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4569098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冀教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冀教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冀教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冀教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把重物抬起来、 提出问题: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时最省力?如果物体很轻,怎样才能很容易地将它抬高? 猜想假设:借助于杠杆来实现。 器材试剂:杠杆、支架、细线、钩码 实验步骤: 1、把杠杆尺的支点放在离重物比较近的位置,先用测力计测量两个钩码的重量,再把两个钩码挂在阻力点上,在动力点上用测力计测量使杠杆平衡所需要的拉力。 2、把杠杆尺的支点放在离重物比较远的位置,在动力点上用测力计测量出使杠杆平衡所需要的拉力。并用尺子测量动力点和阻力点分别移动的距离。 实验现象、数据和结论 现象:数据: 实验步骤 1 2 两个钩码的重量 动力点用测力计测得的拉力 结论: 支点

2、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省力。 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费力,但省距离。 实验名称: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尺、线绳、钩码 提出问题:怎样使杠杆平衡 我的猜想: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时杠杆平衡。 实验步骤: 1.组装杠杆尺,并把杠杆尺调成平衡状态 2.确定杠杆尺一侧的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3.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记录结果 4.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三步,做三次实验 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 实验现象、数据: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 阻力点所挂钩码数 支

3、点到动力点的距离 动力点所挂钩码数 结论: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阻力点所挂钩码数=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动力点所挂钩码数,这时杠杆平衡。 实验名称:研究吊车上的“轮子” 提出问题:滑轮有什么作用 猜想假设:滑轮可以省力 器材试剂:铁架台、滑轮、细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测力计指针是否在0刻度处 2. 按要求组装定滑轮,用测力计测出两个钩码的重量,在线绳一端挂两个钩码,用测力计挂在线绳另一端拉动线绳,使测力计做匀速运动,测出所用拉力。 3. 测出两个钩码加滑轮重量。 4. 按要求组装动滑轮,用测力计向上匀速拉动线绳,滑轮随重物一起上升,测出此时所用的拉力。 5. 按要求

4、组装滑轮组,向下拉动线绳可将重物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 现象: 1、测量两个钩码的重量为1牛顿。 2、测量出通过定滑轮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为1.1牛顿。 3、测量出两个钩码加滑轮的重量为1.1牛顿。 4、测量出通过动滑轮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为0.6牛顿。 5、测量出通过滑轮组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为0.7牛顿。 结论: 1、定滑轮优点:能改变用力方向。缺点:不能省力。 3、滑轮组优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提起,用测力计匀速向下拉,并测量所用拉力。 2、动滑轮优点:能省力。缺点: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名称:研究斜面的作用 提出问题:斜面有什么作用 猜想假设:利用斜面提高重物有省力作用。 实验器材

5、: 测力计一个、木块一块、斜面三块、木块一个。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测量重物木块的重量。 2、在桌面立一木块,从桌面到木块依次斜搭准备好的三块光滑木板,通过测力计沿斜面上匀速拉动重物木块,分别记录重物木块被抬高的高度,移动的距离及用力多少 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 实验现象、数据: 1、重物木块的重量是5.2牛顿。 2、用测力计沿长15厘米的木板拉动时所用的拉力是3.2牛顿。 3、用测力计沿长20厘米的木板拉动时所用的拉力是2.8牛顿。 4、用测力计沿长30厘米的木板拉动时所用的拉力是2.2牛顿。 结论: 1、利用斜面提升重物有省力的作用。 2、斜面高度不变,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名称:研究

6、一种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 提出问题:山脉的变化与哪些自然力量有关系? 猜想假设:山脉的变化与冷热变化有关系。 器材试剂:玻璃、酒精灯、试管、水槽 实验步骤: 1、取一块玻璃,仔细观察并记录结果。 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玻璃迅速放进冷水中。 4、重复以上过程三次,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 实验现象: 1、第一次实验时,玻璃片出现了一道小裂纹。 2、第二次实验时,玻璃片上的裂纹加大。 3、第三次实验时,玻璃片上的裂纹更大了。 结论: 山脉的变化与冷热变化有关系。 实验名称: 沙洲的形成 提出问题:沙洲是流水冲下来的石堆吗? 猜想假设:沙洲

