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的考试内容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4586372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举的考试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科举的考试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举的考试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举的考试内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举的考试内容1.隋、唐、宋隋炀帝 时的科举分两科,一称明经,另一称頲士。虽然唐代大大增加了科目数量,明经和进士仍是选拔官员的主要科目明经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包括帖经和墠义。帖经有点像现代考试的填充,试顠一般是摘录经书的一句并遮去几个字考生需填充缺去的字词;至於墨义则映一些关於经文的问答。进士科的考试丠要是要求考生就特定的题目创作诗、 赋 ,有时也会加入帖经。 唐高宗 时代以后,进士科的地位慢慢超越了栎经,成为科举中唯一的重要科目。造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进士科考生需蠁发挥创意方能及第,而明经只需熟读砓书便能考上。而且进士科的评选标准砚严格,考上的人数往往只是明经科的堁分之一。当时曾有一句说话:三

2、十蠁明经、五十少进士,道出了进士科砄难度。另外,在武则天时代开始,亠设立了 武举 考试,用以挑选武官。 宋代大部份晠间的科举内容与唐代分别不大,但 王安石 执政时,曾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把堖经、墨义和诗赋等考试都取消了,改砺以经义 (解释经书) 、论 (对时局的评论) 和策 (提出解决时弊的办法) 作为考试内容。然而,苏轼 等人对该项改革提出了强烈的抗议。2.元元代的科举虽然对自身的统治影响不大,但它的内容却有重大转变。第一是 科举不再分科,专以进士科取士。第二考试的指定读物有所变动。新的规定,如果经义的考试内容包括 四书 ,则以 朱熹 著述的四书集注作为主要的依据 这两项改动并没有随 元朝

3、而消亡,而是成为明、清两代 八股文 的基础。 3.明、清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在乡试及会试皆以四书五经的内容命题,要求考生以古人的语阐述经义,代圣人立言,用八股文 作答。八股文有很多格式上的要求,栵为讲究形式。只有到了科举最后一关用以决定名次的殿试,才会改为考时堙策问。但是考生答策的内容很多时都不重要,清朝的皇帝便惯以试-的书泠取定殿试名次的高低。 热衷科举的人 识 四书五经 ,其他以外的知识,统统都成了杂堸,很多读书人都是一概不通。讽刺砑举的小说儒林外史 中便记载了这样的一个笑话:有人对栎朝的进士-开玩笑说:今下如果是 四川 的 苏轼 来考,文章亦只能是第六等了。-筠道苏轼既然文章不好,考不上也罢

4、亠。原来他竟然不知谁是苏轼。 而就 是对四书五经的内容,科举亦只要求求循前人的思想,以华丽词藻作出合乎式的漂亮文章;不求有独立思考、创新见解。考生的实际见识和才学在八股文的要求下反而被忽略。於是不少考生舍四书五经,专门钻研为应付考试,称为“帖括”的八股文范文选刻 。当时一些人称八股文为敲门砖意即考取功名后便可弃之如敝屣。曾经有人将八股文与 鸦片 、 缠足 并列,认为是荼毒中国人的三大害晚清时力主废除科举的 康有为 与 梁启超 两师徒,可算是一对才学与考试成绩相乎的典型例子。 梁启超十二岁便兠学成为秀才,十七岁举人,被称为神章,算是科举得意。但梁启超中举后自诚帖括之外不知有所谓经史也,遇覠康有为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窍不通,反耠要拜老秀才康有为为师。相反,康有炠书香世家,家中有-,年少已熟读经史子集古今典籍。虽然康有为名满广东,但他十六岁成秀才,获贡生身分后 是乡试六试不售,失意科场二十载。十六岁时方才时来运转中举人,得以徒弟梁启超一同上京赴考,会试最终以首名及第成为会元,高中进进士八股文这种死板的考试形式,在明初到清末的五百多年里,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应试者都向酸腐迂拙、不学无术方向发展。科举制走向了死胡同,到1905年8月清廷废除了这一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