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分组学习培养竞争意识打造高效课堂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604601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分组学习培养竞争意识打造高效课堂1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生分组学习培养竞争意识打造高效课堂1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生分组学习培养竞争意识打造高效课堂1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生分组学习培养竞争意识打造高效课堂1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生分组学习培养竞争意识打造高效课堂1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分组学习培养竞争意识打造高效课堂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分组学习培养竞争意识打造高效课堂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组学习 培养竞争意识 打造高效课堂湖北省襄阳宜城市南营中学李劲松我们的时代无处不存在着竞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竞 争也日趋激烈。人们要生存发展,要适应社会,就必须具备竞争意识, 必须学会竞争。而初中学生具有好胜心强、喜欢竞争的性格特点,因 此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激励机制、培养竞争意识对教学有很大的帮 助。但竞争并不是冷酷无情,不是孤军奋战,竞争需要合作。新的课 改观念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应在鼓励学生竞争的同 时,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参加工作15年以来无论是班级的管理工作还是教学工作,我一直 在采用学生分组学习,但又采用激励机制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让竞 争与合作相辅相成,为

2、我的教学成绩的取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为 学生的学习插上了理想的翅膀。我认为在教学中要让竞争与合作的作 用发挥到极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后,我们要对学生尽快熟悉,了解他的优缺点, 性格与爱好,并且要很快取得学生的信任。信任是一切工作向良好发 发展的基础,只有取得了学生的信任,才会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基 础。一、分组前对学生进行调查摸底,为分组做好准备当我与学生一段时间的接触,对他们的脾气性格了解后,我就给 他们进行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培养。让学生明白拥有竞争意识能推进个人的发展,但竞争并不是冷酷无情,不是孤军奋战,竞争需要合 作需要团队精神,没有团队精神的话,一群人在一起就

3、会一盘散沙, 不会互相照应、互相配合、力使不到一处,这样的一群人战斗力是很 弱的。因为我们是一个班集体,必须有团队精神,必须为班集体的荣 誉共同战斗。所以,为了我们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我们分小组合作、 竞争学习,来激发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我们每一个学生 潜力。二、选出组长,对其进行以后工作的辅导为了组长以后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同学们投票选举工作大胆负 责且公正无私的组长,另外自己也可以用纸条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意 愿,想和哪个组长在一组,以便于分组。力求分组后,每个小组工作 顺利开展,且每名同学乐学。一般情况下,一个小组安排两个组长, 成绩必须优秀且两个组长各有所长,以利于帮助本小组学生解

4、决学习 中的困惑。三、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组成小组。分小组可以根据不同时期,也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进行 分组。例如,1、七八年级为了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我会按照好中差学生搭配分成小组,并且组与组 之间实力相当,便于竞争。2、到了九年级,为了更大限度的激 发优生潜能,提高升学率,同时也为了照顾一部分学生自卑心理, 我会把成绩相当的学生分成一组,让他们比着学。3、如果男生学习态度不好,我就按成绩按男女生分成小组,来激起男生的竞 争欲望。4、有些阶段我会根据不同情况来调整分组或者几种分 组并用,但无论怎样分必须征得组长同意,一定要公正公平,让 组与组之间实力相当。四、实行组内

5、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小组分好后,小组长要给本小组成员开好会,一般按照以下 会议程序:1、找本小组的优缺点,集思广益为本小组起个有意 义的名字。如“No1 ”小组力求样样第一,“青竹组”希望自己小 组要向青竹一样,一步一个脚印等等,名字新鲜,寓意深刻。2、 选竞争对手。在大家同意的情况下,先选出本组的竞争目标,再 选出每一名成员的竞争对手,让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进去,还要 有为本小组争光添彩的思想。3、提要求,定制度。制度要实际, 老师一定要把握尺度,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但要让每位成员 承认。4、小组表决心。老师宣布从这一刻开始竞争开始,看哪 个小组声音洪亮,更有气势。渲染出一种积极向上,你争我

6、多的 积极氛围,让每一位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五、定比赛制度有些班级的比赛制度由老师一人说了算,而有些制度又定的 过高不宜操作,所以往往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因此比赛制度顶的好坏 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竞争热情的的高低,所以一定要慎重。因此,先开 小组长会议,听取他们的建议,再广泛争取学生意见制定出大家都能 接受,并且容易操作的制度。制度分为两类,有惩罚的,也有奖励的。 比如每次小组测验后,要求各小组计算出平均分,与竞争对手比较, 输了接受一定的处罚,表演节目或者扣相应的分值加入班级量化管理 中。但要输了的小组组长和此次测验不成功的成员要上交一份说明, 写清努力方向。如果考试考到班级前五名就进行一定的

7、奖励,物质奖 励或者分值奖励计入本小组的量化管理中。六、小组活动开展教师授课时把每个小组分为四层,A层为组长,主管B层组员, B层主管C层组员,C层主管D层组员)由A开始出题(自己课后 寻找材料,主要是上节所学内容或本单元学过的内容),可到 B 到 C 到 D 循环讲,不管谁出了这个题后,找本组同学讨论,本组同学都 认为有代表性的,方可进行讲解。即三步:找题论题讲题, 讲题时又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遇到此种题目从题设入手还是从结 论入手,还是题设结论中间找,第二步分析此题,讲解此题,突出重 点、难点的地方。第三步此题考察了哪些基础知识,即分析讲解 归纳。这样以来,人人都可以到黑板上讲解,充分发

