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57866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关于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报告学员:枣阳市熊集中学董伦军报名号:0710411732月1日至28日我在熊集中学度过了实习教师的生活,实习期间获益匪浅。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 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 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实际的作文教学状况,却始终不尽如人意。作文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 难点,“害怕、厌恶写作文”是学生的普遍心理现象。据我在本班中作的口头调查中:很怕、 有点怕写作文的高达 80%对他们而言,写作文是件

2、苦差事,为了交差,他们不得不绞尽 脑汁,使尽浑身解数凑字数。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定式,从一开始就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因 而作文的恐惧心理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作文质量必定不佳。经统计分析, 学生的作文问题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种:一、篇幅短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瘳瘳数语,几行字就是一篇作文。意思虽然说清了,语句也 通顺,但不能抓住事物的细节作细致地描绘。就好像一幅画,只有轮廓,没有血肉,所以 总也丰满不起来。二、缺乏真情实感有的学生景物也描绘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写得很清楚,但读起来干巴巴的,缺乏情 感的滋润。也不能在作文中体现作者的价值取向和主观立场,好像只是一个事不关己的看 客。这样的文章必

3、定缺乏感染力,难以和读者产生共鸣。有的学生虽然也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比如:妈妈真伟大!我的老师是世界上最好的老 师!等等,但由于在行文中缺乏情感渗透,读起这样本该情感充沛的句子,总觉得有些空 洞和高调。三、表达不准确有些学生要么重复罗嗦,要么词不达意,这样的作文让作者和读者的交流受阻。本班 就有几个这样的同学,作文通篇都是口语,有的字甚至从字典中都找不到,他用拼音代替, 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书面语来表达。看这样的文章,如同嚼白蜡,索然无味。四、作文模式化,缺乏个性作文本来是个性化的活动。所谓个性化,就是一个命题或多个命题,全班学生的作文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出每个儿童不同的心声和不同的水

4、平。可是平时一说 写作文,学生就搬出作文书,套用模仿,有的甚至是全盘接收;或是老师念一篇例文,有 一半学生都成了例文的作者,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更无个性可言。到底是什么原因导制学生失去作文兴趣,固化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呢?归结为以下几点:一、学生的第二课堂严重溃乏除了读读教材中的文章,抄抄书本上老师指定的词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第二课堂几乎为零,有的学生甚至没有一本课外读物,他们的语言积累很是缺乏。心中无货,当然 下笔无墨了。作文时冥思苦想,也不过瘳瘳数语而已。再者,家长在这方面的引导和交流也非常有限,我曾经做过调查,在家里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并能主动予以引导

5、的不足 10% (当然这并不能怪我们的家长们,他们要么农活 太忙,无暇顾及;要么知识底子不够,有心而力不足;要么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二、作文时缺乏激情投入有些学生作文时缺乏投入感,没有激情,把作文当成难以应付的差事,从心底厌恶写作,没有主动性,没有心灵参与的过程。作文自然缺乏情感。三、教师指导方法不当有句话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而是由于我们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调、程式化,训练内容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 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了作文的兴趣。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重在写作技巧、表达方法 上的点拨,对于作文内容却搞“一刀切”,学生缺乏作文内容的积累

6、和写作心理的需求。叶 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写作的根源是表达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 快。教学教学重点的转移,忽视了学生表达欲望的激发和积累习惯的培养。四、学生缺乏成就感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认真完成六七十分,草草应付也是这个分数,“大概老师一看到我的名字,就跳出属于我的分数了。 ”周而复始,信心丧失,何来兴趣?基于学生作文的现状,教师如何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教学内容、 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乐于表达,易于表达? 特别值得我们思考。我想,我们的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淡化作文概念、强化生活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淡

