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学随笔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4570757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见了亲人》教学随笔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再见了亲人》教学随笔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再见了亲人》教学随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见了亲人》教学随笔(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再见了,亲人教学随笔 横县横州镇龙池小学 谢丽娇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在抗美援朝胜利后班师回国时,在车站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场景,着重表现了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那种生死不渝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教学前我深入研究了课文,定下了两个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13自然段,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等词的意思,从典型事例中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2.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结合小学高年级阅读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我将思维训练有机渗透到我的教学

2、中去。一、 从课题入手,引导质疑,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究性。开课伊始,我先播放志愿军军歌,顺势简介历史背景,从而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后,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课题,你最想提什么问题?”学生纷纷举手质疑,他们提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谁和谁是亲人?他们在哪里说再见?他们为什么说再见?他们发生了什么事?-这时我借机指着黑板又把这些问题抛回给学生“谁能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回答了一些简单问题后,最后剩下“大娘、小金花、大嫂和志愿军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互称为亲人?”这样一个关键性问题,“你们想一探究竟吗?那就让我们带着思考一同走进课文。”这个环节我很好地引导学生对课题进

3、行了质疑,并及时结合预习让学生对简单问题进行释疑,保留关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从而为深入学文埋下探究的种子。二、 从课文理解入手,引导质疑,深挖文本,感受人物崇高精神。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中,我先出示自渎要求:想一想,大娘为志愿军做了什么事,并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划一划,文中哪些句子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并在旁边写体会。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独立学习完后又创设了同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帮互助,在合作中分享学习成果。在分析完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典型事例后,我抛出了“大娘真的不爱自己的孙子吗?她这样做值得吗?是什么原因促使大娘这样做?”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的思维

4、再次得到拓展,不少学生都体会到了大娘这样无私付出的根本原因,在战争中国家的命运高于一切,知道朝鲜人民舍小家为大我的爱国精神。这一引导质疑,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深爱祖国的崇高精神。三、 从文章写法入手,模仿写法,以大娘、小金花、大嫂其中一人物口吻对志愿军诉说道别,展开想象,写一片段,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学完三个自然段后,我让学生观察这三个自然段,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作者的写作特点,从而总结出了“A、祈使句开头B回忆典型往事C反问句结尾”这些共同点,最后我抛出小练笔“火车就要开了,在依依惜别时刻,朝鲜人民也有千言万语想对志愿军战士诉说。请选择大娘、小金花、大嫂之中的一个角色,以她的口吻模仿课文写法,写一个片段,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让学生模仿课文写法,大胆展开想象,让思绪飘到战火纷飞的年代,想象中朝人民在抗战中发生的一幕幕感人的故事。这一环节不但深化了文本,还拓展了文本,让学生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散性,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训练,从学课文中学习写作方法,并进行练笔巩固强化,学生真正一课一得,达到了用语文学写作的目的,也达到了用语文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