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完整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4590783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性病学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皮肤性病学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皮肤性病学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皮肤性病学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皮肤性病学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肤性病学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性病学完整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皮肤性病学总论第二章 皮肤的结构1. 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以与附属器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皮肤中除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外,还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2.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眼睑、外阴、乳房的皮肤最薄,掌趾部位皮肤最厚。3. 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又称树突状细胞4. 表皮细胞80%以上为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其特征为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与下层结构之间存在一些特殊的连接如桥粒和半桥粒。据分化

2、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其中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 5. 基底层:位于表皮底层,由一层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构成。胞质呈嗜碱性,核分裂象较常见。突出特点(1) 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22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外表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P6 角质形成细胞分类与特点6. 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由4-8层多角形细胞构成,细胞呈棘刺样形态,外表有许多细小突起,相邻细胞的突起相互连接,形成桥粒。电镜下可见角质小体或Odland小

3、体。特征7. 颗粒层:位于棘层上方,富含透明角质颗粒,由梭形和扁平细胞构成。细胞核和细胞器溶解,胞质可见透明角质颗粒8. 透明层:位于颗粒层与角质层之间,仅见于掌趾等表皮较厚的部位,由2-3层扁平细胞构成9. 角质层:角质细胞成熟的最终形态,位于表皮最上层,由5-20层已死亡的扁平细胞构成。细胞正常结构消失,胞质中充满角质蛋白。角质层上部细胞间桥粒消失或形成残体,故易脱落。没有细胞核,但有丰富的角质蛋白(1) 角化不全/角化不良角质层细胞出现细胞核可形成银屑(2) 角化过度超过周期角质未脱落皮肤会变得肥厚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特点10. 黑素细胞: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脊,位于基底层和

4、毛囊(1) 分布:基底层、毛囊、粘膜、眼色素层、暴露部位、乳晕、腋窝、生殖器、会阴部(2) 作用:遮挡和反射紫外线、保护真皮与深部组织(3) 电镜下胞质内可见特征性黑素小体(4) 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10-36个角质细胞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表皮黑素单元11. 朗格汉斯细胞:起源于骨髓与脾的免疫活性细胞(1) 主要分布于表皮中部与毛囊上皮(2) 作用:免疫识别吞噬、吞饮、摄取、抗原呈递等12. 梅克尔细胞:多分布于基底层细胞之间,细胞有短指状突起,胞质中有许多神经内分泌颗粒。可能具有非神经末梢介导的感觉作用。13. 基底膜带BMZ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电镜下BMZ由胞膜层、透明层

5、、致密层和致密下层四层结构组成。BMZ的作用:使真皮与表皮严密连接渗透作用屏障作用。14.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而来。15. 毛发包括:长毛、短毛、毫毛、毳毛。毛发由同心圆状排列的角化上皮细胞构成,由内向外可分髓质、皮质和毛小皮,毛囊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由内毛根鞘、外毛根鞘和结缔组织鞘组成。16. 毛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约3年、退行期约3周和休止期约3月,各部位毛发并非同时生长或脱落,全部毛发中约80%处于生长期。P10 17. 皮脂腺是一种可产生脂质的器官,属于泡状腺体,由腺泡和较短的导管构成。(1) 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

6、头面与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为皮脂溢出部位。(2) 皮脂腺也有生长周期,生长和分泌主要受雄激素水平控制18. 汗腺,据结构与功能不同可分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1) 小汗腺:又称外泌汗腺,为单曲管状腺,由分泌部和导管部构成分布:除唇红、鼓膜、甲床、乳头、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与阴蒂外,遍布全身,以掌跖、腋、额部较多,背部较少。小汗腺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受交感神经支配,神经递质为乙酰胆碱生理功能:调节体温;润泽保护;抑菌作用(2) 顶泌汗腺曾称大汗腺,属大管状腺,由分泌部和导管部构成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脐周、肛周、包皮、阴阜和小阴唇。 分泌主要受性激素影响受交感神经支配,神经递质为去甲肾上腺

7、素19. 甲是覆盖在指趾末端伸面的坚硬角质,由多层严密的角化细胞构成。11. 皮肤的功能: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物质代谢、免疫等12.皮肤的吸收功能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皮肤的结构和部位角质层的水合程度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外界环境因素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1.原发性皮损: 最早出现的皮损1) 斑疹和斑片:斑疹为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直径1cm,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如此,边界可清楚或模糊。直径1cm时,称为斑片。 2) 斑块:为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见于银屑病等。 3) 丘疹:为局限

8、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为斑丘诊;丘疹顶部有小水疱时称丘疱疹;丘疹顶部有小脓疱时称丘脓疱疹。 4) 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皮损可呈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常有红晕,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如此。皮损发生快,此起彼伏,一般经数小时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常伴有剧痒。见于荨麻疹。 5) 水疱和大疱:水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小于1cm,大于1cm者称大疱,内容物含血液者称血疱。6) 脓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脓疱的疱液可浑浊、稀薄或黏稠,皮损周围常有红晕。

