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乙炔库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说明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586099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气乙炔库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氧气乙炔库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氧气乙炔库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氧气乙炔库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氧气乙炔库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氧气乙炔库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气乙炔库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说明(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d.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 事故风险分析1.1. 事故类型1.1.1. 火灾事故。氧气乙炔库是公司重点防火部位。人为因素引发的火灾事故:违反操作规程、违章安装使用电气设备、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检修施工现场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第三方人为破坏等。雷击及设备问题等因素引发的火灾事故。火灾事故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1.1.2. 爆炸事故。氧气乙炔发生火灾不能及时扑灭,处置措施不当导致瓶内燃烧或气瓶在高温下暴晒、暴露在火焰中发生爆炸事故。1.1.3. 中毒窒息事故。纯乙炔属微毒类,具有弱麻醉和阻止细胞氧化的作用。高浓度时排挤空气中的氧,引起单纯性窒息作用。乙炔中常混有磷化氢

2、、硫化氢等气体,故常伴有此类毒物的毒作用。人接触100mg/m3能耐受3060min,有轻度头痛、头昏。20%引起明显缺氧,30%时共济失调,35%下5min引起意识丧失。吸入高浓度时先兴奋、多语、哭笑不安,继而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嗜睡。严重者昏迷。1.2. 不安全因素1.3. 氧气乙炔库内、气割切割使用现场等部位,防火距离缺乏、周围私自动火、吸烟、泄漏遇到火源等违章操作导致火灾爆炸事故。1.4. 事故危害程度及范围1.5. 乙炔具有爆炸不安全性、燃烧不安全性、毒害不安全性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情况不受季节的影响。乙炔罐火灾爆炸事故,导致人员烧伤、中毒窒息,严重时危及员工生

3、命安全,并导致环境污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可能对周边的设备、设施造成不可修复的不安全程度,对厂房也有可能造成构造性损坏,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还可能造成大面积人员的伤亡,社会影响较大。1.6. 不安全性分析1.6.1. 乙炔的特性1.6.1.1. 物理性质。乙炔为无色无味的易燃、有毒气体。而电石制的乙炔因混有硫化氢H2S、磷化氢PH3、砷化氢,而带有特殊的臭味。闪点开杯-17.78,自燃点305。在空气中爆炸极限2.3%-72.3%vol。1.6.1.2. 危害安康。急性中毒:接触1020浓度的乙炔时,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等缺氧病症;接触30%浓度时,动作不协调,步态蹒

4、跚;吸入高浓度时,初期兴奋、多语,后出现晕眩、头痛、恶心、嗜睡,严重者昏迷;另外,高浓度吸入还可引起单纯窒息。1.6.1.3. 不安全特性:乙炔与空气或氧气等助燃气体混合后极易燃烧爆炸。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响。由于气瓶阀门损坏、气带漏气、人员操作失误等原因,极易引起乙炔泄漏,造成人员中毒、火灾、甚至爆炸等事故。1.6.2. 在液态和固态下或在气态和一定压力下有猛烈爆炸的不安全,受热、震动、电火花等因素都可以引发爆炸,因此不能在加压液化后贮存或运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丙酮等有机溶剂。在15和1.5MPa时,乙炔在丙酮中的溶解度为237g/L,溶液是稳定的。1.6

5、.3. 由于乙炔具有易燃、易爆性,并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发生异常情况下,假设遇到雷击或明火、外来火种、设备故障、人员操作不当等,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1.6.4. 在烈日爆晒引发爆炸。气割割枪回火、爆带处置不当引起火灾或爆炸。1.6.5. 乙炔瓶水平放置或倒立使用、氧气瓶瓶口擦拭不干净,油脂进入氧气瓶内,发生爆炸事故。1.7. 事故前的征兆1.7.1. 气瓶泄漏,仓库存在违章使用明火、焊接操作,特种作业时未经审批,作业时未按照相应规定制定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未加强安全监管等1.7.2. 闻到烧焦东西的糊味:火灾发生时,烟气会向远处蔓延。烟是最明显的火灾征兆,看见烟,同时又意味着情况可能非常不

6、安全。1.7.3. 可燃气体检测器发出警报声。1.7.4. 气割割枪、气袋、卡箍等连接不结实或超出使用寿命未及时更换、气压过高等。1.7.5. 工作人员着装或使用工具不当产生静电。1.7.6. 库房未按标准修建,未防爆型电气设施;消防设施不齐全或不能良好的备用。内避雷装置、接地装置不符合规定的接地电阻等等。1.8. 事故引发的次生事故1.9. 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会引发房屋坍塌及人员中毒、窒息等伤亡事故。2. 应急工作职责2.1. 组织机构2.2. 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归口维修部管理,成立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分管副总经理担任小组组长,维修部部长担任小组副组长,维修

7、部全体、党群处、安环处、综合办为成员。具体见附件10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机构图。2.3. 职责2.3.1. 组长的职责2.3.1.1. 随时掌握工程现场事故灾害及险情,向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有关情况;2.3.1.2. 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启动并组织实施现场处置方案;2.3.1.3. 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指挥应急行动。2.3.2. 副组长的职责2.3.2.1. 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组长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2.3.2.2. 组织落实现场处置方案;2.3.2.3. 负责现场应急处置,根据险情开展,提出改良措施;2.3.2.4. 组织落实现场善后恢复。2.3.3. 伤

