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金版学案地理必修1人教版练习: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461082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金版学案地理必修1人教版练习: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金版学案地理必修1人教版练习: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金版学案地理必修1人教版练习: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金版学案地理必修1人教版练习: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金版学案地理必修1人教版练习: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金版学案地理必修1人教版练习: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金版学案地理必修1人教版练习: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教材第33页活动(1)提示:近地面风从两极到赤道,高空风从赤道到两极。(2)赤道与极地之间单圈环流不可能存在。在假设条件下,赤道与极地之间存在温度差异,导致气压差异,高空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极地上空,近地面大气由极地流向赤道。但是,在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大气一开始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2教材第35页活动1略。2参照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和有关知识,分析气压带成因的差异和风带的形成原因。3分布规律:以赤道低气压带为中心,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对称分布;气压带

2、的高压与低压相间分布;风带在低气压带风向辐合,在高气压带风向辐散,南半球风向向左偏,北半球风向向右偏等。读下图,回答12题。1如果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正确的叙述为()A丙为极地高气压带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C在气压带丁和风带交替控制下会形成地中海气候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气压带相同解析:在低纬环流中,盛行上升气流的丁为赤道低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的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为动力原因;为低纬信风带;常年受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干旱,气压带丁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答案:B2如果此图表示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B

3、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气流温暖湿润解析: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东亚季风环流,为由陆地吹向海洋的干燥的西风。答案:C下图为三圈环流模式中某一环流圈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有关a、b、c、d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流a、c由密度大的地方流向密度小的地方B气流b、d由高压流向低压Ca、b、c、d四气流都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d为东南信风带4有关甲、乙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形成低气压,乙处形成高气压B甲处形成高气压,乙处形成低气压C甲处形成极锋,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D乙处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解析:第3题,图示为北半球低纬环流圈,a为上升气流,原因是

4、赤道地区气温高;b为高空的风,应从高压流向低压;c为下沉气流,动力原因形成(从赤道上空过来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风,不能继续向北流动,在30N上空被迫下沉);d为近地面的东北信风带,从高压流向低压。第4题,甲处由于地表气温高(热力原因),气流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乙处由于动力原因,盛行下沉气流,在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答案:3.B4.A下图为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甲、乙、丙、丁四图所反映的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中,与我国台风多发季节相对应的是()A甲图与丙图 B乙图与丙图C丙图与丁图 D甲图与丁图解析:台风是夏秋季节对我国东南沿海

5、地区造成影响。答案:D6甲图到乙图的变化过程,时间跨度约为()A3个月 B6个月C9个月 D1年解析:太阳直射点来回移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需要半年时间。答案:B7读局部大气运动状况图,在赤道与30N之间近地面的风带是()A东南信风带 B东北信风带C盛行西风带 D极地东风带解析:赤道处受热多,气流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带,称为赤道低气压带;从图中可知,30N处形成高气压带,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东北信风,称为东北信风带。答案:B8读三圈环流示意简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_(填“冬”或“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2)A处

6、是_气压带,B处位于_风带,C处位于_风带。(填风带、气压带的名称)(3)一般来说,A气压带控制处比B风带控制处昼夜温差_(填“大”或“小”),原因是什么?答案:(1)冬从图中观察,气压带、风带的南移(2)副极地低东北信盛行西(或西风带)(3)小A地处于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空气冷却,水汽凝结,多云雾天气;B地处于信风控制,从高纬流向低纬度,干燥,保温作用差。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图示阴影地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关于甲、乙无风带说法正确的是()A气流垂直运动不同 B天气状况基本相同C形成原因相同 D气候特

7、征相同解析:甲是赤道低气压带,由于终年受热,空气上升形成的;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由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的。 选A正确。答案:A10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说法正确的是()A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C在丁地盛行风作用下洋流自东向西流D丙、丁都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的解析:丙是东北信风带,是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低压的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形成的;丁是印度洋上夏季盛行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形成的,给南亚、东南亚和我国西南带来降水。选A正确。答案:A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

8、第11题。11P地的气候特点是()A温和湿润 B寒冷干燥C高温多雨 D炎热干燥解析:该地位于30N附近,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答案:D读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箭头为风向。读图,完成1213题。12图中乙地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解析:根据乙的风向偏转可判断为北半球,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南风。答案:D13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解析: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北,为北半球夏季。答案:B14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图甲中表示纬度为30、60的点的字母分别是_、_。(2)写出图甲中B处风带的名称_,它与图乙中_(填“a”或“b”)风带风向相一致。(3)写出图甲中C处气压带和D处风带的名称。(4)分别分析N、E两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答案:(1)CE(2)东北信风带a(3)C副热带高气压带,D西风带。(4)极地地区终年寒冷,气流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N)。寒冷的极地东风与较暖的西风相遇,暖湿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使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