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年度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思路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462851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政局年度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民政局年度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民政局年度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民政局年度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民政局年度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政局年度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政局年度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思路(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政局年度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思路 民政局年度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思路 202X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xx市民政局的指导和帮助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民政厅“贴心民政、法治民政、阳光民政”建设要求,高度负责地承担起民政工作使命,全面推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民政部门机关形象不断提升,荣膺首批“全国3a级婚姻登记机关”、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民政系统先进县(市、区)等荣誉。11月3日,国家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一行到瓯海视察指导,对我区的民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现将我局本年度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会救助救灾体系日趋完善 (一)

2、深入开展低保规范化建设。全区现有农村低保对象877户38人,城镇低保对象29户、517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92514万元。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全年新增低保32户420人,注销低保3户86人;低保人均补差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达到了420元和252元。发放春节慰问资金400多万元和物价补贴75万元。 (二)医疗救助初见成效。全面实施“一站式”医疗救助即时结报救助方式,开展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救助工作试点,完成例困难群众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区财政按人均10元的标准落实02X年医疗救助资金400万元,共支出救助金3.677万元,累计救助1962人次。 (三

3、)减灾救灾能力进一步增强。认真组织开展全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宣称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3万多份,悬挂横幅10条,制作宣传展板90个。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救灾应急预案,全区69个避灾场所保持有序运转,46名灾害信息员通过专业培训考试实现持证上岗。景山街道景山社区、潘桥街道潘北社区、瞿溪街道大同村成功创建省级减灾示范社区。 (四)做好精减退职职工工作。从202X年1月起,符合国务院19622号文件规定,享受原工资4%救济和定期生活困难补助的精减退职职工,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91元和815元分别调整为000元和85元。 (五)全面落实临时救助制度。按人均元的标准落实资金100万元,出台x

4、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办法,提高救助标准,规范救助程序。全年对351户家庭实行了一次性救助,共支出资金.89万元。 (六)慈善事业稳步发展。成功召开二届五次理事会,设立“学雷锋慈善道义援助基金”。积极开展“慈善年夜饭”和春节慰问、“瓯海慈善义诊列车”和“我要圆大学梦”等系列助困活动。202X年,共募集善款967.7万元,共支出慈善救助1995.51万元,其中公益事业49406万元。 二、社会福利事业蓬勃发展 (一)专项规划指导老龄事业科学发展。科学编制了x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区老龄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

5、描绘了蓝图。 (二)全面启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一是落实资金。落实星光老年之家运行经费,对运行正常的村(社区)星光老年之家,每年区财政一次性给予不少于1.2万元的补助;落实社区居家照料中心创建资金300万元。二是完善机制。出台了x市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实施意见(试行)和xx市x区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办法(试行)等文件,从总体目标、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对象、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服务标准、床位补贴等方面明确了意见和要求。三是加快建设。完成了1个农村星光老年之家的创建工作。投入1230万元共建成39家以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籍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四是优化服务。为低收入老年人免费安装电信“99

6、0”一键通服务平台,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和结对助老机制。 (三)老年人待遇水平稳步提高。4月份,调整了高龄老人补贴发放标准工作,年满100周岁和9周岁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的补贴由原来的300元和0元分别提高到500元和00元。60周岁以上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5156人,最低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8元。 (四)老年人社会救助工作实现新突破。全区在册低保老年人171人,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1%,完成老年人白内障复明手术0例。 (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年养老机构建设资金投入达100万元,新增床位100张。全区现有养老机构19家,床位210张,其中民办床位1350张。

7、全区现有农村“星光老年之家”13个,老年活动室22个,老年食堂10个。居家养老专业化和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社区专职护理人员达50名,居家养老志愿者服务队伍有30支,参与志愿者达30人。全区3的村、75个农村老年人协会开展“银龄互助”活动。 (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全区各地掀起了老年人学的热潮,共有1多人接受培训太极拳。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师团”宣讲,全年授课30多场,受惠2500人次。投入2万多元资金购买书籍光盘用于“金秋文化送老协”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老年电大教育工作发展势头较好,共创办了3个老年电视大学教学点,在校学员达3800人。 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进 (一

8、)城乡社区建设稳步推进。2月,我区申报的“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通过了民政部评审组验收,成为全国九个示xx县(市、区)之一。一是配齐配强社区专职负责人队伍。通过下派2名机关干部到社区担任负责人,加上原来由村干部直接转任的23个社区,实现了负责人专职化100%的目标。二是促进社区实体化运行。除了已落实投用的8万多平方米社区服务办公用房外,在全区3个农房集聚建设点中,按照每个项目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留足社区服务用房。在机构设置方面,按照“1+3+”社区组织体系的构想,积极推进居民(代表)会议、议事监督委员会、居委会(管委会)三大社区自治组织和其他群团组织的组建。在专职人员配备

