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_附有批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621675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综述_附有批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献综述_附有批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献综述_附有批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献综述_附有批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献综述_附有批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综述_附有批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献综述非高管股权激励和公司业绩表现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经验数据的实证研究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模式,在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做出 了有效的贡献。随着对高级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已经十分广泛,并被使用了数十 年。现如今,企业对“非高级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现象也开始流行起来。 对于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动机,股权激励计划的设计,以及对股权激励计划 重新定价等都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核心问题。然而,这些所有的研究都是为了更 好地促进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使之为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服务。(这部分写文献 综述时,可以简略些)因此,本文对股权激励计划的实证效应进行了国内外的文献梳理,以帮助具 体研究非

2、高管股权激励时做出合理性的假设。首先关于“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效性”的研究结果存在着较大分歧。在国 外研究中,率先为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研究奠定基础的是Berle和Means,他 们1932 年在现代公司和私有资产中首次强调,当公司处于股权分散情形时, 没有股权的高级管理层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是存在冲突的,此时,经理无法使公 司达到绩效最优。若使管理人员持有公司的股权,随着股权份额的增加,经理人 的利益将会趋于广大股东的利益,这会促使更接近企业利益最大化。因此,在将股权激励应用于企业高级管理层时, Morck, Shleifer&Vishny 调查了371 家财富500强企业,根据1980 年截

3、面数据研究发现,经理人持存在 显著的激励效应(稍微具体点,就像总结后一篇那样;另外,可以把各个论文用 的变量,如业绩是ROA?还是ROE?还是stock performance?薪酬是如何估算 的?等等。Holdness, Kroszner & Sheehan通过对比1935年1236家上市公 司和1995年3759家上市公司的经理持股发现,公司管理层的持股平均数从13% 上升到了 21%,但是并不伴随经理人持股激励结构的变化。同时,他们观察到经 理人持股表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 5%及以内的经理持股具有正向的价值效应, 5%-25%的经理人持股显示出负向的价值效应, 25%及以上的经理持股又返

4、回到正 向的价值效应(附带实证结果的理论基础,后面有的论文总结就写了的)。随后, William M. Mercer 在 1999 年的调查报告中提出:对企业内部至少 50%的员工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比例从 1993 年的 17%上升到 1999 年 39%。这一数 据引起了学术界对非高管股权激励计划的广泛关注。对于非高管股权激励计划的 动机,John E. Core & Wayne R. Guay 在利用 19941997 年数据,调查了 756 家公司后,发现公司会使用非高管股权激励计划作为现金报酬的替代品当其面临 资本要求以及融资方面的限制时。同时,他们发现,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可以 吸引

5、和保留关键员工,激励员工创造企业价值。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Hale(1998), Kole(1999), Demsetz & Lehn(1985),Jensen & Meckling(1992) ,Amith & Watts (1992)。当企业存在较大的直接监督成本时,当企业 高度集权化时,当企业内部日常运作环境较为嘈杂时,当企业具备高速成长机会 时,对员工实施股权激励可以引起企业内部的“mutual(?相互)监督”提高团队 效应。进一步,要求员工持有期权尤其有助于吸引具有偏好低风险 的员工。当 大多数学者认为股权激励对员工存在显著激励效应时,也有部分学者(尽量不要 用修辞性语句,

6、直接讲他们到底用了具体的方法)发现了“搭便车”问题,(Core & Guay(2001), Oyer (2004), Oyer & Schaefer(2005)发现由于个人的额外努 力将会被其他员工一起分享,这可能会减少员工的额外努力,从而降低激励效果。对于非高管股权激励计划与公司后来业绩具体表现的关系上, DavidAboody & Nicole Bas tian Johnson & Ron Kasznik(文献的引用格式要改,以后用文献 管理软件, endnote, )年利用 1990 年1996 年满足相关设定条件的 1364 上市 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员工持股会产生足够的激励效应,进而促

7、进公司的业绩表现, 但这一激励效应只限于高级管理层持股层面,对非高管持股还不具备充分的证 据。Laura Lindsey(2009)年通过定义工具变量的方法将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和 公司业绩信息联系起来,发现非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表现和企业员工的个 数,以及企业本身的成长性密切相关。他认为:随着员工人数的减少,搭便车的 现象会降低,共同监督成都会增加,进而提高员工额外努力成都,达到激励效果。 同时,企业成长性机会越大,激励效果越明显。由于国内的资本市场远远晚于西方国家,股权激励的发展也落后于西方国 家,因此,目前国内研究还主要集中于高级管理层股权激励上,主要存在两种明 显的(不同的实证结果)。

8、一种观点认为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两者之间不存在 显著关系。徐二明、王智慧(2000)通过选取企业的战略绩(是什么?如何估算?) 来衡量业绩,分析了其与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数之间的关系,发现并不存在任何预 期的正相关关系。谌新民和刘善敏()调查了 2001 年 103 家上市公司的数据, 探讨了上市公司高管层的报酬结构、任职状况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观察到高 管持股与经营业绩之间表现出显著性的弱相关关系,但若管理者为两职兼任的情 况下,这种相关性又消失了。(具体薪酬如何计算的?如果不是论文中的文献综 述,可以写得详细些,以便给自己参考和发现问题)另一种占多数的 实证结果发现)认为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

9、两者之间存在 正相关关系。刘国亮、王加胜(2000)通过对管理层持股比例(指公司前五位管 理者持有的公司股份总和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职工持股比例与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的关系进行分析后认为,高管 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个总结就比较细,如果某论文的样本 选取比较特别,也可记录,比如行业、地区、时期是不是和其他文献不一样。)。 谢军( 2005 年)利用 2003 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 309 家公司,涉及 13 个 行业样本数据,发现经理持股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即使在控制了经 理现金报酬、企业规模和行业属性的影响后,股权

10、激励对公司业绩仍存在显著性 影响。更有意思的实证是,周建波、孙菊生(2003)对 20002002 年的混合(?) 数据分析,发现成长性较高的公司,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与经营者因股权激励增 加的持股数呈现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同时,他认为强制性经营者持股、用年薪购 买流通股以及混合模式的激励效果较好。也有研究把经理持股和大股东控制联系起来。周建波、孙菊生(2003)发现 主要是国家股股东在推动对经营者进行股权激励。同时,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与 内部董事比例、由第一大股东选派的董事比例之和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内部董事 比例、由第一大股东选派的董事比例之和较高的公司,董事会容易受到大股东的 操纵,并进一步表

11、现为受个人控制。而且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的公司,公司经营 业绩的提高与经营者因股权激励增加的持股数不存在显著正相关。还有夏纪军、 张晏(2008)引入了“大股东控制权与股权激励的冲突”模式,并利用 2001 2005 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大股东控制权与管 理层激励存在显著的冲突,股权集中度越高,股权激励效果越差。同时,在控制 了大股东控制权与激励的冲突后,股权激励的直接效果显著为正。论文的总结中的几个要点:1)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具体到变量、指标, 之间的关系,背后的逻辑(理论基础);2)和以前的理论、实证研究有什么联系?3)这篇论文到底有什么用?证实了、推翻了某个理论?发现了和以前的实 证不同的地方(什么原因)?4)按研究的条块总结,不按时间顺序。(本例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参考文献 目录:(以后用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管理文献,这个软件可以 和 wor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