9、水疱继发感染后形成的脓疱为继发性皮损。7) 结节: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可由真皮或皮下组织的炎性浸润、代谢产物沉积或肿瘤引起。 8) 囊肿:为含有液体或黏稠物与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一般位于真皮或更深位置,可隆起于皮面或仅可触与。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囊性感,大小不等。 2. 继发性皮损,是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包括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 1糜烂:局限性表皮或粘膜上皮或全部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

10、因损害较表浅,愈后一般不留瘢痕。2溃疡:局限性皮肤或粘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因损害基底层细胞,故愈合较慢且愈后可留有瘢痕。3鳞屑:为肉眼可见的角质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鳞屑的大小、形态、厚薄不一,可呈糠秕状如花斑糠疹、蛎壳状如银屑病或大片状如剥脱性皮炎4浸渍: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白变软。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下的部位。摩擦后表皮易脱落而露出糜烂面,容易继发感染。5裂隙:为线状的皮肤裂口,可深达真皮,也称皲裂。常因皮肤炎症、角质层增厚或皮肤枯燥导致皮肤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牵拉后引起。6瘢痕:真皮

11、与皮下组织病变或损伤后,由新生结缔组织增生修复而成,可分为增生性和萎缩性两种。7萎缩:为皮肤的退行性病变变薄,因细胞和组织成分减少所致。可发生于表皮、真皮与皮下组织。8痂:由皮损外表的液体浆液、脓液、血液与脱落组织或药物等混合凝结而成的附属物。9抓痕:为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常由机械性损伤所致,如搔抓、划破或摩擦。皮损外表可有渗出、血痂或脱屑。假如损伤较深,也可愈后留有瘢痕。10苔藓样变: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表现为皮峭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常伴剧痒。第五章 皮肤性病的辅助检查方法第七章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1. 外用药物的剂型:P50 1)

12、溶液:是药物的水溶液。具有清洁、收敛作用,主要用于冷湿敷有减轻充血水肿和去除分泌物与痂皮等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类疾病。 2) 酊剂和醑剂:是药物的酒精溶液或浸液,酊剂是非挥发性药物的酒精溶液,醑剂是挥发性药物的酒精溶液。具有消毒、止痒、去脂作用。 3) 粉剂:有枯燥、保护和散热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无糜烂和渗出的皮损、特别适用于间擦部位。 4) 洗剂:也称振荡剂,是粉剂30%50%与水的混合物,二者互不相溶。有止痒、散热、枯燥与保护作用。 5) 油剂:用植物油溶解药物或与药物混合。有清洁、保护和润滑作用,主要用于亚急性皮炎和湿疹。 6) 乳剂:是油和水经乳化而成的剂型。有两种类型,一种为

13、油包水W/O,油为连续相,有轻度油腻感,主要用于枯燥皮肤或在寒冷季节的冬季使用;另一种为水包油O/W,水是连续相,也称为霜剂,由于水是连续相,因而容易洗去,适用于油性皮肤。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均可配成乳剂,具有保护、润泽作用,渗透性较好,主要用于严急性、慢性皮炎。 7) 软膏:是用凡士林、单软膏植物油加蜂蜡或动物脂肪等作为基质的剂型。具有保护创面、防止干裂的作用,软膏渗透性较乳剂更好,其中参加不同药物可发挥不同治疗作用,主要用于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等疾病,由于软膏可阻止水分蒸发,不利于散热,因此不宜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的渗出期等。 8) 糊剂:是含有25%50%固体粉末成分的软膏。作用与软膏类

14、似,因其含有较多粉剂,因此有一定吸水和收敛作用,多用于有轻度渗出的亚急性皮炎湿疹等,毛发部位不宜用糊剂。 9) 硬膏:由脂肪酸盐、橡胶、树脂等组成的半固体基质贴附于裱褙材料上如布料、纸料或有孔塑料薄膜。硬膏可结实地粘着于皮肤外表,作用持久,可阻止水分散失、软化皮肤和增强药物渗透性的作用。 10) 涂膜剂:将药物和成膜材料溶于挥发性溶剂中制成。外用后溶剂迅速蒸发,在皮肤上形成一均匀薄膜,常用于治疗慢性皮炎,也可用于职业病防护。 11) 凝胶:是以有高分子化合物和有机溶剂为基质配成的外用药物。凝胶外用后可形成一薄层,凉爽润滑,无刺激性,急、慢性皮炎,均可使用。 12) 气雾剂:又称为喷雾剂,由药物

15、与高分子成膜材料和液化气体混合制成。喷涂后药物均匀分布于皮肤外表,可用于治疗急、慢性皮炎或感染性皮肤病。 13) 其他:二甲基亚砜DMSO可溶解多种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也称为万能溶媒,药物的DMSO剂型往往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性,外用疗效好。1%5%氮酮溶液也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性,且无刺激性。 2.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如此:I. 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进展选择,如细菌性皮肤病宜选用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可选抗真菌药物,超敏反响性疾病选择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等。 II. 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应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进展选择,原如此为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如此用糊剂 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 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 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III.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须知事项 应当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性别、既往用药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