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课程使用说明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4594731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课程使用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生物课程使用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生物课程使用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生物课程使用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生物课程使用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课程使用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课程使用说明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高中生物选修1课程使用说明书年级:高二年级姓名:冉敏学校:玉屏民族中学时间:201课程使用说明书课程名称:高中生物课程类型:选修课教学材料:北师大版高二生物授课时数:48课时授课对象:高二年级学生教材分析:1、本模块的知识要求及结构组成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内容标准部分,对本选修模块的说明中指出:“本模块是实验课,所说的生物技术,是指广义的生物技术。而不限于(甚至主要不是)现代生物技术。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利用、酶的应用、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四部分。”这就是说,这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学习科学探究的选修课程。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

2、路中则指出:“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本模块并非只要学生埋头于实验操作,还要求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发展中的应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还说:“教师应根据本校的条件,指导学生选做本模块中的57个实验。”这就是说本选修模块的学习还存在着模块内部的选择性。2、本模块的内容本模块的教材内容共分4章,分别是:(1)微生物技术;(2)酶技术;(3)食品加工技术;(4)现代生物技术。各个章节之间相对独立,没有严格的顺序关系。每个章节下设23个课题,大体上也相对独立,所以可以在教学时选择57个课题,完成本模块的学习。3

3、、教材教学分析探讨(1)考纲分析一、微生物技术1、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2、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3、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见“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二、酶技术1、探讨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2、尝试制备和应用固定化酶见“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三、食品加工技术1、研究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2、运用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见“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四、现代生物技术1、尝试植物的组织培养2、尝试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3、尝试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见“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俯: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生物实验与技术,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

4、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与技术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2)章节教学分析与探究第一章微生物技术(1)章节教材内容、要求分析本章的4节为:第1节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第2 节 微生物的纯培养;第3 节微生物的数量测定;第4节 微生物的利用。本章要求使学生掌握培养基、消毒灭菌等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倒平板操作、

5、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操作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并可以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微生物计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等实际问题。其中“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涉及到第1节、第2节、第3节的内容。“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涉及到第2节的内容。“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涉及到第2节、第3节的内容。“探讨微生物的利用”涉及到整章的内容。(2)章节教学分析1)章节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对土样的选取和选择培养基的配制。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2)章节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对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计数。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3)教学策略:在本章的4个小节中,第1节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

6、择作用介绍了最基本的微生物技术,是开展其他3个小节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小节1所介绍的基本技术,才可能完成本专题的其他课题。对于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讲授应该重点把以下知识点讲细、讲透。培养基的用途和种类。让学生理解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尽管培养基的配方各不相同,但是其基本成分都包括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无菌技术的概念。使学生明确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常用的消毒与灭菌的方法、接种环灼烧灭菌的方法、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等。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操作过程和方法。重点学习培养基的制备操作过程、倒平板操作的步骤和要点。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主要掌握平板划线操作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等

7、基本操作技术。对于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和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可选其中的一个课题重点学习和讲授。要注意应用课题一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不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以及计数的问题。实际上后面这两个课题是课题一的知识应用和实践。掌握了这三个课题之间的关系,就会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详略得当了。第2章酶技术(1)章节教材内容、要求分析本章节包括了三个专题:第1节 果胶的制作方法及作用、第2节 酶活力的测定第3节 酶在食品制作和洗涤方面的应用和第4节 固定化酶的制备和应用。本章节要求学生掌握研究酶的存在和简单制作方法、掌握测定酶活力的简单方法、能够研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理解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8、的原理和方法、探讨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有关知识。(2)章节教学分析1)章节重点:温度和pH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区别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和不同污物的洗涤效果。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2)章节难点: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的控制。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3)教学策略:本章节中的第1节 果胶的制作方法及作用主要学习食品制造方面的有关酶的研究和应用;第2节 酶活力的测定研究测定果胶酶的活性;第3节 酶在食品制作和洗涤方面的应用从日常洗涤用品来学习有关酶的研究和应用;第4节 固定化酶的制备和应用则是从工业生产的角度展开有关酶的研究和应用的实验。其中必修模块一分子与细胞中的“探究影响酶活性

