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459850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复习教案(3)答案一、注音汜(fn)南 佚(y)之狐 夜缒(zhu)而出 亡郑以陪(pi)邻 共(gng)其乏困 阙(ju)秦 秦伯说(yu) 逢(png)孙二、通假字(找出并解释)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 共其乏困 (共,通“供”) 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秦伯说 (说,通“悦”)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三、词类活用找出并写出意义和用法晋军函陵 (军:驻扎,名词作动词)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既东封郑

2、,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四、古今异义 找出并写出古义和今义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五、一词多义(实词)1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归去来兮辞 一种文体4鄙鄙陋没世 平庸,卑微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下越国以鄙远 以为边境六、重点虚词1、以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

3、,连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以乱易整 (介词,用)2、而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4、其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5、之是寡人之过也 的 唯君图之这件事邻之厚 主谓之间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行李之往来 主谓之

4、间 因人之力而敝之 的 君之所知也主谓之间七、句式积累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词结构后置)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敢以烦执事(“以”后省略了宾语“之”代亡郑的事。句意:请拿此事麻烦您的左右)反馈练习学案1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A氾(fn)南 佚(y)之狐 秦伯说(yu) 夜缒(zhu)而出 B戍(sh)边 烛(zh)之武 朝(zho)济而夕设版 共(gng)其乏困 C若不阙(ju)秦 杞(q )人忧天 夫(f)晋,何厌之有 失其所与(y)D逢(png )孙 亡郑以陪(pi)邻 越国以鄙(b)远 吾其还(hun)也【答案】B 解析

5、“共”应念阴平。“朝”跟“夕”对举,念zho 是对的。A项佚应为y。C项“阙”作名词念qu,作动词念ju;“与”是多音字,表亲附之意时念上声,表参与时,念去声,通语气助词“欤”则念阳平。D项:鄙应为b。“逢”,因古人营养差,口腔和声带功能不如今人发达,轻唇音fng发不出,只能发重唇音png 之类(所以很多保留古音人名、地名的读音均是这种现象)。“还”作动词表归去时,念hun,作副词,表仍然、更加,或表程度上还过得去时,念hi。不过在文言文中一般都念hun,有时通“旋”,念xun,如还风(旋风),还踵。2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共其乏困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无能为也已秦伯说 是寡人之过也

6、 失其所与,不知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何厌之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且贰于楚也A B C D【答案】D 解析“共”通“供”,“已”通“矣”,“说”通“悦”,“知”通“智”,“微”通“非”。3.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C.共(供给)其乏困 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答案】D 解析厌:满足。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答案】C 解析A项“夫人”,即那个人,今指有一定地位者的妻子;B项“行李”指使者;D项“

7、东道主”是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现已演变为负责主办某事的人。5对下列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A两个“既”字相同,两个“若”字不同。 B两个“既”字不同,两个“若”字也不同。C两个“既”字不同,两个“若”字相同。 D两个“既”字相同,两个“若”字也相同。【答案】D 解析两个“既”意为“已经”,两个“若”字都表假设,意为如果。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晋军/函陵。C君/知其难也。 D又欲/肆其西封。【答案】B 解析“军”作动词用,前后都应停顿。7.下列各句中的“其”字

8、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君知其难也 B.吾其还也C.以其无礼 D.失其所与,不知【答案】B 解析此题检查一词多义知识,虚词“其”在文言中多作代词(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也作连词,句中语气词和形容词词头。A、C、D中的“其”都作代词用,B句中的“其”作语气词用,表示婉商的语气。8.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 )。A.越国以鄙远 B.既东封郑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答案】C 解析词类活用是文言中一种特殊的现象,如A句中的“鄙”就是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为把当作边疆。B句中的“东”是方位名词,在这里却作了状语,意为向东面。D句中的“敝”字是形容词,在这里

9、用作动词,意为损害。C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现象。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 夜:在夜间 B敢以烦执事 敢:敬词,此处也可译为“冒昧地”C夫晋,何厌之有 厌:满足 D与郑人盟 盟:同盟【答案】D 解析盟:动词,建立同盟。10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晋国)不阙秦,将焉取之? B(晋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晋国)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烛之武)见秦伯【答案】B 解析“越国以鄙远”,这话是烛之武跟秦伯说的,对象是指“秦国”。11.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而郑国灭亡了,子孙也不利啊!B.越国以鄙

10、远,君知其难也。越过晋国,把边远的郑国作为您秦国的边邑,您知道是困难的。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损害秦国而有利晋国,希望您考虑这件事。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由于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答案】B 解析:A句中的“子”没有翻译准确,“子”是一个带有敬意的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在这里不能译成“子孙”。C句中的“阙”和“利”是使动用法,“阙秦以利晋”应译为“使秦国受损而使晋国有利”。D句中的“因”是一个多义词,应该根据不同的语境进行对译,这里应对译为“依靠”。12.译下列句子。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答案】(可是他却)早晨渡过河去而 晚上就在那里筑起防守您的城墙,(这是)您所知道的事情!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借助人家的力又去伤害他, 不是仁德;失掉了同盟者,不是聪明;用自相冲突去改变步调一致,不是威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