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1)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456586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压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1)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血压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1)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血压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1)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血压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1)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血压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1)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血压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1)(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高血压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1)高血压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高血压、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我国目前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高血压预防保健知识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压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目前认为下列因素与血压升高有关,如遗传因素、体重因素、营养因素、精神和心理因素等。 疾病防治日常生活中怎样防治高血压病 1、情绪稳定,应少怒 对于高血压患者,除药物治疗外,保持心理平衡非常重

2、要。因为人在紧张、激动、恐惧或者愤怒时,可出现心悸、气急及血压升高,甚至会引起脑血管痉挛或脑血管破裂中风致死,故高血压病为心身疾病,道理也就在此。2、 多运动,改晨练为午后练 高3、减肥去脂,应少吃动物脂肪 防治肥胖及高脂血症,对高血压病防治很重要。除运动外,少吃肥腻、熏烤食品、动物脂肪、动物内脏及高胆固醇食物,就能防治肥胖及高脂血症,也对高血压病起防治作用。 4、应少食盐,忌咽酒 高血压患者,应戒烟,少饮酒类、咖啡等。每天盐的用量应不超过6克。5、适当娱乐,生活有节 高血压患者,生活起居一定要有规律,应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应注意有节、有度,每次一般持续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高血压有

3、哪些危害1脑血管意外。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硬化,若由于情绪激动等原因使血压急骤升高,可引起脑出血,此时,病人立即昏迷,倾跌与地,俗称中风。脑出血病势凶猛,致死致残率极度高。2肾动脉硬化和尿毒症。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相互影响,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另一方面肾脏损害加重高血压病,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肾功能不断恶化,最终可出现尿毒症。3高血压性心脏病。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心脏负担增加,左心就会代偿性肥厚,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的代偿是有限度的,一旦失代偿,就会导致心力衰竭。4冠心病。血压高,心脏负担大,心肌耗氧随之增加,且冠状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此时心肌供氧减少,就会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养生保健高血压

4、病人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如果您患了高血压,千万不要着急。只要能科学地安排每天的生活,注意保健,轻症可不治自愈,重症也会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缓慢起床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的张力,以免在起床时因体位变化而引起头晕。温水洗漱过热、过凉的水都会刺激皮肤感受器,引起周围血管的舒缩,进而影响血压。用30-35的温水洗脸、漱口最合适。饮水一杯漱口后饮一杯白开水,既可冲洗胃肠道,又可稀释血液,促进代谢,降低血压。适当晨练高血压病人不宜做剧烈运动(跑步、登山等),只宜做散步、太极拳等强度较小的运动。适当的运动可缓解全身中小动脉的紧张程度,有利于降压

5、。排便时避免用力高血压病人在排便时若用力过大,可诱发脑出血。因此,有便秘习惯的病人,要多吃蔬菜、水果和纤维素多的食物,也可适当用些缓泻药,以缓解排便困难。早餐清淡早餐不可过饱,也不可不吃。一杯牛奶(或豆浆),两个鸡蛋(或两片面包),外加清淡的小菜即可。中午小睡午饭要丰盛些,有荤有素,但不宜过油腻,也不可过饱。进餐后,要稍微活动一下,然后小睡一会儿(半小时1小时)。没有条件睡觉时,也可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或静 坐片刻,这样有利于降压。晚餐宜少晚餐应吃易消化的食物,除米饭外,还应配些汤类。晚间适当饮水,可避免夜间因血液粘稠而发生血栓。娱乐有节睡前看电视不要超过2小时。坐位要适宜舒服,勿太疲劳。不要看

6、内容过于刺激的节目,否则会影响睡眠。下棋、打扑克、打麻将要限制时间,特别要控制情绪,不可过于认真、激动。切记不要赌钱。因为劣性娱乐会使血压升高。睡前洗脚按时就寝,上床前用温水洗脚,然后按摩双足及双下肢,促进血液循环。日常饮食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原则 。 一日三餐饮食原则 饮食安排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高血压患者常较肥胖,必须吃低热能食物,总热量宜控制在每天8.36兆焦左右,每天主食150-250克,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各占50%。 不伴有肾病或痛风病的高血压患者,可多吃大豆、花生、黑木耳或白木耳及水果。 晚餐应少而清淡,过量油腻食物会诱发中风。食用油要用含维生素E和亚油酸的素油;不吃甜食。多

7、吃高纤维素食物,如笋、青菜、大白菜、冬瓜、番茄、茄子、豆芽、海蜇、海带、洋葱等,以及少量鱼、虾、禽肉、脱脂奶粉、蛋清等。 低盐日常饮食原则,每人每天吃盐量应严格控制在2-5克,即约一小匙。食盐量还应减去烹调用酱油中所含的钠,3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咸(酱)菜、腐乳、咸肉(蛋)、腌制品、蛤贝类、虾米、皮蛋、以及茼蒿菜、草头、空心菜等蔬菜含钠均较高,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多吃高钾食物,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可以在食谱中经常”露面”。这类食物包括豆类、冬菇、黑枣、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笋、瘦肉、鱼、禽肉类,根茎类蔬菜如苋菜、油菜及大葱等,水果如香蕉、枣、桃、橘子

