、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纬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

4、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度数划分从赤道向南北各分作90(090)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0180)表示符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分布规律向北增大为北纬,用N表示,北极点为90N;向南增大为南纬,用S表示,南极点为90S向东增大是东经,用E表示;向西增大是西经,用W表示半球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以20W 和160E 划分东西半球。(20W-0-160E) 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3特殊的经纬线(1)特殊的纬线0纬线(赤道)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3.5纬线回归线,热带和温带分界线。太阳垂直照射的

5、最北界限。在地图上用虚线表示。66.5纬线极圈,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的分界线。在地图上用虚线表示。90纬线南北极点。(2)特殊的经线0经线(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分界线,东西经度起点线,此线以东是东经,此线以西是西经。180经线东西经分界线,东西经度止点线。此线以东是西经,此线以西是东经。20oW 和160oE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oW经线以西为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160oE经线以西是东半球,以西是东半球。4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P7P8)(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即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oW 和160oE经线所组成的经线

6、圈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这样划分可以避免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判断方法:大大为东,小小为西(大于160oE的东经度在西半球,其他东经度在东半球;小于20oW的西经度在东半球,其他西经度在西半球。)0经线在东半球,180经线在西半球,20W和160E在东西半球的分界处(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5高、中、低纬的划分(1)低纬:030;(2)中纬:3060;(3)高纬:6090。四、经纬网(P9)1定义:在地球仪或者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组成的网格,叫做经纬网。2应用:在经纬网上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3判读方法:确定经线、纬线:直线型经纬网中横纬竖经;其他经纬网

7、(南北极地区)看线条的相互关系,相交或最终会相交的线条为经线,始终平行的是纬线。 判断东、西经,南、北纬: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注:判断的起点,要依据此图的经(纬)度间距来确定)。书写:纬度在前,经度在后。北京(40N,116E)注意:(0度纬线、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代号)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P11)1定义: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8、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旋转。3周期:一天(24小时)。4地理意义(1)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2)昼夜交替: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形成昼夜现象。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表面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白天和黑夜的交界线为晨昏线。由白天转向黑夜的线叫做昏线,由黑夜转向白天的线叫做晨线。(3)时间的差异:地方时A定义: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360),即1小时转过15,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时刻就不同,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为地方时。B特点:由于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地方时东早西晚,越往东日出越早,时间越早;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

9、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点的地方时相同。时区和区时A时区: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把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各跨7.5作为一个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成为东西十二区。180经线是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B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北京时间:以120E地方时作为东八区区时,它也是我国各地统一的标准时间。区时的计算A东加西减:向东过一个时区加一个小时,向西过一个时区减一个

10、小时。B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 两地时差(东加西减)C向东跨过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不变,日期减一天;向西跨过180经线,时间不变,日期加一天。二、地球的公转(P13P14)1定义: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一年(365天)。4特征: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之间总保持66.5的夹角;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5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2)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

11、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至日(6月21或22日)白昼最长,越往北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发生极昼现象;冬至日(12月22或23日)白昼最短,越往北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发生极夜现象。6.22-12.22,北半球白昼变短;12.22-来年6.22北半球白昼变长。南半球,6.22白昼最短,越往南白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发生极夜现象;12.22日白昼最长,越往南白昼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发生极昼现象。6.22-12.22,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12.22-来年6.22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3)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是90,正午太阳高度

12、角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方递减。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各地,6.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12.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南各地,6.22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12.22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4)四季知识归纳:日期太阳光直射的纬线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节气(南半球相反)北半球季节(南半球相反)3月20或21日0(赤道)昼夜等长春分春季3、4、5 6月21或22日23.5N(北回归线)昼长夜短(白昼最长)夏至夏季6、7、89月22或23日0(赤道)昼夜等长秋分秋季9、10、1112月22或23日23.5S(南回归线)昼短夜长(白昼

13、最短)冬至冬季12、1、2(5)五带的划分:根据各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而划分。(P14)温度带范围气候特点特殊地理现象热带南北回归线间 (23.5S23.5N)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间(23.5S66.5S)四季分明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间(23.5N66.5N)四季分明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南寒带南极圈与南极点间 (66.5S90S)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北寒带北极圈与北极点间 (66.5N90N)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一、学会阅读地图(P18)1地图: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

14、像。2地图的“语言”:比例尺、方向、图例。3比例尺(1)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表达方式 文字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数字式:1:4000000或1/4000000(1km1000m100000cm)线段式: (最直观)(4)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先将比例尺转化成数字比例尺,然后按分数大小进行比较。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例如:1/101/1001/1000。(5)比例尺大小与实地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6)比例尺缩放原比例尺缩放缩放后的比例尺缩放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n倍原比例尺n放大到原来的n2倍 放大到1/n倍原比例尺1/n缩小到原来的1/n2倍 4方向(1)一般定向法: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示正北方向。判断方向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3)经纬网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