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635450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 陕西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 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职责,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美丽陕西”建设,根据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中办发20X45号)等党内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全省乡(镇、街道)以上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上列工作部门的有关机构领导人员。 第三条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负总责,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

2、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条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党政同责、终身追究的原则。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相关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的责任: (一)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不力,致使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突出或者任期内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恶化的; (二)作出的决策与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相违背的; (三)违反主体功能区定位或者突破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作出的决策严重违反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的; (五)地区和部门之间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

3、护协作方面推诿扯皮,主要领导成员不担当、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本地区发生主要领导成员职责范围内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或者对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灾害)事件处臵不力的; (七)对公益诉讼裁决和资源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执行不力的; (八)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 有上述情形的,在追究相关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责任的同时,对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及相关部门领导成员依据职责分工和履职情况追究相应责任。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相关地方党委和政府有关领导成员的责任: (一)指使、授意或者放任分管部门对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或者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审批(核准

4、)、建设或者投产(使用)的; (二)对分管部门违反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行为监管失察、制止不力甚至包庇纵容的; (三)未正确履行职责,导致应当依法由政府责令停业、关闭的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生产经营者未停业、关闭的; (四)对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组织查处不力的; (五)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政府有关工作部门领导成员的责任: (一)制定的规定或者采取的措施与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相违背的; (二)批准开发利用规划或者进行项目审批(核准)违反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的; (三)执行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不

5、力,不按规定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或者在监督检查中敷衍塞责的; (四)对发现或者群众举报的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的问题,不按规定查处的; (五)不按规定报告、通报或者公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灾害)事件信息的; (六)对应当移送有关机关处理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的违纪违法案件线索不按规定移送的; (七)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 有上述情形的,在追究政府有关工作部门领导成员责任的同时,对负有责任的有关机构领导人员追究相应责任。 第八条 党政领导干部利用职务影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其责任: (一)限制、干扰、阻碍生态环境和资源监管执法工作的; (二)干预司法活动,插手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具体司

6、法案件处理的; (三)干预、插手建设项目,致使不符合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得以审批(核准)、建设或者投产(使用)的; (四)指使篡改、伪造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调查和监测数据的; (五)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九条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形式有。诫勉、责令公开道歉;组织处理,包括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党纪政纪处分。 组织处理和党纪政纪处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 追责对象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责任追究时应当从事追责: (一)阻碍和干扰追责调查的; (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三)

7、对举报人、控告人进行打击、报复、陷害的; (四)因生态环境损害受到两次以上责任追究的; (五)其他应当从事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责任追究时应当从轻追责: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追责调查,并主动承担责任的。 第十二条 各级政府负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职责的工作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建立生态环境和资源损害责任追究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协作机制。 联席会议由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牵头组织。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启动联席会议: (一)发生严重生态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事故事件的; (二)各级政府负有生态环境和

8、资源保护监管职责的工作部门发现有本细则规定的追责情形的; (三)上级主管部门通报、督办或委托调查生态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问题的; (四)媒体曝光、群众举报严重生态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问题的; (五)司法机关通报在生态环境和资源损害案件处理过程中发现有本细则规定的追责情形的; (六)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认为生态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相关事项需要启动联席会议的。 第十四条 各级政府负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职责的工作部门发现有本细则规定的追责情形时,应当向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并按照职责依法对生态环境和资源损害问题进行调查,对相关党政领导干部应负责任和处理提出建议。 对上级主管部门通报、督办或委托调查生态环境污

9、染和资源破坏问题的,有关部门应当向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并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依法进行调查,对相关党政领导干部应负责任和处理提出建议。 因媒体曝光、群众举报、处理重大事故事件、查办案件或其他方式发现的党政领导干部有本细则规定的追责情形的,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向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并按照权限进行调查后,对相关党政领导干部予以处理或提出处理建议。 对在干部监督工作中发现的党政领导干部有本细则规定的追责情形的,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向联席会议通报情况,并按照权限进行调查后,对相关党政领导干部予以处理或提出处理建议。 司法机关在生态环境和资源损害案件处理过程中发现有本细则规定的追责情形的,应当向联席会议通报情况

10、,并向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第十五条 对生态环境和资源损害问题的调查,可由各级政府负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职责的工作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单独调查,也可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调查。 第十六条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需要给予诫勉、责令公开道歉和组织处理的,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追责决定应当书面送达被追责领导干部本人及其所在单位。 第十八条 追责决定下达前,应听取受到责任追究的党政领导干部的陈述和申辩,对其合理意见,应予以采纳。 追责决定下达后,受到责任追究的

11、人员对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接到追责决定15日内可以向作出决定的机关或部门提出书面申诉。作出责任追究决定的机关和部门应当依据有关规定受理并作出处理。 申诉期间,不停止责任追究决定的执行。 第十九条 负责作出责任追究决定的机关和部门,一般应当将责任追究决定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条 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及时将有关追责材料归入干部档案和廉政档案。 第二十一条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责任人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格追责。 第二十二条 各级政府负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职责的工作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对发现本

12、办法规定的追责情形应当调查而未调查,应当移送而未移送,应当追责而未追责的,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 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在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选拔任用工作中,应当按规定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等情况作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领导班子综合研判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对在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造成严重破坏负有责任的干部不得提拔使用或者转任重要职务。 第二十四条 受到责任追究的党政领导干部,取消当年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单独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安排职务,两年内不得担任高于原任职务层次的职务;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升职务。同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各级各类开发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参照本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施行。第 1 页 共 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