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衬砌时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4586104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2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次衬砌时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二次衬砌时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二次衬砌时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二次衬砌时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二次衬砌时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次衬砌时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次衬砌时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施工准备:3二、材料准备:3三、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41、施工程序:42、混凝土施工前准备43、钢筋和预应力筋制作55、锚具槽模板安装96、针梁模板台车安装97、混凝土的浇捣及养护98、回填灌浆109、预应力张拉1010 固结灌浆1011施工注意事项:1112安全施工:11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我部施工管段是输水隧洞段的第二段,主洞起止里程为8+36718+678,全长10.311km。全段均需进行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二衬混凝土方量约为10.3万方。台车初步安排为10台,3-1#、6、7安排一台台车,3、4安排2台台车,5工区安排3台台车。本着先开挖贯通,先衬砌的原则,在同一个工区内,以

2、先开挖贯通的面开始衬砌。安排一台台车的支洞先从一贯通面衬砌至交叉口后,台车走行至另一贯通面也向交叉口衬砌。安排两台以上台车的支洞,均从贯通面向交叉口衬砌。台车长度为12米,即每一组衬砌长度12米。二衬混凝土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其中又分为非预应力及预应力两种。各支洞施工段混凝土衬砌型式详见“设计院下发的变更通知单”。月计划进度安排为:144米即 12组/月。二次衬砌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是保证输水工程质量好坏的最重要的一道关口。以前的初期支护质量有些缺陷的,也就不追究,要把握好二衬混凝土这最后一道关。保证二衬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做好这三方面:1、钢筋施工:二衬钢筋要保证按设计间距施工,钢筋一根也不能少,焊

3、接质量必须满足施工规范要求,保证质量,焊接搭接长度满足规范要求。焊接处是受力的薄弱点,也是监理等质量检查的重点。2、几何尺寸:要保证隧洞净空尺寸,在台车就位时要检查台车中心与设计隧洞的位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测量监理验收。3、混凝土质量:内实外美。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施工,捣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施工好的混凝土外表面光滑、与设计纵坡一至,接头不错台。一、施工准备: 1、 拌合站的建设、生产混凝土准备(运输车辆、施工配合比、生产工人等)。2、 混凝土施工:台车安装、插入式捣固器、混凝土输送泵等用电设备的用电准备(目前电力是否满足设备用电,是否高压用电进洞满足混凝土用电要求)。3、 施工人员准备

4、(混凝土捣固工,机械工,普工等)。4、 隧洞内拉底,回填混凝土,隧洞二衬混凝土前断面检测。二、材料准备:1、 C25普通混凝土衬砌:1) 类围岩段:混凝土量为96.5m3/组。钢筋为14、20两种,单耗0.92吨/延米。11吨/组。2) 类围岩段:混凝土量为122.4m3/组(含预应力衬砌段)。用钢筋为14、22两种,单耗位1.07吨/延米。12.9吨/组。2、 预应力混凝土衬砌:1) 钢筋用量:主要是14、16、20、22四种,单耗0.82吨/延米。9.84吨/组。还有两种钢筋,一是用于固定伸缩缝止水带的8圆钢,另一种是用于锚具槽处的10圆钢。2) 预应力钢绞线(主要根据围岩的弹性抗力系数确

5、定,钢绞线长度是根据设计值,产家生产时下好料或者是买成品到工地下料):a) 双层双筋:8.6吨/组,锚具30个/组。b) 单层双筋1:7.6吨/组,锚具39个/组。c) 单层双筋2:6.4吨/组,锚具33个/组。预应力混凝土衬砌中因固定锚具槽角钢40*40*4。需用量50kg/组。3、 硅心管:双侧预埋于回填混凝土中(详见技术交底)。4、 橡胶止水带:每道施工缝20.2米(共约需17500米)。三、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1、施工程序:(1) 衬砌作业前断面的联合验收;(2) 钢筋加工;(3) 钢筋安装;(4) 预应力钢绞线束加工;(5) 预应力钢绞线束安装及编号;(6) 止水安装及埋件(观测仪器等

