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8年福建省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62881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2008年福建省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06—2008年福建省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06—2008年福建省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06—2008年福建省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06—2008年福建省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2008年福建省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2008年福建省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2008年福建省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福建省医药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产业技术基础。进入二十一世纪,伴随着基因技术等生命科学领域一系列重大突破,全球医药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为我省医药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医药产业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把医药产业作为全省的战略性产业加以重点培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对我省医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组织制定20062008年福建省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一方面为制定海峡西岸经济区“十一五”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做准备,另一方面明确阶段性目标,遴选出近阶段需要重点扶持的园区、企业和

2、项目,推进医药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做大做强我省医药产业。一、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和面临机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生命和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当今世界制药产业发展迅速,医药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长率始终保持2位数。据有关部门发布的最新研究数据分析,2001-2005年,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阿根廷、比利时等世界10大医药市场化学药品年销售额平均增长率达到9%,远高于这些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近10年陆续上市的许多新药疗效显著,对高增长率的医药市场起了很大推动作用。1990年至2004年,我国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

3、9.5%,是同期国民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速度的两倍。2004年全国医药工业增加值占GDP的1%。上世纪70年代现代生物技术异军突起,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的战略性产业,是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后发展国家创造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目前有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目前世界生物制药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其中美国作为生物制药的发源地,无论是在经费投入、产品开发和研制,还是在产品生产和市场上都居于国际领先地位。近年来,我国各地高新技术开发园区也都把生物医药作为发展重点予以大力扶持,一些地区或城市先后宣布要建设生物科技园或药谷。生物医

4、药产业有望成为我国医药行业新的增长点。随着“回归大自然、崇尚天然药物”潮流到来,使用安全有效天然药物补充或替代一些化学药品已经成为国际医药发展的趋势。据WHO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40亿人口采用天然植物药作为某种程度的保健治疗,给天然植物药和现代中药走向世界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2002年11月,我国第一部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由国务院批准颁布,核心内容是让中药造福国人的同时实现中药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中成药有望成为未来持续的投资热点。二、福建省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一)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全省现有规模以上医药生产企业88家,已形成生产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中成药、生物制药、中药饮片、卫生材料、

5、医疗器械和药用包装材料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医药工业体系,奠定了福建医药产业发展的生产基础。全省医药工业产值从2000年24.25亿元发展到2004年60.79亿元,位次由全国第22提升到第17位。培育了若干个行业排头兵,如全球最大的金霉素原料药生产基地,亚洲重要的助听器和生物显微镜医疗器械生产基地、蛋白质药物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卡那霉素系列产品原料药生产基地、硫酸奈替米星原料药生产基地、片仔癀出口基地(中成药单项创汇最高)、抗艾滋病药物生产基地、鼠神经生长因子药物产业化基地,中国重要的-内酰胺类抗生素及中间体7-ACA生产基地、免疫抑制剂药物生产基地、诊断试剂生产基地、南方红豆衫种植提取抗肿瘤“紫

6、杉醇”药物生产基地、太子参种植加工基地等。(二)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基础。福建气候条件优越,小气候环境多种多样,生物多样性保护较好,药用生物和矿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445科、2468种,其中植物药245科、2024种;动物药200科、425种;矿物药19种。属我省地道名产药材21种,大宗主要药材91种,珍稀名贵药材27种。初步形成闽西北山区的南方红豆杉、三尖杉、建泽泻、建莲子、泰宁雷公藤、绞股蓝、鱼腥草、鹿茸;闽东南山区和沿海的绿衣枳实、柘荣太子参、南玉桂、枇杷叶、茵陈、巴戟天、春砂仁、熊胆等16种中药材生产种植基地。同时,福建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海岸线长达3300多公里,海洋资源

7、十分丰富,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有400多种海洋生物可用于开发海洋药物。(三)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基础。设立了一些药学专业和医药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的科研机构,培养了一支具有一定研究水平和开发能力的科研队伍。目前,我省有关高等院校已设立药学院(系)和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工程、海洋科学工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中药学、微生物学等重点学科。已有福建微生物研究所、福建医科大学生物工程研究开发中心、福建中医学院和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福建师大生物工程学院、福州博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福州长富星新药研发中心、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福大福州生物工程研究所、厦门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研究中心和细胞生物

8、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北大生物园研究中心、集美大学海洋微生物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在微生物发酵工程研究、基因工程研究、中药研究、海洋药物研究等一些领域居国内较先进水平。拥有一批硕士以上学位和高级职称的科研骨干人才,建成一批药学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临床试验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四)具有较好的投资环境。我省是最早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省份之一,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1994年2004年,福建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2.6%,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1.3%,均位居全国前列。福建基本形成综合配套的海、陆、空立体现代化交