8、挥自己的才 能,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上节内容复习巩固,为下节铺 路搭桥,效果好。每节课有一个学生讲题,方式、口味不同,学生愿 意听,容易懂。对于适合自学的教学内容,安排小组长根据教学目的,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组员充分讨论,大胆构思,写出“教案”,然后登台 表演,教师根据其发言、表演能力,知识的理解与创新,以及学生的 反映作出评价。这种模式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使学生在讨 论中,在“备课”中发展了创造性思维。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机会 得到锻炼,对这种类型的题目,加深了印象,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忘记, 学生反应这种方法很好。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同时也有 效的带动了差生的学习,

9、提高了班级的整体成绩。为了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平时教学中教师要 善于利用小组活动,创设竞争情景,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他 们的集体荣誉感。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 培养。如,在讲述分式的符号法则一节时,用小组讨论、教师补充完 善,得出了分式的符号法则,即:分式的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 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练习巩固后,多紧紧抓住刚 才小组的发言讨论时,一名组员曾阐述分式符号变化特点为:有一个 负号时,可以把它放在任何一个位置;有两个负号时,可以把他们一 起去掉。鼓励小组,能否把符号法则作口诀的形式表达出来。看哪个 小组的口诀最精彩。这时高

10、潮又起,小组讨论热烈,组员跃跃欲试, 这是在课前没有想到的。再例如上课板演也可以一个小组选一名成绩相当的学生,进行 对比,并把比赛结果计入小组得分中;除了成绩开展比赛外,问老师 问题也开展竞争,印制问题反馈条,一周一汇总一评比。另外,在许 多集体项目的比赛中,像拔河比赛,小组间的卫生竞赛,班级间的歌 咏比赛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可见,恰当开展小组活动,创设 竞争情景,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进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帮助很大。同时让班级时时处处都体现竞争与 合作,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到极点。另外,也要教育学生采取正确的手段竞争。竞争要凭借自己实 实在在的苦干赢得成功,不

11、能靠投机取巧谋取私利。就是说,竞争的 手段要正当,要光明,要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这些道理教师要 经常灌输给学生,并在活动中加以实施。例如,班级进行“优秀作业 积分赛”时,有两名学困生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让高年级的学生代 写作业,我敏锐地感到,这是对学生实行道德教育的好机会。于是, 我和班委会对两名学生进行了相应的惩罚,降低他们作业的积分档 次,并在班会上以此为主题,展开了大讨论,让全班同学明白,竞争 是一项道德活动,弄虚作假是不光彩的行为。当大家达成了共识,并 付诸于行动,一股良性的竞争之风便在班级很快形成。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不怕失败、敢打敢拼的心理品质, 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教师要

12、不厌其烦地在每次竞赛中和竞赛后耐心地 进行指导,保证学生能始终以积极的心态,主动迎接各种挑战。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动手操作湖北省襄阳宜城市南营中学 何艳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智慧在手指上”,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各 种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从动手始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 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数学是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 学科,通过动手操作,恰好在这两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动手操作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教 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让他们亲 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

13、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单纯的劳动, 不能算做,只能算蛮干;单纯的想,只是空想;只有将操作与思维结 合起来才能达到思维之目的。”因此,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发展潜能的“金桥”,是学生求知增智的重要环节,是数学课堂教学的 重要手段和方法。一、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 趣,才会自觉的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学习;有了兴趣,才 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 教学时,努力营造乐学氛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让学生 在浓厚

14、的兴趣中,探究问题,获取新知。例如:在教 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节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任 意画出一个三角形 ,再让学生量出自己所画的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 数记在心里,指几名学生分别报出自己所量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 数,我就知道第三个角的度数。这样学生会产生疑问:老师是怎样猜 的呢?疑中生奇,奇中生趣,教师抓住此“黄金”时期,及时点拨, 引出“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和是一定的,那么,究竞是多少度?同学 们能不能自己动手来验证它是多少度?”。接着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 操作。最后将学生们的方法归类为:(1)量一量:用量角器量出各三 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计算出它们的和。(2)拼一拼:把对折的三 个内角拼一拼,看拼成

15、一个什么角,是多少度。从而推测出每个三角 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实际的操作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 内角和是 180 度”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这样,学 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改变了过去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的 现象,使教师真正成了“导演”,学生则变成了“演员”,真正体现 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作用。二、在操作中探究新的知识。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有一些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环节,就是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组织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让学生通过动手的操作加深对知识 的感知与理解。实践证明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

16、率的有效措施。例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学习时,通过学生们自己 动手画出一个边长分别为4厘米、6 厘米和7厘米的三角形,将其中 一个同学的三角形剪下来和其他同学的三角形进行比较,会发现它们 能完全重合,也就是说这些三角形是全等的。因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 一种判定方法:有三条边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国家新课程标准强调 学习的内容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 与交流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建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 交流上的,教师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 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 学能力。在教学中运用动手操作的活动形式进行一些自主探究,可以 取得较好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三、创设现实情境,提供给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数学是抽象的,又是联系实际的,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 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应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周围生活实 际联系起来,让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