7、的形成过程是水流从上游挟带来的堆积物有关。 器材试剂:喷壶、沙土、大小不同的石子、2个托盘、报纸。 实验步骤: 1、先用土壤制作一个带有丘陵的自然景观。 2、用喷水壶模拟“下雨”,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 沙洲的形成过程是与水流从上流挟带来的堆积物有关,是水流冲刷搬运的结果。 实验名称:鹅卵石的形成 提出问题:鹅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猜想假设:鹅卵石原来是有棱角的,经过水的冲刷和相互碰撞磨成圆的。 器材试剂:烧杯、水、带盖的瓶子、棱角明显的碎砖块、粗沙。 实验步骤: 1、找到23块有棱角的小砖块将其形状记录下来。 2、将小砖块放入玻璃瓶中,并加入适量沙和水,拧紧瓶盖。 3、每

8、位同学依次快速摇动玻璃瓶一分钟,观察摇动后小砖块的变化。 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 实验现象: 1、开始实验之前小砖块的棱角明显。 2、我们组的同学依次快速摇动玻璃瓶后,小砖块的棱角被磨圆了。 结论: 石块在水里经过水的长期冲刷和相互碰撞后,由有棱角的石块变成了没有棱角的。 实验名称:钟乳石 提出问题: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 猜想假设:钟乳石是岩石中的一些成份溶解在水中又分离出来堆积起来形成的。 器材试剂:曲别针、线、两只烧杯、培养皿、苏打晶体、蒸馏水。 实验步骤: 1、分别向两只烧杯注入半杯蒸馏水,然后逐渐倒入尽可能多的苏打晶体直至溶液不能再溶解晶体为止。 2、将线绳打一个结将线绳放在溶液中浸泡

9、然后把线绳两端分别浸泡在两个烧杯中,把小碟放在两个烧杯中间,用曲别针把线绳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 3、坚持观察四天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 实验现象:一周后会出现自上而下的悬挂物,就像冬天房檐下所结成的冰凌。 结论:钟乳石中的一些可溶解于水的成份溶解在水中并滴落在地面上,水蒸发后,留下来的东西就堆积成了钟乳石。 实验名称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器材试剂 研究金属的主要性质 金属是否能导电传热 金属能导电、传热 铜棒、铁棒、铝棒、铅棒、电池、灯泡、小刀、酒精灯、砂纸、导线、开关 实验步骤 实 验 过 程 1、用砂纸磨铜棒、铁棒、铝棒、铅棒发现什么现象? 2、将铜棒、铁棒、铝棒、铅

10、棒接入简单电路里,发现什么? 3、给铜棒、铁棒、铝棒、铅棒的一端用酒精灯加热,用手摸另一端,看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 现象: 1、这些金属棒都呈现出特有的金属光泽。 2、简单电路里的小灯泡发光了。 3、金属棒的另一端很快也变热了。 结论: 金属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容易传热。 实验名称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器材试剂 煤的燃烧 人们很早就开始使用煤了,从煤中可以提炼什么呢? 煤里有很多的成份 酒精灯、试管、带玻璃管的试管塞、棉花、煤 实验步骤 1、在试管内装入一定量的纯净煤,在试管口放点棉花,用带玻璃管的试管塞将试管口堵住。 2、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直到试管里的煤发红。 3、把点燃的

11、火柴放在玻璃管口处,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 现象: 1、当把点燃的火柴放在玻璃管口处时,产生了蓝色的火焰。 2、试管里的棉花上有黑色的黏稠状的油状物产生。 3、试管里的煤加热后产生了黑色的炭状物。 结论: 煤在加热过程中产生了煤气、煤焦油、焦炭。 实 验 过 程 实验名称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器材试剂 开采一个矿 怎样开采一个“矿” 天平、几种矿物、熟石膏混合物、锤子、棉布、泡沫塑料等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 1、选取23种不同的矿物,结论:各种矿物的质量、形状各有不同。 各取一小块分别称量记录。 2、在泡沫塑料杯里倒入一层熟石膏混合物,加入一种矿物,再加上一层熟石膏,在熟石膏上再放另一种矿物,做成“矿石体”。 3、把“矿石体”放置24小时,使它坚固,并从杯中取出。 4、想办法把“矿物”开采出来,并量其质量。 实 验 过 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