6、)安装;(7) 混凝土入仓、振捣过程及浇筑;(8) 混凝土养护;(9) 回填灌浆;(10) 预应力钢绞线(束)张拉前的准备工作;(11) 预应力钢绞线(束)预张拉;(12) 预应力钢绞线(束)张拉、锁定及锚固;(13) 锚头防腐蚀作业及锚槽微膨胀混凝土回填;(14) 固结灌浆;2、混凝土施工前准备2.1 衬砌断面测量隧洞衬砌施工前应对断面进行复测,承包人应及时将测量成果提交给监理人,由监理人组织进行联合验收。断面不允许欠挖。有欠挖必须处理(有压隧洞必须保证衬砌混凝土厚度),对塌方、片帮等部位需有详细的测绘图,应反映出其范围和深度,对深度比较大的部位应进行专门处理。对不符合要求的施工面处理完成后

7、,经监理人批准,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2.2 拱底清洗及底板浇筑利用高压风、水枪等对隧洞拱底部积水、浮渣、洞壁渣土等彻底清理,做好排水通道。经验收合格后,根据施工图纸,在、类围岩地段浇筑10cm厚C15混凝土垫层。在其它围岩地段,施工工艺要求(不计量)最好也做一层垫层混凝土,作用是找平和封堵部位地下水,给施工提供便利。2.3 回填拱脚混凝土根据施工图回填拱脚三角区C15混凝土,支模、振捣密实,表面顺滑平整。(具体施工方法发了一个施工图作为参考)3、钢筋和预应力筋制作3.1 钢筋的加工和运输在洞外钢筋加工厂集中制作。在加工厂选择平整场地按设计弧度放出钢筋大样,按照大样采用钢筋弯曲机进行圆弧钢筋

8、的加工。钢筋的装运应人工配合吊车进行吊装,利用自卸汽车将成型钢筋运至施工现场。钢筋的接头方式:环向钢筋为主筋采用双面搭接焊,搭接长度不少于5d,或者采用单面搭接焊,搭接长度不少于10d,纵向水平钢筋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不小于35d(也可采用焊接接头)。各排钢筋接头错开布置,同一截面钢筋接头面积不超过50%(相邻两根钢筋接头中距中500mm以内视为同一截面)。每环主筋采用两根或三根钢筋连接,根据工地供料长度情况,下料前要计算配好料,搭接长度不能少,也不能太多,浪费材料。3.2 预应力筋的加工和运输3.2.1 预应力筋的储存和运输 无粘结筋采用成卷筒运输,在运输过程中要遮盖、防潮、避免日光及紫外

9、线照射。 在无粘结筋的装卸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起吊盘卷应用柔性绳起吊,以保护PE套。且每两钢绞线卷之间应有至少0.4m的空隙,保证在起吊盘卷时不发生相互碰撞而损伤PE套。每盘卷钢绞线应有自己的盘卷号和理论长度的铭牌标识,起吊时需进行保护。 无粘结筋在储放时采用遮盖、防潮、避免日光及紫外线照射,并远离明火。码放层数不大于3盘。 在运输、储存过程中,无粘结筋不得与硫化物、氯化物、氟化物、亚硫酸盐、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直接接触或同库存放。 在每次使用之后,无粘结筋的端部都应进行封口保护以避免潮气及污物侵入。3.2.2 预应力筋的开盘 无粘结钢绞线的开盘、下料和编束的场地应统一布置,其场地可根据无粘结筋

10、下料长度和无粘结筋束编束所需直径来规划,场地要宽畅、平整、清洁。 无粘结筋开盘时,无粘结筋必须采用安装在立架上的卷筒拉出,卷筒可以转动,并配置刹车以控制卷筒的旋转,以避免摩擦损伤。 开盘时,施工人员应带上防护手套,并避免正对卷筒出口。 打开无粘结筋卷筒时,应严格检查无粘结筋的PE套管是否有损坏。发现任何损伤,均应严格按照生产商的规定加以修补,不能进行修补的应视为废品。 无粘结筋宜设置走行槽,不得横过卷筒表面拖拉,以避免损伤PE套管。3.2.3 预应力筋的切割 无粘结筋的下料长度应满足施工图要求。钢绞线的下料长度应根据锚具设备及锚固尺寸要求确定,为了保证钢绞线的编束及更精确的下料,在钢绞线预制场

11、地上按1:1的洞室比例将钢筋模型放样,制作预应力筋编束及安装胎模。 无粘结筋的下料长度应在准备场地上作出显著标志,严禁弯折及锋利物品损坏表面的PE层。 无粘结筋采用砂轮切割机或切断机切割,不得用电焊或氧乙炔焰切割。严禁无粘结筋导电。 无粘结筋在全长度内不允许有接头或连接器。 PE套管表面有明显刻痕及压纹的钢绞线不能采用。 下料长度的误差不应大于+50-0 mm;为了降低施工消耗,可以要求厂家定尺供货。3.2.4 预应力筋的编束 检查已切割无粘结筋的PE层是否完好,有破损应按规定进行修补。 无粘结筋束的编制应按照无粘结筋胎模进行编制,在胎模中应设置以下标志:1) 隧洞顶拱中心线标志;2) 预埋锚

