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导向研究的三大要素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458341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育导向研究的三大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教育导向研究的三大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教育导向研究的三大要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教育导向研究的三大要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育导向研究的三大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育导向研究的三大要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育导向研究的三大要素 理论探索、历史研究、教材建设,这是顾黄初先生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而他的语文教育性质观,又是理论探索的核心。从顾先生的众多论着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看来,语文教育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而决定导向的那么是性质观。他研究性质观,又牢牢抓住了三大要素:从语文的性质揭示语文教育的本义,由学科的定位匡正语文教育的导向,以改革的思路昭示语文教育的前景。在近年发展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顾先生针对讨论所围绕的本质问题,即语文教育的性质观,发表了?中国语文教育的讨论与改革思路等许多真知灼见1。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之所以人们对语文教学有着不同的意见,主要“在于对语文学科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有不

2、同的理解,对解决语文教育存在问题的途径有不同的看法。2为此,他认为由?北京文学杂志引发的“语文教育的讨论,无论如何是必要的,积极的3。同时满怀热情,又从容冷静地对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性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从语文的性质揭示语文教育的本义首先,他认为,我国的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规律性、时代性等特点。关于民族性,他强调了“汉语汉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用汉语汉文叙述的榜样作品,其反映的社会生活、情感理念,乃至其叙述的方式办法,都有独特的民族格调4。这就一语切中了问题的要害,从基本上揭示了汉语汉文与其他民族母语的不同特点。关于规律性,他指出,“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有几千年的开展历史,其中固然有许多与

3、时代背离的积弊,但同时也蓄积着精深的理论财富和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而凡属成功的经验,细究起来,大都合乎,或大体合乎汉语汉文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5这就是说,除了理论能揭示客观的规律,成熟的经验当然也是客观规律的反映。这就为继承和发扬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提供了科学依据。关于时代性,他强调,既然“语文教育是培养新一代公民素质的奠基项目,则“它又必须带有鲜明的时代性6。这又揭示了语文教育的革新之路必须以充沛了解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为前提。这些都表明,顾先生关于语文教育特点的分析完全是从汉语汉文的实际出发的,他所揭示的正是中国语文教育独具的特点,因而是十分中肯的。为了进一步阐明语文、语文学科、语

4、文学科教育的特点和性质,他还应约为我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高师通用教材?语文教学概论撰写了?语文教学导向,高屋建瓴地论述了语文教育的这些基本问题。他在论述语文的特点和性质时,直面语文本义,指出:“书面语和口头语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符号,因此,研究语文就不能不首先研究语文的符号特征和功能特征。7他认为,人类表情达意总需要借助于符号,语音是“声之符号,文字是“形之符号。“语言的产生完全是为了社会交际的需要,其主要功能在于通过声之符号顺利实现社会成员间的情意交流。“文字的产生,突破了语言的时空限制,使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得以扩大。由此,顾先生顺理成章地推出了语文的性质,他说:语言和文字,它们的性质主

5、要体现为互相有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符号性,一是工具性,一是社会性8。这些论述,都是就语文最本质的倾向而言的,言简意赅,精当练达,使人们从本义根源上廓清了对于语文的根本认识。尤其对于工具与人文的关系,顾先生有着十分客观而实在的表述,他说:“语文这个工具,作为信息的载体,它在实际运用中总是承载着人们所要叙述的情、意、理、趣的。因此,在语文学科中,学习语文同时也学到了人们通过语文工具所表现出的情、意、理、趣,这是语文的重要特点。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9顾先生的这一观点说明,他所说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不矛盾,而是相互渗透、辩证统一的。这与后来教育部颁行的语文课程规范所说的“工具性与人

6、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是完全一致的。二由学科的定位匡正语文教育的导向与语文的性质相应,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顾先生将之界定为根底性、人文性和技能性。这也是持之有故、实事求是的。他认为,在中小学设置的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首先是一门根底性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同时又是一门重在应用的技能性学科10。这样的分析和论述,从实际出发,跟一般较为主观的论断都不相同,具有极其充沛的说服力。由此可见,顾先生的语文教育性质观,是实事求是的语文教育性质观。他对于语文教育性质特点的这种真知灼见,来自他对于语文本体理论的锐意研究,来自他语文教材编写和语文教改实验的亲身实践,来自他对于语文教育历史经

7、验的深刻洞察,也来自他对于语文教育现状的宏观把握。顾先生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历史奉献,就在于他深刻揭示并牢牢把握了语文教育的导向。他的语文教育性质观,又是具有创新意义的语文教育性质观。他不仅站在世纪之交的时代坐标上,而且站在现代众多新兴学科的交汇点上,加上他身处我国教材审查和理论探索的制高点,因而往往能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三以改革的思路昭示语文教育的前景实事求是地揭示语文、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性质极为不易,要依据正确的性质观提出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思路也就更为困难。但正是在探究语文教育特点和性质的根底上,顾先生提出了被人们认为同样具有导向价值的三项根底性工作:一是

8、把汉语汉文的特点和运用规律真正研究分明;二是把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利弊得失真正研究分明;三是把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新需求真正研究分明。11这三个“真正研究分明,把我国语文教育性质研究的基本性内容和操作化要求包揽无余。诚然,做好这三项工作,无疑能使我国的语文教育真正走上健康开展的道路。这正是顾先生的一贯主张。早在10年前,顾先生就强调:对于语文教学的研究要进行多向的探索,探索“语文教学任务的多元结构及其核心,探索“语文教学内容的优化选择和合理序列,探索“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有效性,探索“语文教材的更新12。这些探索,后来成为许多人共同研究的课题,它为我国语文教学任务的研讨、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语

9、文教学过程的优化、语文教材的更新,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珍贵思路。与此同时,顾先生提出了我国语文教育的改革思路,主张“走现代化和民族化相结合的道路,建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合乎现代社会需求的语文教育新体系13。对此,他有十项构想:一是充沛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二是用科学、有效的办法突破汉字教学的“三关:认读关、书写关、积累关;三是重视诵读训练;四是用活的、动态的语言知识指导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五是教给学生三“动动口、动手、动脑的办法,留给学生三“动的时间;六是精读与博览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沟通;七是在培养各种良好的语文行为习惯高低功夫;八是把根底教育、职业教育联系起来通盘规划,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语文

10、学科教育新格局,把学校语文教育、社会语文教育、家庭语文教育沟通起来,形成“大语文教育的合理网络;九是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十是以有效的鼓励机制使语文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有可靠的保证。这十个方面的构想,囊括了语文教育的所有重要方面,是顾先生积数十年的学养和经验认真总结冶炼的结果,不但全面,而且深刻;不但中肯,而且可行。它很好地揭示和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母语教育新体系,自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的积弊甚多,顾先生的十项构想可谓疗救的良方。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培养语文素质的根底人文学科,确是一门育人学科,它除了能使学生认读、书写、朗诵和积累,学会精读与博

11、览,还要指导学生沟通课内外,实际应用活的、动态的语言知识,教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办法,培养良好的语文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要通盘规划,形成“大语文教育的新格局,并不断提高语文教师本身的素质。其实,这就是语文素养的根本内涵,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14由此可见,顾先生基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十项改革构想,正可以作为当代语文教育新格局建设的蓝图。注1234561113?中国语文教育的讨论与改革思路,见江明编?问题与对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页。78910?语文教学导向,见王松泉主编?语文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8-11页。14?语文教学研究的多向探索,?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15参见王松泉?语文课程革新的前提,香港?当代教育2022年第6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