8、等。不论对哪种高血压患者,鱼是首选的,因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星期吃一次鱼的比不吃鱼者,心脏病的死 亡率明显低。 每天人体需要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来满足。有人提倡,每天吃1-2只苹果,有益于健康,水果还可补充钙,钾、铁、镁等。 多吃补钙的食物,日常应多吃些富含钙的食品,如黄豆、葵花子、核桃、牛奶、花生、鱼虾、红枣、鲜雪里蕻、蒜苗、紫菜等。 多吃补铁的食物, 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铁低于正常,因此多吃豌豆、木耳等富含铁的食物,不但可以降血压,还可预防老年人贫血。 可多饮水天然矿泉水中含锂、锶、锌、硒、碘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煮沸后的水因产生沉淀,对人体有益的钙、

9、镁、铁、锌等会明显减少,因此对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宜生喝。茶叶内含茶多酚,且绿茶中的含量比红茶高,它可防止维生素C氧化,有助于维生素C在体内的利用,并可排除有害的铬离子。此外还含钾、钙、镁、锌、氟等微量元素。因此每天用4-6克茶叶(相当于2-3杯袋泡茶)冲泡,长期服用,对人体有益。 用药常识高血压患者的用药禁忌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将近一半的病人无什么症状,即使有也只是轻微头晕、头痛,不太影响日常生活,因此即使得了高血压,也很少有人重视,更谈不上规范治疗,长此以往出现了各种合并症。专家建议,要每年进行常规体检,及时发现高血压,根据医嘱规范治疗,不能擅自“自诊自医”。 不宜单一用药。除部分

10、轻型病人外,大多数病人都应采用联合复方用药,且剂量和组合都应个体化。其优点是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的用药剂量,抵消副作用。降压不宜过快。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就把血压降下来,甚至随意加大用药剂量,这样极容易发生意外。尤其是血压水平较高的中老年重度高血压患者,极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严重病变。不可时服时停。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血压时高时低,就像气候时冷时热,对健康更为有害,而且还易引发意外。较严重的高血压,可以说是一种终身疾病,应长期坚持治疗。当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后,可逐渐减量,使治疗量维持在一个较低而又能控制血压稳定的水平,但这个过程必须缓慢进

11、行。忌睡觉前服药。人在入睡之后,新陈代谢降低,血液循环减慢,血压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如果睡前服药,两小时后是药效高峰期,此时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升高,极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引发中风或心肌梗死。忌不测血压就服药。有些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己感觉服药。感觉较好时就少服些,感到头晕就加大剂量。其实多数时候,自我感觉与病情轻重并不一致,如血压过低,大脑供血不足也会出现头晕。所以应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巩固与维持疗效。忌无症状不服药。有很大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平时无头痛、头晕等症状(称隐性高血压),检查身体或测血压时才发现高血压。因为无症状就不在意而不服药,或服药后有某些不适而索性停药。事

12、实证明,无症状高血压其危害更大。所以一经发现,即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另外,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和降压机理也不完全一样。而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分型很多,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性、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又各不相同,因此不能用同一个固定的模式服药,要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治疗,不可单纯依靠别人的经验服药,也不要轻信不正当的广告宣传,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糖尿病预防保健知识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中有患糖尿病者,即为有糖尿病家族史。2型糖尿病的患者1/3的后代将表现为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双亲患有2型糖尿病,估计其后代达60岁时,糖

13、尿病发生率约为50%,另有12%伴糖耐量减低;母亲患糖尿病的遗传倾向高于父亲;有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糖尿病的发生年龄早于无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2.肥胖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与肥胖呈正相关,肥胖的病程越长,程度越重,患糖尿病的危险就越高,尤其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3.年龄40岁以上 患糖尿病的几率增大。到了这个年龄段就应该每年检查尿糖、糖耐量、血糖、血脂、血压等,这对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很重要。4.空腹血糖高于5.6毫摩尔/升5.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在6.16.9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0毫摩尔/升为“糖耐量异常”,我国20岁以上

14、者有5%以上的人糖耐量异常。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调整生活方式,“糖耐量异常”者会以每年10%的速度转变成2型糖尿病,并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6.代谢综合征或者叫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以引起多种物质(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为基础的疾病。包括高体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黏、高胰岛素血症、微量白蛋白尿、脂肪肝九项。如果某人具备其中的三项或三项以上,可以说他是代谢综合征。这种人即使血糖不高,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相对于难治愈和危害巨大的糖尿病来说,只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保健意识,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是完全可能的。疾病防治糖尿病早期症状有哪些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

15、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1.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3.多食 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