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中水回用工程处理方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607187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00中水回用工程处理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500中水回用工程处理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500中水回用工程处理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500中水回用工程处理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500中水回用工程处理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500中水回用工程处理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00中水回用工程处理方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工程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加及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这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恶化,同时也带来许多城市环境问题,并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中水回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也是协调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根本出路。所谓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形式.第二节 工程简介小区规划建筑面积约为90万平米。区内规划设计有供水系统、污水系统、生活杂排水系统及中水处理回用系统。盥洗废水、淋浴废水、洗衣废水

2、等这些废水人们以前也直接用来冲洗厕所,现在作为中水水源,经处理后再回用于厕所的冲洗,人们在感官上、思想观念上都较为容易接受,对中水回用的推广有很大的益处。本方案为中水处理系统的中水处理站部分,包括从生活杂排水(以洗浴水为主)进入处理站到合格中水送至中水水池,再经过恒压供水设备送入中水管网。用于小区居民家庭的冲厕或者作为小区绿地的浇灌用水、清洁道路和水景用水及消防用水。 第三节 设计原则、标准、规范一、设计原则1、坚持中水处理和回用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合理选定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建设投资,降低运行费用.2、总平面布置做到合理、紧凑、美化环境;3、选用

3、国内先进、可靠、高效的设备,选用性能可靠、稳定的控制系统,实现系统自动化管理,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使污水处理工程操作管理方便,易于维修。4、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及标准.二、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04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013-2006)3、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552002)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T18922002)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2)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B1818-002)7、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336-0)8、其他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设计规范 第二章

4、 设计条件 第一节 进出水水质一、建设规模 根据业主提供资料,小区规模8000户,每户32人,占地527亩,绿化率45%,按河北普通住宅二类确定总生活用水量32 3/d。小区中水主要用于冲厕(预算用水量为1100 m3/d)和绿化、景观水(预算用水量为5 m3/d)以及洗车用水(预算用水量为220 3/),确定中水处理站建设规模为200m3 。二、进水水质 原水为生活杂排水,水质如下:CODc=5450mlBOD5 =180-80mg/lSS090/l 油=10 mg/l PH6-9 TP=35 mg/ TN=3 mgl三、出水水质 处理站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小区建筑内冲厕用水及小区内道路、绿化浇

5、洒出水主要水质标准:即COD=5m/l,BOD510mg/l,SS0mgl, PH=9, 其他参见相关标准。废水处理后出水指标:废水经处理后达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用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0200)。具体要求如下:标准名称项目标准a标准冲厕道路清扫、消防城市绿化车辆冲洗H69659。59659CDc(mg/L)050055(mg/)10101010SS(/L)无要求15105浊度无要求51010色度(稀释倍数)300030NH3N(g/L)0010201TP(mg/L).2-溶解氧(g/)3。0101.01.1.0游离余氧(mg/L)-接触30min后不小于1。0,管网末端不小于0.2

6、接触30后不小于。0,管网末端不小于0.2接触0m后不小于1.0,管网末端不小于0。2接触30mn后不小于0,管网末端不小于0总大肠菌数(个/L)4000333A、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用杂用水水质标准(GB/18920-202);B、地表水质量标准(G83-2002)类;C、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0335-200).第二节 处理工艺方案一、方案选择的原则 在选择处理工艺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处理工艺满足回用对象对水质的要求.2、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自然、土地条件等,综合考虑选择适合当地特点的处理工艺。 3、在常年运行中,要保证有机物的处理效率,要求处理效果稳定,技术成熟可靠.4、运行管

7、理方便,运转方式灵活,可根据不同的进水水质,调整运行参数和工况。5、提高自动控制水平,保证处理效果。、在达到出水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基建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二、中水处理工艺方案目前,处理生活污水的主要手段为生化处理法,该法是9世纪末出现的污水治理技术,它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深受人们的重视。在污水生化处理工艺中,占主导地位的有传统活性污泥法、间歇式活性污泥法(BR)、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ST)、生物接触氧化法和上世纪90年代新开发的“膜生物反应器法等。用于中小型生活废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是:1、传统活性污泥法;2、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法;3、膜生物反应器(BR)法

8、。三、工艺方案原理以上三种方法处理生活污水,基主体工艺及特点分别如下:一)、普通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生物处理方法,它的主要构筑是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该法是在好氧状态下使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接触,达到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目的。、主体工艺过滤系统二沉池曝气池初沉池调节池污水污泥回流2、工艺特点:该方法对处理生活污水有着较为成熟的运作经验,出水水质可以保证。但是该方法也有较多不足之处:)、对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强;2)、供氧不能充分利用,因为在曝气池前端废水水质浓度高、污泥负荷高、需氧量大,而后端则相反,但空气往往沿池长均匀分布,这就造成前端供氧量不足、后端供氧量过剩的情况;3