9、的条件”等知识是第1节和第3节的学习内容的基础,同时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本部分知识并不困难。第4节 固定化酶的制备和应用中的实验操作过程比较有趣,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可重点选第4节进行讲解和学习。本章节重点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为:使学生了解利用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学会设计实验探讨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习理解对实验中各种变量的控制技巧和方法。注意重点学习对实验方案的讨论、设计和确定以及修订。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设计课题进展的流程图,并根据流程图一步一步地完成实验。学会尝试制备和应用固定化酶和固定

10、化细胞的方法和原理。其中重点让要求学生学习制作技术难度较低的固定化酵母细胞,而对于固定化酶的作用、原理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可通过让学生通过生产实例来了解,同时了解固定化酶在生产实践中有哪些优点。对于固定化细胞技术这部分的内容要注意掌握将酶或细胞固定化的方法(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理解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常用的载体材料。第3章食品加工技术(1)专题教材内容、要求分析本章的3节分别为:第1节 发酵食品的加工第2节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制备、第3节 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的测定。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对小节1、2、3);测定食品加

11、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应小节3)。本章节要求学生了解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工艺,并能够动手实践;学会设计简易的实验装置;掌握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摸索发酵的最佳条件;初步了解食品加工中产生的某些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2)章节教学分析1)章节重点: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装置,制作出果酒和果醋。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2)章节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3)教学策略:本专题主要讲授的知识点为:常见的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生物学特征(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毛

12、霉等);实验的实验原理(果酒、果醋、腐乳、泡菜、酸奶的制作原理);实验操作的技能及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为专题二的学习做好铺垫;不同制作流程中的操作技巧);发酵食品中的有害成分、成分和杂质的检测(果酒中酒精的检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比色法)。本专题可以在教学时可以将三个课题合并讲授,也可以挑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讲授。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亲自动手,培养实验的操作能力。第4章现代生物技术(1)专题教材内容、要求分析本章节包括3小节,分别是:第1节 植物的组织培养,第2节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和第3节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本节要求使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13、,熟悉植物组织培养或花药培养的基本过程,了解影响植物组织培养或花药培养的各种因素,掌握培养基制备、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移栽以及栽培等基本操作技术,学会设计简易的实验装置,应当了解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学习摸索提取有效成分的最佳条件。了解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尝试DNA和蛋白质的提取、理解PCR扩增DNA片段的原理、并能尝试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2)章节教学分析1)章节重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胡萝卜素的提取,纸层析的操作。2)专题难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的无菌技术。选取适宜的培养材料和培养基。3)教学策略:第1节 介绍了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知

14、识背景及操作技术。第2节围绕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展开,主要操作技术有: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第3节DNA和蛋白质技术展开,主要操作技术有:DNA的粗提取和鉴定、PCR技术和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技术。本章节重点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为:使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其中要理解细胞分化、离体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的概念。在教学时可在课前准备已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和再分化的丛芽等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同时要了解Taq DNA聚合酶的应用,它解决了高温导致DNA聚合酶失活的问题,促成了PCR技术的自动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可以结合专题2中课题

15、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Taq细菌的发现过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对于PCR的反应过程的学习要掌握 PCR的基本步骤以及理解每个步骤所发生的变化。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通过读图识图为主,结合教科书中的文字说明来加深理解。此外,教材中还有大量的旁栏问题,大多是引导学生科学地思维,选择适切的科学方法。我们教师可以适时的利用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本模块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技术操作内容多,有些仅依靠文字叙述,不易掌握要领,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配有的相关相片、图解服务于教学实践。二、教学目标:1.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2.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3.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4.探讨微生物的利用。5.尝试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特定的产品。6.研究酶的存在和简单制作方法。7.尝试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8.探讨酶在食品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