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街道数学教师培训讲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4566439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1街道数学教师培训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61街道数学教师培训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61街道数学教师培训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61街道数学教师培训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61街道数学教师培训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1街道数学教师培训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街道数学教师培训讲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街道数学教师培训讲稿浅析小学数学过程性教学目标的达成 容桂振华小学 肖鹏程现行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施10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天,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即将付诸实施。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数学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其中的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表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重结果目标,轻过程目标,以致于过程目标有时流于形式,难以达成。如何在新一轮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做到既达成结果目标,同时又创造条件,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经历、体验、探究”

2、活动中,确保过程目标的达成,也将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大的任务之一。一、明确过程目标的地位。即将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中(2011年修订版),把课程目标从“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调整为“四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其中的“基本生活经验”就是过程目标的具体体现。中央民族大学孙晓天教授认为:“四基”是十年数学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收获,“四基”是数学课程改革取得的最重要、最具成长性的标志性成果。可见,过程目标并非“可有可无”的,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四基”在完善课程目标方面迈出了有勇气的一步,它把能力性目标推上前台,把思想、活动经验这些“软任务”提升为与“双基”同等重

3、要的“硬指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过程目标这个“硬指标”落实到每一节课,做到“结果”与“过程”并举,“知识、技能”与“思想、活动”双丰收。“结果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各强调了数学知识的一个侧面,前者形成的是一种知识系统,而后者形成的是一种经验系统,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二、明确过程目标的内涵。要想达成过程性目标,首先应当正确理解描述过程性目标的几个关键动词的内涵,才有可能将过程性目标落到实处。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仍然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三个不同层次的动词来描述过程目标,它们的具体含义是: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经历的同类词可以理解为感受,

4、尝试。如: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体验的同类词可以理解为体会。如: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探索的同类词可以理解为发现。如:根据实际操作,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三、掌握达成过程目标的方法与技巧。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演示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

5、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基本活动经验则主要是指在数学基本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过程知识。由于在我国的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演绎活动”而削弱甚至忽视了“归纳活动”,因此,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关于归纳活动的经验。达成过程目标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体验知识的形成,理解数理,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规律,深化认知。1、在“动”中达成过程目标。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学习数学知识,必须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才最深刻,也最容易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在规律、性

6、质和联系。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与联系,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分析、去思考,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去尝试新知,获取新知,形成新技能。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为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的原因,可设计如下操作与思考过程:(1)、说说 = 中各个分数的意义,并用图形表示出来。(2)、结合图形,说说“1份”与“3份”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得“4份”? (每份的大小不一致)(3)、怎样把它们变成大小一致的小份? 动手操作:(一个变成2个)=(4)、根据图形计算结果:(5)、怎样把图形用算式表示出来?=(6)、总结归纳:分母不同,每份的大小也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可先把它们同分母分数

7、,然后再相加。通过上面的操作与分析,学生既可借助直观图形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又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将新知转变为旧知,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操作与交流中,总结并理解“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法则”。这样,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去做,去发现新的知识,学生兴趣大,积极性高,过程性目标当然水到渠成。2、在“说”中达成过程目标。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内部活动,谁也不能代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主动地、积极地去观察、去发现。例如教学“循环小数的意义”时,对循环小数的意义难以理解,特别对“依次不断”、“重复出

8、现”等关键词把握不准,为让学生更好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可设计一个让学生观察的准备活动。观察下列一组数,讨论几个问题。155.8888, 5.6363 27,826826,0.85434343, 3.14159 (1)、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你能写几个具有相同特点的小数吗?(3)、每个数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省略的内容是否相同?(4)、每个数中重复的数字、重复的地方是否相同?这样根据教学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先让学生在讨论中初步了解“无限小数”的意义,认识无限小数的不同类型,再让学生认识循环小数的特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循环小学的意义”,讨论无限

