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维转向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58735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维转向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维转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维转向(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源期刊网http:/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维转向作者:李勤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年第09期自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成为中国教育界的一个“热词”。一方面,教育部门组建专家团队,集中研制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框架,并组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集中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另一方面,众多传媒、专家学者纷纷“发声”,就“核心素养”提出的国际背景、渊源出处、价值取向、概念本质、内涵外延、教学意义、培育方式等,发表各自的见解。在如此背景和语境下,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在学习与思辨中理出头绪、汲取“养分”,让自己每天直面的课堂教

2、学,真正走向“为素养而教”用“学科教人”呢?我觉得,就小学语文教学变革而言,对“课程意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教方式”等做出重新审视和积极建构,是非常必要而且极为关键的。树立清晰的课程意识:从“学科本位”走向“学生生长清晰而准确的课程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相对于仅关注如何提高教学技巧、如何控制课堂、以便更好达成既定课程目标任务的“教学意识”来说,课程意识则“是教师在思考和处理课程问题时,对课程价值以及如何实施课程的基本认识,是教师对实然课程的反映和对应然课程的追索”。也就是说,树立清晰的课程意识不仅要关注和思考“怎么教”,更要去思考和厘清“为什么教”和“教什么”等问题。“核心素养

3、”概念体系的提出,恰恰就是在试图回答,我们的课程改革最终走向何方,最终的落脚点在哪里,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只要我们细加推敲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不同表述,就不难发现,我们的课程目标与价值,越来越鲜明地呈现从“学科本位”到“人在中央”的积极转变。诚如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所说:“我们的传统比较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觉得,双基?不完整,提出三维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过程的不同阶段。用简单的比喻来说,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核心素养就是3.0版。”提出核心素养,并将之界定为“个体在知识经济

4、、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与之前“素质教育”的提法作比较,体现了对育人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核心素养不是面面俱到的素养“大杂烩”,而是全部素养清单中具有高整合度、高持久度、高迁移度的“关键少数”素养,是各种素养中最具竞争力的“优先选项”,它就犹如人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因”“种子”和“树根”,一经习得,便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持久发力。而厘清学科核心素养,就能更清晰地界定和描述具体学科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体现该学科对学生成长的独特贡献,从而使学科教育真正回到服从、服务于人的发展的方向和轨道上来。那么,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是什么?语文这门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独特贡献和作用在哪里?语文教学如何以学科本质给予学生持续生长、终身受益的“营养素”?我曾以“提炼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