9、方面,平均配备数达到1.9人。在财政保障方面,今年安排用于社区工作经费的预算5万元,已下拨6万元。三是深化社区标准化创建。制订了直接面向社区的社区考核办法,重点考核社区的组织体系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职能事务、规章制度、经费保障、信息化、自治化、特色化、群众满意度等10个方面的内容。四是注重社区资源整合。下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目录,目前每个社区均可为居民提供地址证明、出租房登记、流动党员活动证办理、合作医疗等5项行政审批服务。五是注重社区特色建设。举行了互看互比、选派社区专职干部赴杭州实践锻炼、政府购买服务、建立社区公益服务中心等一系列举措。全区个社区共有个特色项目,如泽雅天源社区免费摄影室

10、、娄桥南山社区温馨的“银龄互助”等。举行“社企共建”公益服务项目签约仪式,启动“红日亭”、“爱心编织”等8个“微公益”行动,覆盖全区6个社区,涉及金额6万元。 (二)依法做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认真实施社会组织建设“147”工程,深入开展服务平台建设,在景山街道净水社区等6个社区积极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工作。积极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和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年检,认真开展社会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培训工作。成立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会组织促进会和社工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和公益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和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形成了区、镇街、社区三级服务平台。全区社会组织达144个,其中登记的社会组织33

11、4家,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110家,社区社会组织达到了平均每万人20.6个,平均每个社区社会组织数达2.个。 (三)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全国职业水平考试和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今年新增社会工作专业人员6名,超额完成任务。目前,全区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达到177人。二是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出台了关于社区经费管理和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的意见和xx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中长期规划等文件,成立了xx区社工服务中心,并在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设立了社工技术岗位,首次公开招聘名事业编制社工。三是大力开展培训。3月份组织了社会工作者专题培训;5月份,组织了全国专业考试知识考前培训,组

12、织社区负责人赴上海复旦大学培训;7月份组织市级资格评审考前培训;8月份组织了社团、民非单位负责人业务培训;11月份开展了社工论坛。 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深入开展 (一)双拥工作取得新发展。召开了驻瓯海部队双拥工作联络员会议,发文重新调整了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名单。全年投入拥军慰问金19万元,物资6.5万元。组织0个职能部门结对慰问驻瓯部队,引导慈湖、景山等社区走访慰问共建部队。举办了两场大型军民联欢晚会,开展送文化进军营活动和国防教育活动。注重宣传报道,策划国防教育节目,征订中国双拥杂志35本赠送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18条信息分别被“中国双拥”网和省、市民政网等采用。 (二)优抚对象合法权益

13、得到全面保障。年初完成了全区优抚对象数据更新工作,新增录入60周岁农村籍退役士兵292人。全年共发放定期抚恤和生活补助8万元,慰问金115.5万元,物资万元;发放城乡困难群众生活补贴3万元,物价补贴1.6万余元;发放义务兵优待金43.5万元,医疗补助6万元,一次性生活困难补助2.4万元;为2名六级以上残疾军人缴纳医疗保险金85万元。注重优抚对象精神抚慰,开展鼓词下基层宣教烈士事迹活动,为全区800余名重点等优抚对象量身定制免费体检套餐。安排资金1万余元,开展“人文关怀,夏送清凉”慰问活动,发放“光荣之家”光荣牌匾19个,给部分重点优抚对象订阅温州晚报2份。 (三)安置工作进一步巩固。202X年

14、冬季共接收157名退役士兵,其中农村退伍军人11人,城镇退伍军人4人,包括3名转业士官。发放20X年冬季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自主就业补助金95万元,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0.31万元,农村兵安置补助金73.92万元。名转业士官已安置到位,36名退役士兵自愿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不定期约谈、沟通制度,深入了解诉求、掌握情况,化解思想矛盾。全年共处理来信11件,接待来访人员政策咨询0余人,密切配合相关部门梳理和摸排各类不稳定因素,保持了涉军对象稳定的态势。 (四)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会完成筹备工作。6月底,举行了区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会成立授牌仪式,11月上旬,组织召开了促进会第一次会员大会,邀请省老

15、促会副会长蔡洪法到会出席并讲话。 五、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规范运作 (一)深化殡葬改革,强化殡葬管理。一是开展广泛宣传教育。通过召开动员会议、定期刊发专题报道及制作宣传牌等形式开展广泛宣传,使殡葬改革工作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出台了区青山白化治理工作方案、关于在全区街道(镇)实行青山白化治理网格化管理的通知、xx区22年度镇街殡葬改革工作目标考核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全区10个镇街建立了青山白化网格化管理机制,1个镇街成立了殡葬改革专职协管员队伍,健全了殡葬监管执法管理网络。三是大力开展私坟“禁新”治理。创新青山白化治理方式,完成任桥坟山生态化改造样本,年内实现全区坟山整片生态化改造广覆盖。严格按照治理计划和标准,大力开展各类私坟“禁新”治理41座。四是加快生态公墓建设力度。继续完善联审批机制,规范生态公墓审批程序。截至目前,全区共审批生态墓地16处,其中建成可使用生态墓地1个,覆盖行政村比率达90%。五是积极推进丧葬习俗改革。在镇街中心区实行丧事严管,开展骨灰流向跟踪管理,及时掌握骨灰的去向,从源头上引导生态葬法。 (二)开展行政区划调研,深化平安边界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