9、小数与循环小数的相互联系。独特的教学设计,吸引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使“无限、循环、依次、不断、重复”等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降低了认识的难度,扫除了思维的障碍,有利于知积的巩固。3、在“思”中达成过程目标。思,就是思考。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去想,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方法,在思考中达成过程目标。受年龄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还是有限的。寻找好思维的突破点,可降低思维的难度,活跃学生的思维、深化思维、扩展思维。如:教“小数乘法”时,教师走进课堂,直接板书:195 = 9.5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教师请学生予以改正,学生们个个勇跃发表自己

10、的意见,但受学生现有知识的困惑,学生只能想到“将9.5改为95”的改正方法。这时教师指出还在另一个改正的方法:改变其中两个乘数的大小。如将“19改为1.9”。这种认识的冲突,毫无疑问将学生带入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通过下面方法验证:(1)、加法验证:1.95 = 1.91.91.91.91.9=9.5(2)、通过因数的变化规律验证:一个乘数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另一个乘数不变,积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经历了上面的两个学习过程,再让学生去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联系,从而找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这样,本课的过程目标才能真得以落实。4、在“用”中达成过程目标。既然课程标准中如此强调

11、过程目标,那么教材中对过程目标就一定有所体现。事实上,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不管哪个版本,在编写时,都重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充足的操作来帮助学生来达成过程目标。但教师如不深入研究教材,对教材编写意图理解不透,就会在过程目标上大打折扣。因此,要达成过程目标,还得“用”好教材。如北师大修订版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中,教材编排时,与前版的教材相比,做了较大的改编,安排了大量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乘法的形成过程,在对乘法有足够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再教学乘法。其中第一节数数活动,化大篇幅安排了四个活动:(2)、善于帮助学生去思维。这些活动的安排,无疑就是学生积累数学经历的过程。在通过这些操作与经历后

12、,教材又以操作活动再一次来展开教学乘法。(如下)可见,教材编写中编者是费尽了心思的,但如果教师教学时不能领会这些意思,不能合理使用教材,或者不站的学生的认知点上去思考,就会白白浪费了这些宝贵的资源,过程目标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同时,因为教材篇幅有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时还需要教师设置一些必要的教材过程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例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二),即一个数除以分数,学生对“除以一个分数(不为零)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不难掌握,但真正理解原因的学生并不多,只是教师强加给学生,或学生盲目接受而已。如何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就得对教材合理处理,做到操作与说理同步进行,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

13、效果。首先,教师要提供学具让学生分步操作,在操作中直观地找出各题的结果。其次,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操作中,要有意识地结合图形,让学生说出“42,43,44”的含义就表表示“一张饼分成2份,4张饼就可以分成8份,一张饼分成3份,4张饼就可以分成12份,”。最后,在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明白“4”与“42”都表示可以分成的份数的基础上,比较“4”与“42”,“4”与“43”,“4”与“44”的共同特征,发现规律,从而对“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这个结论有自己真实的理解。5、在“练”中达成过程目标。要通过过程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还离不开将过程目标融入数学练习与评价之中,让学生的课堂经历

14、与体验加以深化。在练习中,教学可设置一些相关内容,来巩固与加深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教学“圆的面积”后,可设置习题:把一个圆沿它的半径切成很多小块,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长是6.28厘米,求这个圆的面积?这样的练习,不仅可让学生再现学习过程,还可激发学生的今后去操作探索的兴趣与热情。这个学年顺德区教研室的单元测验卷中,也有机的融入了过程性目标的考查。但设置过程目标的测试题中,不可要求过高,可从简到繁,逐步提高。如考查“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时,不妨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式,这样可减少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束缚。考题如下:沿一个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两条边的中点的连线)将三角形剪成两部分,

15、再拼成一个(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 ),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 ),用字母公式表示是( )。 总之,结果目标与过程目标是数学课堂目标的两个组成部分,数学教材的每一章节乃至每一道例题,都体现着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机结合,没有脱离数学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没有不包含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知识。有深度的数学课堂,应当是要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纳入教学目标,并在教案中设计好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重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认真设计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目标,达成过程目标,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整体落实。街道数学教师培训讲稿小学数学教学怎样研读教材文本佛山市顺德容桂瑞英小学 刘兴顺数学实验教科书是实现小学数学课程课标所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