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建筑特点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4574806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楼建筑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土楼建筑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土楼建筑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土楼建筑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土楼建筑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楼建筑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楼建筑特点(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工艺一、择址中国传统建房择址都讲究风水,永定土楼也不例外。土楼宅址要选择在避风聚气的地方,即地势高爽,四周有青山拱卫,前方开阔有溪流,阳光充足之处。永定客家人还讲究在后山、水口立风水林,使得居宅(村庄)周围绿荫环抱,四季常青,赏心悦目,空气清新,从而构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建筑环境。故此,永定土楼大都坐北朝南,也有一些根据地形坐东向西或坐西向东的。坐南朝北的土楼,一般是受地形所限,不得已而为之,为数较少。选择宅址还讲究避煞,就是要避开不宜人居住的地理位置,如低洼、阴湿、狭长的山谷(谓为窠煞)等。二、设计永定土楼的建筑设计,先由主人拟定土楼形状(方形、圆形或五凤楼)和规模(大小、间数、层数

2、),确定土楼的整体框架,形成粗略的建筑设计构想。在此基础上,楼主还要请来风水先生、木匠、泥水匠,谋 划相关的具体事项,对要建造的土楼作出更加详细的规划设计。(一) 整体布局对土楼的坐向,楼大门、小门、中(正)厅的位置、方向、大小、高低,楼内水的排放方向及出口(俗称放水)、楼外道路的安排等涉及风水的事项作出规划。同时对楼的大小、层数、圈数,主楼、横屋、天井等的布置,屋顶瓦面的式样,底层开间数及间份的大小等作出安排。(二)局部设计设计土墙时,都注重防御功能,其厚度根据楼的大小、层数而定。3层以上的土楼,底层墙厚都在1米以上,由下而上逐层作台阶式收减。石基的高度,根据楼的层数、地势的高低以及土质情况

3、综合考察而定,一般要露出地面50厘米以上。石基的顶宽与墙的厚度相同。楼层高度,常以1枋墙的高度(约36厘米)为计算单位,一般底层9枋,顶层7枋半,其他各层7枋。屋檐出檐的长度一般为楼高的四分之一;屋顶瓦面的坡度也有定制,俗称放几分水,一般扛梁长度一半与脊柱高度的比为1:0.45。子墙厚度通常为48厘米或54厘米。各类不同用途的房间大小不同,门厅、后厅比普通房间宽,后厅又比门厅大。楼梯间比普通的房间小。圆楼的门厅、后厅取方正位置,不按扇形布置。楼内二层以上走廊的宽度,一般为80120厘米。对于土楼建筑的每个细节,主人在动工之前必须了解得一清二楚。然后,再由木匠和泥水匠分别根据各种用料的大小、长短

4、等规格开出木料及石材等的用料清单。(三)设计方法文化观念的影响。永定土楼的建筑风格,深深铭刻着中原建筑文化的烙印。平面布局的中轴线对称、结构体系的院落组合、屋面造型的悬山或歇山屋顶等诸方面的设计,都保持着中原古建筑的共同特征。永定客家人素有慎终追远、重教崇文、勤劳俭朴之风,永定土楼建筑设计明显地打下客家文化的印记。土楼设置厅堂、庭院、天井、水井、浴室、门坪、晒坪、学堂、书斋、作坊、禽畜栏舍设施等,是客家文化、风俗习惯在建筑上的反映。集思广益。在土楼施工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地基的土质变化、周边的干预等,这时要对原来的设计作出一些必要的修改,使之更加完美,因而常常需要集思广益,

5、博采众长。因地制宜。土楼的设计有极大的灵活性,许多土楼根据实际地形因势造形,灵活应用。如土楼的形状、大小、圈数、层数(高度),要依据楼址的地理条件来决定。在土楼群中建楼,还要考虑到与前后左右邻里的关系和影响。不用图纸。土楼建筑的设计方案大都没有图纸,最多只在纸上记下一些相关的数据。这是因为主人和木匠、泥水匠对设计方案了然于心。尤其是木匠、泥水匠,对于土楼建筑的各种图形了如指掌,只要建楼主人确定了建筑的规模,他们就能够轻车熟路地进行施工。三、备料与请工(一) 备料建造土楼需要的材料主要有生土、石料、木料、竹料、砖瓦、石灰等。这些材料有的要在未开工之前备好,有的可以边施工边进料。生土 夯墙的泥土一