12、具槽中心线标志; 3) 外圈和内圈无粘结筋的标志。4) 按上述标志进行无粘结筋编束时,应采用红色油漆在编制好的无粘结筋上作出相应位置的标志。5) 将成对的无粘结筋用18#铁丝绑扎在一起。6) 将成对的环形无粘结筋按“8”字形对折成小圆环,放在架子上运至现场。3.2.5 洞内运输和储存加工完成的预应力筋宜采用平板车运至洞内,按两对外层、两对内层依次交错的顺序将预应力筋用人工卸于洞内专用的储存架上。4、钢筋及钢绞线(束)的安装总体安装顺序:外层钢筋定位筋外层钢筋安装锚具槽安装钢绞线定位托架安装钢绞线安装内层钢筋安装预埋注浆管安装。外层钢筋的安装宜在无轨台车上进行,钢绞线和内层钢筋的安装宜在预应力筋

13、台车上进行。4.1 架立筋(定位筋)的设置为了将内、外层钢筋和预应力筋安装到设计位置,施工中应设架立筋作为钢筋的支撑架。架立筋由深入岩石的锚筋和锚筋上焊接的水平纵向钢筋组成,用于支撑内、外层钢筋和预应力筋。锚筋应以顶拱和底拱为起点在圆周上均匀分布,锚筋间距应通过试验确定。建议沿洞身方向第一个锚筋孔离分块桩号80cm,其余孔距为1.5m,孔深约50cm。4.2 钢筋和预应力筋托架安装经过测量放点,安装完成架立筋后,即可进行外层钢筋的安装。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安装精度,预应力筋托架可在场外准确定位焊接于分布筋上,安装时只要把每架钢筋上的第一个托架精确定位(吊垂线),其他托架相应可达到精度的要求。在底拱

14、外层钢筋绑扎完成后,即可进行锚具槽架立筋的焊接,锚具槽架立筋须经过测量准确定位。先由测量锚具槽架子上的两个高程点,然后用两条施工线和上一块段已放出的两个高程点连起来即形成一个平面,锚具槽架立筋在这个平面内进行安装,固定于外层钢筋上。4.3 预应力筋安装4.3.1在安装预应力钢绞线之前,每一浇筑段内必须用仪器测量不少于5束钢绞线(束)托架的位置是否准确,偏差不得超过10 mm。钢绞线束应按设计图纸要求精心安装,整束外观顺直无旁弯、无扭曲,切口无松散,PE套管外观无压痕、无破裂、无油污或其他缺陷,钢绞线捆绑铅丝不应扭得太紧,以免PE套管受到损伤甚至破裂、漏油。严禁任何可能损坏 PE套管的非规范操作

15、行为。钢绞线安装前先固定好钢绞线托架,托架安装完成后再安装钢绞线。钢绞线采用单根安装,先在锚具槽内固定固定端,然后以张拉端牵头,钢绞线从所焊接的钢绞线托架中走过,环向两周,最后张拉端进入锚具槽。4.3.2无粘结筋按下面的顺序安装:安装外圈无粘结筋;安装内圈无粘结筋;4.3.3外圈和内圈无粘结筋在安装时,与工作面上设定的控制标志必须相对应,检验无误后,并用18#铅丝绑紧在托架上,无粘结筋应铺设平顺,不得有交叉现象。4.3.4无粘结筋所在平面应与隧洞中心线垂直,其角度偏差不得超过0.15。4.3.5严禁在无粘结筋周围进行有损包层的各种不利作业,安装过程中不得将无粘结筋用力绑扎,以避免套管出现刻痕、压纹或破裂。4.3.6无粘结筋通过夹片固定在锚具锥形孔内。4.3.7无粘结筋安装位置的控制性误差应满足下表的规定。4.3.8预应力钢绞线(束)安装后,不宜在其附近进行电焊等高温作业,电焊作业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确保PE套不被损坏;切割钢绞线时,不得采用高温工具,切口毛剌要磨光。4.3.9对所有的无粘结筋、普通钢筋和锚具槽、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