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透视原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612642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行透视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平行透视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平行透视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平行透视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行透视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行透视原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行透视原理 -近大远小建峰小学 刘莹芮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与眼睛等高的水平线)、消失点、灭点(在透视中向远伸展,最后集中于一点的这个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2.让学生能初步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事物。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4.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自主探究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初步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相关知识。难点: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具:长

2、方体盒子或正方体盒子【各种长(正)方体物体或盒子】。教学过程:一、 导入:背诵古文两小儿辩日,引出课题:近大远小二、新授1、实践一:看图片并想象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公路、铁路以及路旁有规则排列的树木和远、近处的山等等。结论:近疏远密 近实远虚 近长远短 近高远矮 近大远小 近宽远窄2、思考:以上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总结:是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我们就会产生近长远短、近高远矮、近大远小、近宽远窄 近实远虚、近疏远密的感觉。也因为空间的原因,所以也有形状的改变。我们站在路的中心,会看到路面和两旁的树木、房屋都渐渐集中到我们眼睛正前方的一个点上,这一点称为消失点或灭点,通过消失点或灭点的水平线叫视平

3、线。实践二:观察正方体或长方体【各种长(正)方体物体或盒子】。 仰视 平视 俯视讨论:什么情况能看到最多的面,几个?什么情况能看到最少的面,几个?同学们改变对这个物体观察的距离,比较我们看到的结果有什么不同?结论:看到的物体的大小不同。3、试画:有透视变化的正方体或长方体。画法:1)、先画出一个规则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2)、在长方形或正方形以外画一条直线,即视平线。 3)、在这条直线上任意找一点,即消失点或灭点。 4)、再将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四个点分别与这个点用虚线连。 5)、再根据物体的特点和透视原理截取其透视变化后的宽度并与长平行。 6)、这条与长平行的直线与虚线分别交于两点,通过这两点分别作高的平行线与另两条虚线分别相交。 7)、再将这两个交点连接起来。 8)把实实在在看到的面用实线连接,看不到的面保留虚线连接或直接去掉。(如图)这样,经过透视变化的正方体或长方体就画好了。三、 分组练习:1、画长方形或正方形仰视透视变化图。2、画长方形或正方形平视透视变化图。3、画长方形或正方形俯视透视变化图。四、对作品的评价。五、总结:大自然是美的,艺术也源于大自然,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的魅力,也只有细心观察,才会让这美丽的景象留于我们的笔下。当然,在其他方面,我们也应该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对事物有更深的认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