6、般用粘性黄土或田骨泥(农田熟土之下的土层),以田骨泥为佳。石料 大墙石基一般用山石或河石砌成,无需加工。用小石块作石基的填料。石门框一般用青花岗石打造。石柱础一般用青花岗石打造成方柱形、圆柱形、鼓形。有的土楼底层干脆用石柱替代木柱。有些土楼的窗框也用石条,许多土楼的底层内外走廊檐边镶石板。木料 建楼的大构件有梁、柱、桁、桷、梯等,一般用杉木。地基不实的,还要准备大松木,用来打桩和作基础枕木。还有一些辅助性材料,如夯墙时埋入墙中的门排、窗排、墙骨等。房间装修时作间面、楼板、门、窗等的木料有枋材、板材,大都用杉木,也有用松木做楼梯和楼板的。竹料 用作挑土上墙的畚箕,遮盖土墙的竹墙笪及埋入墙中的拖骨

7、。还有以老竹头做成竹钉,用砂炒微黄后钉桷板。砖瓦 建楼者一般请来砖瓦师傅开窑烧制砖瓦。不同用途的砖瓦,其规格不一样。另有一种印制的泥砖,用来砌矮墙及楼内房间的隔墙,晒后阴干备用,无须煅烧。石灰 有的土楼夯墙的泥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沙和石灰,使墙体更加坚固及有防水性能。装修时也可用来粉刷墙壁,铺盖地板。(二)请工建造土楼要请的工人主要有打石、砌石、木工、泥水、夯墙、烧砖瓦等师傅。小工以及勤杂工等一般都不用雇请,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会抽出人力帮忙。四、基础(一)地基处理基沟的宽度与深度视楼的高度及地基土质情况而定。楼越高,地基荷载越大,基沟也需更深更大。土质松软的地基,必须深挖到实土;如遇烂泥田或河

8、边沙滩,必须在石基坑内密密地打上松木桩,桩与桩之间纵横交叉叠二三层粗大的老松木作枕。俗话说风吹千年杉,水浸万年松,老松木饱含油脂,耐水浸泡。(二)干砌石基石基大都采用干砌法,不用任何粘连的材料。高明的砌石师傅,不但能把石基砌得坚固,而且石基表面还呈现出有规则的图案。石基高度根据地基状况而异,即使同一座楼,因不同位置的土质不一样,地基高度也有差别。石基露出地面部分一般在50100厘米之间。易受洪水危害的地方,露出的石基砌得更高,以抵御洪水侵袭。五、墙体土墙是永定土楼的结构主体,既是围护结构又是承重结构。土楼外墙一般为夯筑土墙。楼内分隔房间或低矮楼房的外墙,大多为泥砖土墙,也有采用夯筑土墙的。(一

9、)夯墙工具墙枋(狮头和墙板卡)、舂杵、长短墙拍、墙铲、竹墙钉、铅垂等。(二)夯墙前必须备好的材料做熟一批墙土,备足墙骨、门排、窗排,准备遮墙的竹笪、草毡或其他挡雨的材料。(三)夯墙技术夯法 一枋土墙要分数次上土夯筑,一般底层一枋墙要六覆六夯,顶层墙至少必须四覆四夯。所谓几覆几夯,是指夯满一枋墙,覆几次泥,每覆一次泥夯几遍。杵法 以四覆六夯48厘米厚的子墙为例,下杵方法如下:第一遍点窟横夯,先在墙中间下杵,每窟连下两杵,先轻后重。第二遍层杵横夯,对着前一遍四个夯点的中缝下杵,每个夯点也是连下两杵,先轻后重。第三遍直夯,对着第二遍的四个夯点的中缝下杵。第四遍再横夯,对着第三遍的四个夯点的中缝下杵。

10、最后一遍要留下杵迹,夯成凹凸不平的毛面,增强上下层的吻合力。夯墙时,两个夯墙者下杵一先一后,姿势也有讲究,双脚站直不屈膝,提杵伸腰,落杵弯腰,舂杵直起直落,每杵用力均匀。放墙骨 夯墙时,每夯完一覆都要放墙骨。其数量视墙的厚度而定,墙骨水平间隔一般是20厘米左右,大墙要放45 排,子墙至少也放2排。墙骨的长度与所夯墙的长度相同。墙骨放下后压上一覆墙泥,一并夯实。在上下两枋墙之间放长竹片做墙筋,俗称拖骨。拖骨至少要超出下层墙二枋以上的长度。方楼转角处还要放12个交叉的墙骨,俗称交骨。层墙 相邻的上下两枋墙的接缝要错开,就像砌砖时砖缝要错开一样。方楼的墙角上下相邻的两枋墙体要交错搭压。夯筑子墙分隔房