9、通网络,为医药产业的产品、原材料运输以及人员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省拥有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高科技园区、台商投资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这些园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周到、环境优美,有条件承接国内外企业大规模的投资。厦门、福州、泉州等一批中心城市有了很大发展,城市功能齐全,住宅、学校、医院、商业、文化、餐饮、娱乐、休闲等设施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高,为医药产业各类创业者、投资者、生产者提供良好的生活配套服务和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我省有中国教育大省之称,福建籍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人数众多,居全国各省区第三;我省是全国著名的侨乡,闽籍海外华侨、华人达1000多万人

10、,海外留学生生物医学、药学等技术人才5000多人,可以为我省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三、我省医药产业主要问题(一)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我省制药企业技术装备落后,规模小,品种少,专业化程度、管理水平、生产集中度、经济效益偏低。据统计,2004年我省仅有中型医药生产企业15家,占全省医药工业企业总数的17.6%,其余均为小型企业。(二)工业生产能力闲置多。我省医药工业企业产能比显示,西药制剂产品和中成药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据统计,2004年原料药、粉针剂、注射剂、片剂、输液、胶囊、中成药产能比分别为88%、39.33%、51.8%、41.92%、49.7%、9.33%、30.15%。(三)医

11、药科技创新能力弱。主要表现:一是医药科技投入不足。医药产业属高技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附加值和高风险性的特点。由于新药研究开发技术难度大、研发周期长以及严格的临床试验要求,使整个研发费用高昂。国外企业每年新药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0%,发达国家达15-20%;而我省制药企业每年新药研究开发投入仅占企业销售额的1%左右。二是缺乏原始性创新成果,仿制产品重复生产严重。我省医药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大多数医药企业不具备独立开发新药和消化科技成果的能力,新药研发层次低,药物新剂型研发滞后,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产品更新慢。全省研制的一类新药品种仅2个,其余品种均为

12、仿制品。三是技术力量分散,人才缺乏。全省从事药品研发的机构,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和企业,既有教育系统、科技系统、卫生系统,也有地方和企业所属的研发机构,条块分割,科技资源难以优化配置,没有形成完整的新药研发体系;专业人才总量偏少,整体实力不足,力量分散,尤其是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匮乏。(四)产业链发展不协调。研发环节,基础研究薄弱,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无GLP试验室,中试孵化环节基本缺失。生产环节,化学原料药主要集中在抗生素发酵品种,化学合成药品种少、规模小;化学制剂主要集中在老剂型,并且生产品种严重重复;中药材种植养殖规模偏小,中药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体系有待完善,中药材产业化水平和集约化

13、程度相对较低;生物制药产业化规模小。(五)现代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健全。竞争力强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不多;现有医药流通企业经营手段落后;医药市场发育不全,市场网络基础薄弱;市场药品购销行为不规范,无序竞争导致全省医药流通企业经营效益下降。四、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密切跟踪国内外生物医药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坚持医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医药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骨干企业和名优产品为龙头,以结构调整和产业链配套发展为主线,以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园区)为支撑,积极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立足和整合现有优势资源,加强产学研结合,完善医药

14、产业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体系,积极构筑有利于医药产业发展的软硬环境,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加大医药产业的投入力度,推动医药产业集聚式、可持续、跨越性发展,努力把我省医药产业培育成为战略性产业。(二)发展目标:争取经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引进若干国内外大中型制药企业在我省投资办厂;重点培育10个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大中型医药企业(集团);在微生物药物、化学合成药、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和道地中药材等领域建设5个产业基地,组织实施20个医药产业重点项目,形成产品结构合理、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壮大医药产业规模,使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22%以上,2008年医药工业总产值

15、达到130亿元。积极构筑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医药产业体系的框架。力争到2008年,年产值达到10-20亿元的制药企业2家,5-10亿元的制药企业3家,1-5亿元的制药企业15家;销售收入10-20亿元的医药流通配送企业2家,5-10亿元的流通企业3家,1-5亿元的流通企业18家。单一产品年销售额达5-10亿元2个,单一产品年销售额达1亿元14个。培育6家现代医药物流企业。建立GAP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13个,无公害基地6个,药用野生动物养殖场2个,药用野生动植物良种繁育基地3个。新药开发能力显著增强,研发生产的新药品种年均增30%,10个重要新药品种实现产业化,10种重要新药完成临床前研究。争取1

16、-2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药物新药投放市场,培育1-2个具有质量标准完善、药效机理清楚、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现代中成药。构筑起与医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研究开发平台6个、药械检验检测机构1个,新建GLP实验室1-2个,新增GCP临床试验专业20个,新建专业孵化器2个,建立药用野生动植物种植资源库1个;重点建设好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制药、药物制剂、药品营销等学科专业。五、任务和工作重点(一)逐步构筑海峡西岸经济区医药研究开发体系1、加强基础研究。整合大专院校医药科研资源,加强药物作用靶点及筛选模型、中医方药物质基础研究、生物医学工程基础研究、药用蛋白的定向进化、高效表达与筛选技术、生物信息学、化学信息学、纳米技术、干细胞工程和组织工程等与新药研发前沿相关的重大基础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