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魅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魅力(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师应具备哪些课程智慧一、“吃透”教材(一)先吃透教材,再超越教材缺乏经验的老师往往会死守课本,经验丰富的老师往往会超越课本。调整教材是教师的权利,教师可以调整教材。但教师在调整教材前,一定要充分地“吃透”教材。(二)“调整教材”应注意的事项1、教师不一定要严格按教材顺序教学,可以调整教材顺序,把某些教学单元提前,或者推后。但是,大单元的调整必须与学校管理者沟通。2、教师调整教材时必须克服随意性,调整的标准是学生的需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3、教师可以与教科书平等对话,学生也可以与教科书平等对话,提出不同的观点,不一定有标准答案。但是,有些约定俗成的结论还是需要尊重的。4、学科不同,操作也不一样
2、。比如美术老师可以比较方便地调整教材。数学的逻辑性较强,更多地只是补充而不是大的变动。(三)讨论:怎样充分“利用”教材?“吃透”教材意味着教师对教材了如指掌。“吃透”教材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第一,“调整”教材,即保持教材总量不变,但变换教材中各教学单元的顺序;第二,“整合”教材,整合不只是调整教材的顺序,而且将教材中各知识点综合起来,使各知识点之间相互照应,融合为新的主题;第三,“解读”或“解构”教材,即教师引导学生解释和发掘教材背后的意义,或以怀疑、批判的方式使原有教材显露另外的意义。二、“补充”教材如果教师发现教材比较单薄,或在现有“课本”之外,还有相关的有意义的材料,可以将相关内
3、容引入课堂,使现有“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补充教材实际上是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它并不改变教材的原有内容,只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内容。三、“更新”教材如果教师发现现有教材内容比较过时、落后或者不适合学生学习,就可以考虑用另外的教材替换现有的教材。(一)解释:先做“减法”,再做“加法” “补充”教材以维护原有的教材为前提。“更新”教材意味着教师用新的教材替换原有教材的内容,是先做“减法”,再做“加法”。(二)讨论:“做正确的事情”何以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验是重要的,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验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遭遇一个障碍-原有“教材”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4、旧教材成为新教学方法的瓶颈。于是,有效的“教学改革”原本应该是“课程改革”,应该使教材和教学方法同时发生改变。否则,教师就只能在教学方法上做一些微调,而不能使教育发生整体的转换。2000年前后中国教育界出现的“教育改革”称为“课程改革”、“新课程”,而不是单一的“教学改革”、“新教学”,这是有道理的。从“教学改革”转向“教材”及“课程改革”,这里面隐含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对教师来说,以往的教育改革常常显示为“教学方法”的调整,却不知道真正应该调整的首先是教材。如果教材错了,教学方法无论如何调整,终归是一种微调,甚至会“助纣为虐”。也可以说,如果只改变教学方法而不改变教材,至多只有“正确地做事”的效应,而且很可能是正确地做错误的事情。方法是对的,方向却错了。教材改变意味着首先保证“做正确的事情”。显然,“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