9、)、曝气池相对庞大,占地多,能耗费用高;)、易发生污泥膨胀。二)、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是生物膜法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好氧生物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是使细菌和菌类一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在填料上生长繁育,形成膜状生物性污泥生物膜。通过与污水接触,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摄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主体处理工艺(见明细工艺图)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过滤系统调节池污水2、特点)OD负荷高,污泥生物量大,相对而言处理效率较高,而且对进水冲击负荷(水力冲击负荷及有机浓度冲击负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2)处理时间短,在处理水量相同的条件下,所需装置的设备较小,

10、因而占地面积小;3)能够克服污泥膨胀问题;4)可以间歇运转.生物膜对间歇运转有较强的适应力,长时间的停车,细菌和原生动物都可进入休眠状态,一旦环境条件好转,微生物又重新开始生长、代谢;)维护管理方便、不需要回流污泥;6)剩余污泥量少.3、缺点:1)填料上生物膜的数量视BOD负荷而异,B负荷高,则生物膜数量多,反之亦然。因此不能借助于运转条件的变化任意调节生物量和装置的效能。2)如果负荷过高,则生物膜较厚,易赌塞填料。所以,必须要有负荷界限和必要的防赌塞冲洗措施,但操作较困难.3)大量产生后生动物,生物瞬时大块脱落,则易影响出水水质,另外,由于微生物的流失可以造成水中的磷超标。三)膜生物(MBR

11、)反应器法MBR反应器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法的高效结合,其起源是用膜分离技术取代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在此基础上专家们大胆地将废水的生物法处理与现代膜分离技术结合在一起,研制成功了MBR反应器。这种工艺不仅有效地达到了泥水分离的目的,而且具有传统工艺不可比拟的优点:1、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高,抵抗污泥膨胀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可靠,出水悬浮物接近于零。2、膜生物反应器实现了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R)和污泥龄(RT)的完全分离,运行控制灵活,操作大为简化。3、膜的机械截留作用避免了活性微生物的流失,生物反应器内可保持高的活性污泥浓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容积负荷,降低污泥负荷,且膜生物反应器将传

12、统污水处理的曝气池与二沉池合二为一,并取代了二沉池以后的全部处理设施,因此可大幅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土建投资.、由于膜的截留作用使R延长,营造了有利于增殖缓慢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的生长环境,可以提高系统的硝化能力,有利于提高难降解大分子有机物的处理效率,并促使其彻底的分解.5、由于泥龄(TR)可以非常长,因此生物反应器又起到“污泥硝化池”的作用,从而显著减少污泥的产生量,降低了污泥的处理费用。6、膜生物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不会因产水而损失,在运行过程中,反应器内活性污泥的浓度会因进入反应器内有机物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并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这使系统出水稳定并具有很强的耐冲击负荷的特点。7、由于反应器

13、内的特殊结构导致了污水的均匀混合,因而使活性污泥有很好的分散性,大大提高活性污泥的比表面积,这是系统处理效果好的又一个原因,这是普通生化法水处理技术容易形成较大的菌胶团所难以相比的.其工艺流程如下:膜生物反应器在中水回用领域中的优越性:膜材料微孔孔径为0。1.4微米,可以截留固体悬浮物和细菌及病毒,经膜出水的S小于10mg/,浊度可以达到1NUT以下,大肠杆菌指标可达到未检出。出水可以直接回用无须更多的深度处理。该技术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并已进入大规模市政污水回用领域.我国已在膜材料制备及防污染方面取得进展,性能已接近进口膜组件而价格仅为进口的五分之一,可广泛应用于中水回用领域。第三章生活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程工艺设计一、本小区拟采用处理工艺流程图: 鼓风机原 水 格 栅 毛发收集器 调节池 提升泵 MBR组合生化池压滤污泥浓缩池 自吸泵 加氯消毒 集水池 回用系统 二、 工艺流程说明1.小区生活污水(含厨房用水等)经过收集管路进入污水处理站,经隔栅过滤,去除大颗粒的泥沙、杂质和生活垃圾后进入沉砂调节池。进入调节池之前,先经过毛发收集器,去除大量的纤维状悬浮物。调节池内的水进入一体式生化池,其中缺氧生化区用于降解大分子有机物和反硝化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