7、化作文概念,模糊“作文”的负累,使“作文”两字在学生心 目中不再沉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 的感官去注意、观察,去发现、研究,去追忆、再现,去想象、推断,去剖析、感悟。让 学生明白不是为了作文而作文,而是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写多也行,写少也可,没有字 数、结构、体裁的限制,对学生唯一的要求是:观察得要更细,发现得要更多。尽最大努 力试着把作文课变成一次游戏、一次采访、一次通知、一次广告招标、一次观察试验 这些活动,可就地取材,但需精心设计,不让学生有负担。如:一位老师有一次组织学生 玩吹泡泡的游戏,老师说:“盆里有肥皂水,请大家拿起笔套吹泡泡,看谁吹

8、得大,看谁吹 得多。”学生动手动脑,气氛活跃。良好的氛围形成了。接着,老师引导:“泡泡像什么?学生回答:“像气球”、“像飞船”等。“要是把泡泡当作人,可写哪些作文题?”泡泡飘游记、泡泡旅行记、顽皮的小泡泡等,每个学生笔下的小泡泡都各具个性, 都活动在自己的天地里。二、淡化刻意指导,功夫用在平时(一)阅读写作紧密结合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渗透习作教学的内容和基本功训练。看到 典型的课题,可结合渗透如何审题和立意的训练;遇到典型的课文,可渗透布局谋篇的指 导;碰到典型的构段方式,可以穿插进行仿写训练。对于课文中的典型句式和各种修辞手 法的句子,除了引导学生赏析外,还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训

9、练,让学生逐步掌握。(二)重视习作前的指导根据作文教学计划的安排,每次作文课之前,必须重视课前指导,写人物,就应该提 前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各种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变化;写景,就应该要求学生提前有针 对性地观察自然景象;写物,应提前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研究各类物品的形状、色彩,掌握 其特征总之,每次写作之前,都应根据习作要求,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搜集和积累 必要的材料,这样到了作文时,学生胸中才有积蓄可倾吐,手中才有方法可使用,口中才 有词语可表达。三、采用开放性的习作评价,以评促写习作评价对习作教学过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激励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 习作水平,改过习作教学方法及促进学生的发展

10、,起着重要的作用。开放的习作评价应能 激励为评价宗旨,评价定位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自己之间, 在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评价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增进教与学的相互了解和深层次 地沟通,在评价中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评语激励传统评语针对性不强,缺乏个性,缺乏激励。我主张评语要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强调 评语的双向互动性,强调激励性、针对性和建议性,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存 在什么问题,使每一次的评语犹如一次亲切的交谈和情感的沟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习作 兴趣和信心,使学生愿意修改,知道如何改。评语的定位由老师与习作之间转换为老师与 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

11、学生、学生与自己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评语的形式、内容更丰 富多彩。评价更全面、更具体、更讲求实效。(二)评奖激励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多种类型的评奖活动。设习作“兴趣奖”、“个性奖”、“创新奖”、“进步奖”、“希望奖”、“优秀奖”、“幻想家奖”、“故事大王奖”、“日记大王奖” 等等。评奖活动注意学生习作的过程,并且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人人都可以获奖,使学生 在老师、同学、家长及自我肯定中激发习作的动机。(三)成果激励开放性习作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习作过程,指导学生珍惜习作成果,利用 成果激励、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坚定习作信心。具体做法如下:1、开辟班级习作园地

12、,学生想写就写,想贴就贴,想评就评,使班级的习作园地不再 只是少数人、少数范文的领地,而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真情流露的地方。2、鼓励学生参与社会习作园地,指导和鼓励学生把作品投寄到各种少儿报刊杂志上发 表,让他们充分体验习作的成就感。3、编辑班级文集,培养学生搜集编辑文集的能力,学生的优秀作品分类收集成册,并 进行美工设计,编辑精美的文集在全班传阅。4、编辑个人文集。挑选个人的优秀习作编成个人专集,在班中或是在学校里传阅,使 学生从小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并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写作能力对于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教师们应根据“课标”精神,努力 排斥“为应付考试而作文”的思想,以新的思路,运用具有创造性的指导方法,大力提高 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求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