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4617543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目标】 1.理解“妖、娆”等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重点难点】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难点:理解修建风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教学准备】 1.搜集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2.准备以歌曲天路配乐的青藏铁路施工画面。3.制作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

2、天路这首歌吗?它深情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来,随着这动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藏铁路。 (播放天路配乐的青藏铁路施工画面。)师:这就是青藏铁路。在以往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质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截止到2006年7月,拉萨还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困难阻挡了这条铁路的前进?请同学们跟着筑路工人走进青藏铁路施工现场,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同学自由朗读课文,不理解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二、初读感受。 1.指名同学朗读课文,检查个别难读的字音

3、是否读准。如械(xi),不读ji;“狰狞”读准后鼻韵。 2.师:读着课文,想着青藏铁路的施工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同学自由交流。) 3.师:这是一条艰难的铁路。(师生补充资料,结合屏幕上的青藏铁路示意图:青藏铁路要经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要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要经过550余公里的永久性冻土区,全长1142公里。解释冻土区:一年四季覆盖着坚硬的冰,有些坚冰厚度达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最大难题。)而风火山是最难的难题,但是最终,这只巨大的拦路虎却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4.屏幕出示句子: “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4、” 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1)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路虎? 因为这里有三大难关:多年冻土区,恶劣天气,极度缺氧。 (2)为什么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因为科技人员找到了喷射混泥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冻土区。 因为青年突击队员顶住了恶劣的天气,继续顽强的工作。 因为科技人员建起大型制氧站,攻克了极度缺氧难关。 (3)你们说这是一批什么样的建设者? 勇敢的、坚强的、智慧的,不怕苦不怕累 (4)是啊,他们的确是一批勇敢坚强、充满智慧的青年突击队员。你们谁想成为这样的一名突击队员?我们就请这位突击队员来读12自然段,要读出你们的决心来。 (5)同学们,让我们也象这位突击队员一样“严阵以待

5、”,准备迎接风火山的挑战。 (齐读13自然段。) 5.师读:“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1)西方的媒体预言说明了什么? (2)他们认为不可能,那你们认为可能吗? (3)我们的青年突击队员是如何把外国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让我们把自身当作一名记者,走进工地,去采访筑路工人攻克风火山的艰难历程。三、读后采访。 1.合作要求: (1)自身边读边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工程的艰难和建设者的勇气与智慧。 (2)根据采访提纲上的问题提示,把自身的同桌当作青年突击队员互相采访。 (3)按“冻土区”“恶劣

6、天气”和“极度缺氧”分成三个事件,做三次报道。 2.采访提纲: (1)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2)这些困难给你们造成了什么影响或者后果? (3)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四、现场报道。 1.攻破“多年冻土区”: (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同学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理解“下马威”。 什么是下马威? 风火山给青年突击队员什么下马威? 这些下马威可能给工人和工程带来什么危害? 但是,这个切难得倒我们的筑路大军吗?为什么? (3)是的,因为这群勇敢坚强的青年突击队员心中装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齐读第7自然段。) 2.克服“恶劣天气”: (结合看课件中的

7、图。) (1)请某个同学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2)想象“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和“劈头盖脸”是什么样子。(3)导读第8自然段前5句。(老师读前半句,同学跟读后半句,强调突出作用。)(4)看图,想象工人们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面前可能会怎样?(5)是啊,房子吹倒了,屋顶掀翻了,头砸破了,脸流血了,冷啊!疼啊!可是,当队员们想到西藏人们贫困的日子和迫切的期待,他们咬紧牙关,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呼喊:“把铁路修到拉萨!”(齐读两遍。)3.解决极度缺氧:(结合看课件中的图。)(1)请某个同学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2)什么是“无济于事”?为什么会无济于事?(3)看图,想象工人背着氧气瓶在隧道里工作

8、是什么样?(4)胸闷,头痛,呕吐,四肢无力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这是多么可怕的难关啊!但是建筑大军硬是让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为什么?他们的胜利依靠的是什么?是工人们的勇气和毅力。是科技人员的智慧。是党中央的关怀。是西藏人们的支持。(5)因为,“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铁路工人的坚强决心,也是全国人们的一起心愿。同学们,带着全国人民的心愿,让我们大声地呼喊出铁路工人的决心。 (齐读1011自然段。)【板书设计】 冻土区 风火山 恶劣气候 勇气毅力智慧 极度缺氧 【课后小结】 正是建设者们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

9、,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运行通车,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坐火车到拉萨去,请一定不要忘记修建这条铁路的建设者们为之而付出的血汗!希望你们以后也能成为这样的建设者! 备课资料 1.拉萨简介: 拉萨 西藏自治区首府,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海拔三千六百五十多米。“拉萨”在藏文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早在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

10、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国家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2.青藏铁路简介: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 072米,经过海拔4 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就着手研究进藏铁路问题。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1958年开工,1984年交付营运。但是,限于当时的经济实力和高原、冻土等筑路技术难题尚未解决,格尔木至拉萨段停建;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全长1 142公里,计划投资262亿元。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7月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