8、员营救组职责2.3.3.1. 实施现场处置,将人员和设备迅速撤离不安全地点,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整并调集人员、设备和物资搜救被困人员。2.3.3.2. 对事故现场情况进展检查、评估,制定抢救方案;2.3.3.3. 监视应急人员执行有效的应急措施,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2.3.3.4. 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2.3.4. 消防灭火组2.3.4.1. 负责假设遇到火灾事故,负责组织义务消防员进展消防灭火。2.3.4.2. 负责对灰烬清理,如果有余火派人员现场值守。2.3.5. 戒备疏散组职责2.3.5.1. 维护现场,将获救人员转至安全地带;对不安全区域进展有效的隔离。2.3.5.2. 负责发生事

9、故时,需要撤离的人员立即组织疏散撤离现场或周边;2.3.5.3. 负责事故现场治安保卫,维持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和证据;2.3.6. 后勤保障组职责2.3.6.1. 负责现场伤员的医疗抢救工作,根据伤员受伤程度做好转运工作。2.3.6.2. 负责抢救物资的储藏、维护保养与供给;2.3.6.3. 保障部门应急救援人员的衣食住行。2.3.7. 清理恢复组职责2.3.7.1. 事故后的现场去除和恢复工作。2.3.7.2. 负责事故救援现场供水、供电、供气的保障,做好应急通讯和运输等工作;2.3.7.3. 负责事故完毕后维修设备,尽快恢复生产。2.3.8. 物质抢救组职责2.3.8.1. 伤员营救完

10、毕后组织抢修设备;2.3.8.2. 组织救援队伍分工抢救现场物资。2.3.9. 环境监测组职责2.3.9.1. 负责事故现场及周边区域大气环境、水体环境状况监测。2.3.9.2. 检测毒物性质及其在环境或水体中的浓度,为事故现场指挥部指挥救援、抢险提供依据。2.3.9.3. 配合上及环境监测人员进展大气环境、水体环境状况监测。3. 应急处置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3.1.1. 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向四周呼救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利用 、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危害程度向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汇报。现场处置小组宣布启动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

11、展应急处理。3.1.2. 发生一般火灾爆炸事故级的非伤亡、经济损失较小的事故,由部门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负责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进入预备状态。3.1.3. 由现场处置小组组长下达救援命令,根据事故情况,分析判断事故严重程度、涉及范围、存在的威胁,确定先期救援方案。3.1.4. 按照现场处置小组组长下达的指令,现场抢救组进展现场侦查,组织或协助事故单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启动相应的处置措施。3.1.5. 伤员营救组针对事故现场情况,制定详细的抢险救灾方案,引导救护人员营救受难人员。3.1.6. 在事故抢救抢险过程中,假设事态扩大,抢救力量缺乏,事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现场处置

12、小组组长要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启动公司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3.1.7. 发生较大火灾爆炸事故级的较大伤亡、经济损失较大的事故,由部门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负责汇报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启动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3.1.8. 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级的较大伤亡、经济损失较大的事故,由部门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负责汇报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启动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同时请求启动股份公司和政府部门应急预案。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3.2.1. 火灾爆炸事故处置措施3.2.1.1. 事故第一发现人立即以大声呼叫方式向现场人员报警,并马上通知部门主任,报告事故发生地点、种类、

13、事故危害程度等。3.2.1.2. 当班人员应立即汇报部门领导并对初起火灾进展扑救,就近原则运用灭火器材进展灭火。3.2.1.3. 安全员迅速组织事故区人员撤离,通知相邻班组停顿作业。班长及时组织在岗人员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进展抢险救援。落实火灾不安全区域隔离措施,仓库内物品迅速转移,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控制燃烧范围。3.2.1.4. 各级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组织指挥灭火,采用一切可行的方法阻止火势扩大的不安全。3.2.1.5. 发生较大火情,难以扑灭或可能发生爆炸的,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应及时拨打“119报告火警。3.2.1.6. 在灭火现场,必须坚持“先人后物的原则。如果

14、火情可能威胁生命安全,应紧急通知相关人员撤离现场。向逆风向安全地带转移,防止有害气体中毒3.2.1.7. 在组织人员撤离现场过程中,如火灾导致有浓烟现场出现,指挥员应保持镇定,切不可惊慌失措,一旦发现自己被火围困、应迅速做好必要准备(穿上防护服或厚衣服或用水将身体淋湿或披上湿棉被),判明火势,选择最安全可靠路线尽快离开不安全区。或者用湿毛巾蒙住口鼻,匍匐离开现场到空气清新且安全的环境。3.2.1.8. 气瓶爆炸事故发生后,由于气瓶爆炸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且破坏威力巨大,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指挥部其他成员及事故抢险各专业人员应闻讯迅速赶赴现场进展抢险,救援。引发继发火灾的要在

15、采取措施的同时,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119,造成人员伤亡的,要立即报告公安机关,维持现场秩序。总指挥应立即启动一级响应,向消防、安监、公安、交通等部门救援,请求启动上一级预案。3.2.1.9. 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向消防人员介绍燃烧物料名称、数量、不安全性、有无毒性等情况,积极配合消防队灭火。3.2.1.10. 采取隔离和疏散措施,全力救助伤员。3.2.2. 氧气乙炔瓶发生泄漏着火时应急处置3.2.2.1. 气瓶发生泄漏后,应立即停顿作业,关闭减压阀,如果减压阀损坏并在没有确定可以采取措施阻止泄漏的情况下,将气瓶移到室外开阔地带,疏散周围人员,停顿周边作业。此时遇火源会发生火灾爆炸,从而带来更大的灾害。3.2.2.2. 非气瓶着火。如果乙炔气瓶泄漏并着火,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然后设法关闭气源阀门,用灭火器、消防水或是较厚的布淋湿捂住火苗即可灭火。3.2.2.3. 气瓶着火。如确认泄漏口很大, 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可在确保其不爆炸的前提下,让其自行燃烧,直至烧尽熄灭。如情况紧急可投入大夏河河水中。3.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