11、间的土楼,子墙与大墙交接处也要上下交错搭压。修墙补墙 墙夯好后,刚打开墙枋,最容易看出夯墙的效果。质量好的,两边墙壁的泥土夯得紧密、光洁,上下两覆墙土之间不脱层,整体均匀一致。质量差的,打开墙枋立即可以发现墙面粗糙和不均匀。夯完二三圈墙后,须及时修墙补墙。修墙补墙,一是使墙体保持垂直或按预先设计的收分升高,不致偏离;二是使墙壁表面平整光洁。修墙时还要区分墙的阴阳面,墙的向阳面比背阴面干得快,因而墙体易朝背阴面倾斜,俗称日推墙。因此,在修墙时得留有余地,即有意让土墙微向阳面倾斜,待墙干后就能自动调节至垂直。建筑土楼不搭脚手架,因此修墙补墙要随着墙体升高及时完成。放置门排、窗排 土墙夯筑至安放门、

12、窗的高度时,要在准备作门、窗的顶端处放置门排、窗排,以承托门、窗上方的墙体。门的位置留着口,不夯土墙;窗户处不留口,待迁入居住时再把土墙凿开。夯墙进度 夯筑完一圈土墙,要再夯筑上一枋墙时,必须看夯好的墙是否已经行水。所谓行水,即指土墙已经干燥到一定的硬度,能承受住上一枋墙的压力。建筑墙厚1米以上的大土楼,须分段夯筑。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能较好地安排劳力。墙体收减 土楼大墙的厚度从第二层起由下而上逐层递减。一般每层减少918厘米。大墙顶层一般不少于54厘米,子墙不收减。遮墙 每天收工时,夯墙师傅和挑土上墙的小工要把土墙遮盖好,做土小工要把墙土盖好,以防雾、防雨、防霜冻。土楼六、立柱架梁土墙夯筑

13、至一层楼高时,便要立柱架梁(俗称企柱)。方楼架梁,按事先设计的房间尺寸,在大墙上挖好放置挑梁的小槽,在楼内相应的房间分隔线上定出房间深度的点,即为底层房间间面柱(俗称金柱)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安放石柱础,立柱。两根间面柱间的横梁(俗称扛身)架于木柱上端槽中,其上架挑梁(俗称龙骨)。棚盛(承托楼板的横梁)放在扛身上。这种结构方式简称龙骨起。放置龙骨与棚盛,埋入大墙一端要适当抬高(俗称让水),土墙干透收缩后,龙骨和棚盛才能保持水平。二层以上立柱,在下一层挑梁头上还要立一根廊柱(俗称步柱)。圆楼架梁的技术则比较复杂。由于圆楼各间的扛身长度要实地测量才准确,并且扛身不是直线连接,因此,木匠师傅要按照放

14、样时定出的金柱位置,用丈高和活尺等工具一一测定每一根金柱上的扛身连接的角度,以及每一根扛身的长度,再据此下料。这样金柱上端的槽与扛身咬接才能准确密切。4层以上的大楼,一般一二层、三四层的金柱分别上下垂直连接,而三层的金柱比二层的向房间一侧内移一定的尺寸,以增强稳固性。有的土楼夯筑子墙分隔房间,这种结构方式简称子墙起。其第一层无须企柱,只是墙夯至6枋高时要牵墙,即在两扇子墙头上用竹竿连接,以防子墙倾斜。墙够一层楼高度(一般为8枋高)时,在子墙上埋入挑梁。子墙起的棚盛架放在子墙内的挑梁身上。二层以上才在挑梁头立廊柱。子墙起预放土墙缩水,是在廊柱下端楔入两个楔子,随着土墙逐渐干燥收缩,将楔子渐渐退出

15、,使墙缩水后的高度与柱高相同。有少数土楼子墙起又立间面柱的。还有一些土楼从底层开始就砌砖柱作廊柱,挑梁的一头架在砖柱上。七、献架出水夯筑土墙是建造土楼最主要的工程,因此夯筑完土墙,被当作完成土楼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标志,俗称下墙枋。接下来是架屋顶,俗称献架出水。(一)架构屋顶顶层土墙达到必要高度后,即开始架大梁(俗称扛梁)。大梁架在土墙这一端,上面至少还要夯两圈墙压梁。大梁伸出墙外的长度为1米左右,要盖过底层的走廊。大梁在楼内一端做成梁舌,从金柱、步柱的梁孔中穿出,梁舌之下有辅梁斗拱托护。方土楼的四角,为保持檐口的水平线,侧向的角挑得用翘头挑。安装屋顶木构架,先在楼的厅堂间架上扛梁,立脊柱,架栋桁,俗称安梁、献架。一般土楼民居屋顶坡度放四分半水,屋顶坡面还要凹进一定尺寸,通常让三分水。扛梁与柱的木构架采用穿斗与抬梁相结合的方式,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