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分析法原理和方法论小结与训练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4560613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矛盾分析法原理和方法论小结与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矛盾分析法原理和方法论小结与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矛盾分析法原理和方法论小结与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矛盾分析法原理和方法论小结与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矛盾分析法原理和方法论小结与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矛盾分析法原理和方法论小结与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矛盾分析法原理和方法论小结与训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个基本原理和措施论、矛盾对立统一原理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5、重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6、矛盾的重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7、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涉及着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具有互相依赖和互相转化的【措施论】规定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A、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B、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 ;)【反对】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一点论),反对离开对立谈

2、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核心词】“既又;虽然但是; 双赢; 双刃剑; 成就困难;机遇挑战; 相反相成”【该原理常常应用于】 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和B的关系-(一般是一对反义词,两者之间存在冲突,顾此失彼)【答题模式】(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A与B是对立统一关系(2)一方面, 与B存在一定的对立性,分析另一方面, A与也具有统一性分析(3)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既要又要(或把和有机结合或兼顾)例1:(广东)“人生譬如滑雪,只有懂得如何停止的人才懂得如何加迅速度。”这句格言阐明事物是( D )A.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互相渗入.相反相成例2:(江

3、苏)“.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 B )矛盾双方互相依赖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矛盾双方互相贯穿 事物的发展是迈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 .C. D例3:(江苏)下边的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C )A.要坚持迈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D.要善于抓住重要矛盾例4:(广东,2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阐明( A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B矛盾

4、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例5:(浙江第0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漫画羡慕(作者:周中华)中双方变化处境的努力最后失败的因素是( A )只注意事物发展的迈进性,而忽视其曲折性只注意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忽视其迈进性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同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一性A. BC D.例6:广东卷观测右图(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的是(C)A.目的:奋斗的方向 B信念:勇者的利器C.障碍:跨越的支点 天才:勤奋的结晶例: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5、 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C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例: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高都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都市”。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都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批准,便可设立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可扩大就业,以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都市摊点管理。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塑造都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1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规定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摊点问题既波及都市形象又波及民生问题,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塑造都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存在一定的对立

6、,有时塑造都市形象与民生问题会有冲突;另一方面,塑造都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具有统一性。塑造都市形象必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民生问题的解决也要有助于维护和塑造都市形象。在两者关系问题上,应坚持两分法,避免片面性,应将塑造都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措施论】规定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发矛盾,积极寻找对的的措施解决矛盾,坚持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注:考试时这一哲理可以这样表

7、述: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规定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发矛盾,积极寻找对的的措施解决矛盾。【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碰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例:(天津,4)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测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 B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例10:(全国卷2)“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由于你的

8、智慧是有限的。”这句话所强调的是( )做事要充足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多种有利条件做事要考虑事物的联系,割断那些不利的联系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人不也许没有缺憾任何理性结识都是对的有用的,要借用别人的结识. B C D例1: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在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应、增长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国内农业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上述对目前农业农村形势的结识符合的辩证法道理是( D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B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C主次矛盾是互相影响的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

9、其每一种侧面各有其特点。 1)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3)复杂事物的诸多矛盾、同一矛盾双方各有其特殊性。 )【措施论】规定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引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对的措施。)注:考试时这一哲理可以这样表述:矛盾具有特殊性,规定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12:(高考北京卷27)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白(D )“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不孝”

10、的体现大体相似“孝”的规定要体现个性“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A B. C. D. 例1:(高考江苏卷31)针对中小学办学中存在的偏离国家课程筹划、片面追求升学指标、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过长等问题,6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进一步人心的实行素质教育的“五严”规定。这表白( )A.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C.事物的性质是由重要矛盾的重要方面决定的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对的解决矛盾的核心:例14:(高考上海卷2)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人摄碘过量。作为非缺碘地区,上海市场增售无碘盐,市民可以根据实际状况自主调节摄碘量。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A )事情要把握度 看问

11、题要力求全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做事情要突出重点A. . C. D.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互相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体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措施论】规定我们在事物的共性指引下,研究事物的个性。要善于从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事物的共性。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注:考试时这一哲理可以这样表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互相联结、不可分离的,在一定条件下又互相转化。规定我们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这一

12、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引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先试点,后推广(普及);先进经验的推广运用等工作措施;()阐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同特性和基本原则,如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派、共产党的领导等,又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阐明邓小平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现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性的辩证统一;(4)阐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性,并且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反对】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

13、看到矛盾的特殊性(个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共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例15:江苏卷 当今,各地都市建设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的,还注重呈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重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重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例16:(安徽,9)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措施: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结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措施涉及的哲理是( D

14、) A把握重要矛盾才干抓住问题核心B.从整体着眼才干把握局部的性质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互相依存.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互相联结例17:(四川卷1)经验告诉我们,手接触到火会感觉到烫,甚至被灼伤。庄子。天下中辩者却提出了“火不热”的命题。分析这一看上去荒唐的命题,可以使我们在一般与个别、主观与客观关系等问题上得到某些有益启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一般的火”独立于“个别的火”,前者不热,后者热 “一般的火”寓于“个别的火”之中,不能说“火不热” “热”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火”中,因此说“火不热” “热”与“不热”因人而异,没有原则,因此可说“火不热”A . C D.例18:(北京卷)在老式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同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发明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规定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体现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