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渡河少年教案 教科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56932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渡河少年教案 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渡河少年教案 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渡河少年教案 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渡河少年教案 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渡河少年教案 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渡河少年教案 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渡河少年教案 教科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渡河少年教案 教科版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美。 2.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句子含义。 2.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内在精神。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板书“渡河”,问学生“渡河”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片新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文到底写了渡河少年的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看课文。 二 读书指导。 1.学生自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文。 2.课文共几个自然段? 3.分自然段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的

2、什么 事? 4.读后讨论:课文分几段? 5.指名按照部分来读课文。 三 品读感悟,体会内涵。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少年在作者心中的印象,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 2. 作者是通过少年的哪些具体表现感受到“倔强”呢?请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少年倔强的句子。 3学生交流有关句子。 4组织讨论: (1)投影出示句子“孩子两眼睁得溜圆滑进了河里”。 (2)读一读,这是怎样的一种神态,你能表演一下吗? (3)通过这神情,我们仿佛看到少年此时内心在想什么?结合14自然段想一想。 (4)赏析“滑进”一词的妙处。 5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少年内心活动并感受少年的倔强,这倔强从少年在秋风秋水中

3、的表现更加可以感受到。 (1)出示一组句子。 (2)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少年的内心活动,还可以把体会到的少年的倔强通过读来传递给大家。组织学生交流。 (3)秋风秋水中少年所表现出来的倔强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于是作者情不自禁地说:“好一朵开放在浪花丛中的奇葩。”谈谈对“奇葩”的理解。此时此刻,你觉得少年像什么?(说话训练。) 6引读12自然段。结合上下文谈谈对省略号的理解。 7少年渡过了这一条小河,他渡过的仅仅是这一条河吗? 8实话实说:你欣赏这一位倔强的少年吗? 四、总结谈话 1用一句话谈谈学完这一课的感受。 2质疑。 3总结:困难是条河,坚强可作舟,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应对,则是舟上的舵。相

4、信同学们能渡好自己的人生之河。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指导背诵课文第10-12自然段。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第10-12自然段。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教学过程: 一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分小组讨论:你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2.撑船老人是怎样对待这个少年的?他的想法有什么样的变化? 3.读老人说的话,读出老人先后说话是不同的语气。 4.这个少年为什么不坐老人的船而要有过河? 5.渡河少年为什么要感谢这位老人? 6.渡河少年在这封信中会怎样写? 7.加入这位老人并没有去世,受到了这封信,他又会

5、说些什么呢?他怎样写回信呢?二 再读课文,感受人物特点。 三 背诵课文第1012自然段。 给学生提示: 不理落满彩霞的河水衬衣书包 奇葩少年 蹿上脊背跑了水线 四 识字、写字 1.认读字中注意“葩”的读音是p,而不是b。 2.会写12个字。“蒙”这个字提醒学生不要丢掉中间的一小横;“哀”的第一个撇,要从中心除起笔。 五 作业:(任选其一)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一说罢什么比作什么。 2.如果你是这个少年,你在心中会写些什么?把自己比作渡河少年,给撑船老人写一封信。附送:2021-2022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2教案 北师大版学习目标:1.认会写会8个生字;理解“蜿蜒、忧郁、

6、濒临、丰碑”等词语。2.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抄写课文中的“精彩段”。教学重点:学会查找资料、筛选资料、使用资料。教学难点:通过大眼睛女孩的眼神,感受贫困地区的孩子对学习的渴望。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借课文中的插图进行说话练习,导入课文。1.活动:“开火车”说一说有关描写眼睛的词语。2.出示书中的图片,让同学们运用自己积累的描写眼睛的词语来描述一下图片中这位小姑娘的眼睛。(师:我们来看看作者为什么要描述这双眼睛?他又是如何来描述这双眼睛的呢?)二、初读课文,整

7、体把握课文内容。1.检查预习情况。2.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熟读课文。3.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指名朗读课文。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向同学们推荐课后的“金钥匙”栏目。)师:找找课文中的哪一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1.学习课文第一段。(1)默读课文第一段。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这张照片从哪里拍到的?山里的孩子上学条件是怎样的?等等。)(2)再读课文,并谈谈当你知道这张照片是这样拍到的以后,你对小姑娘的这双眼睛有新的看法了吗?能否描述一下?(师: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双大眼睛的。)2.重点学习课文2-5

8、自然段。在读读、说说、议议中体会贫困地区的孩子是多么渴望上学、渴望读书。(1)朗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作者联想到的内容,然后相互交流。生:作者联想到这双大眼睛正在专心地听课呢。生:作者联想到这双大眼睛渴望读书,可是却担心着什么。师:她会担心什么呢?生:她可能担心没钱继续上学吧。生:作者还联想到这双大眼睛在看着很多人,希望我们帮助像她这样的孩子。(2)从课文中的两个“生怕”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悟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生:我体会到小女孩听课十分认真。生:我体会到小女孩很爱学习。生:我还体会到小女孩很珍惜学习的机会。(3)从课文中的两个“虽然”和一个“可是”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

9、生体会山区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他们内心充满忧郁的原因。)生:我体会到小女孩为了上学不怕条件差。生:我体会到小女孩怕迟到连头发都没梳。生:我体会到小女孩上学不容易。生:我想小女孩只要能上学什么都不顾了。(4)作者为什么能从这双眼睛联想到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山区孩子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呢?(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因为了解了山区孩子上学的不易,才会由此联想到这些内容的,从而知道了解背景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法,也是习作表达的一种方法。)(5)你看到这双大眼睛还联想到了什么?生:我想这个小女孩平时的作业一定完成的很认真。生:我想她的作业本一定用的一点地方都不剩才不用

10、了。生:我想她的铅笔用的都拿不住了才不用了。生:我补充,我从电视上看到那些山里的孩子平时都舍不得用铅笔,都是在地上用树棍写,只有写课堂作业时才舍得用铅笔。(6)有语气地朗读2-5自然段,把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画出来,并试着读一读。(7)在2-5自然段中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3.学习课文6-7自然段。(1)读了这部分内容后,你都了解了这张照片发表后在社会引起了哪些关注?其他人看到这张照片会怎样呢?边读边画出有关内容。作者运用了什么方式介绍的?(引导学生找出这张照片的巨大反响。作者运用了具体的数据来真实地报道了这张照片的社会作用。)(2)朗读课文6-7自然段,思考:“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

11、的标志?(引导学生理解这双大眼睛的照片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以及因此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使得许多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3)看到“大眼睛”这张照片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结合本校搞的“百日节俭献爱心”活动说说自己的想法。)生:我觉得我的学习条件太好了,我以后要节约用本子和铅笔。生:我不再乱花钱了,把零用钱积攒起来寄给贫困地区的学生。生:我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建学校,让那些穷孩子也能上学。三、课外延伸。再查找一些关于这双“大眼睛”的资料,更加详细地了解关于“希望工程”或是照片中的这位姑娘的情况。四、教师小结。板书设计: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虽然虽然可是“希望工程”努力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