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计划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559814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计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二:计算机应用重点专业建设计划1 .需求论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企业、商业、教育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初步实现了办公、生产设备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有关产品的生产销售、安装维修、管理运行、操作应用等大量的工作职位相伴而生,这些职位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科学知识才能胜任。由于大量的从业人员没有受到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量现有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设施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运用。据初步测算,全国计算

2、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人左右,实施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水平大规模的提高,各行各业需要的各个层次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越来越多,拥有高技能的信息技术人才将会更加短缺。寿光经济发展速度快,大企业多,设备先进,信息技术水平高。信息化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工作、生产经营中广泛应用,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2 .建设目标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成全省一流、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专业,成为寿光市及周边地区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信息技术类人才的重要基地。( 1)招生规模2013年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年招生规模稳定在350人左右,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000人左右。( 2)人才培养规格培养

3、掌握计算机常用软件使用、信息网络应用能力等基本计算机信息操作技能的熟练技术人员。毕业生全部做到“双证书”离校,应聘岗位后能够完全适合工作岗位要求。计算机职业技能大赛中,能够在国家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3)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探索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提升学生计算机信息应用能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途径。形成有利于学生技能培养的考核评价方法。将“课堂教学”过程搬入合作企业工作室。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统一。( 4)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专业教师终身学习的主动性,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群体。培养2名省级

4、技术能手和一批在专业领域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骨干老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教师至少6人参加研究生学习或取得研究生学历,全部达到“双师型”要求。从社会上聘请6名信息技术人才任兼职教师。5)教科研工作形成人人主动参与的浓厚教科研氛围,每人每年至少发表1篇教研论文或学术文章。编写3至6部融入最新专业知识的校本教材。专业教师具备主动进行软件开发设计和电脑作品制作的研发能力。( 6)实习基地建设通过专业建设,建立起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深化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使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达20家以上。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丰富数字教学资源。3 .建设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专业能力为

5、培养重点,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为宗旨,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成全省一流、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专业,成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类人才的培养基地。4 .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立由社会行业计算机专家、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社会需求、专业技术发展趋势,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因材施教,实施分类教学。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实施不同的教学管理办法。对以升学为目,立志进高校继续进修学习的学生,注重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学,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对以就业为目的学生,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训练其具备上岗就能工作的能力。不断推进校企合作、订单教育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

6、机制,形成有利于学生技能培养的考核评价方法。推进实战演练式课堂教学改革,让学习过程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统一。采用“工学结合”模式,形成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提升学生计算机信息应用能力的工学结合人才有效途径。( 2)教师队伍建设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多渠道,获取更高的学历证书和相关专业技能证书,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两年内,专业教师有6人参加研究生学习或取得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全部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升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双师型”专业教师达到100%。实施“青蓝工程”,通过以老带新等形式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计算机教学业务能力。培养一批计算

7、机应用方面的专业带头人、技术能手。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等形式,培养2名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技术能手。从社会、企业聘请6名在信息技术行业有名的技术大师任兼职教师,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社会影响力。(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内容,逐步形成以专业课程、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资源等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要以项目(或模块)为单位,与企业深度融合,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做到与岗位“零距离”。着力加强专业核心课程与特色教材建设,做到课程内容企业化、核心课程优质化。探索开发特色教材、活页教材等校本

8、教材。(4)教科研工作制定教科研工作管理办法,由台激励措施,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定期举行公开课、示范课等听评课活动和教研会。豉励教师主动进行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撰写论文。两年内每人在信息技术核心刊物上发表1篇论文。将专业教材开发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学习北大青鸟课程精神,组织专人进行开发,编写适合职教特色、反映先进技术水平、满足社会需要的校本教材,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两年内,编写3至6部校本教材。豉励教师主动钻研信息新技术,通过举办作品比赛等活动,促进专业教师在软件研发、电脑作品制作方面的能力有大的提升。(5)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校内实训室,完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实行“开放”的运行机制,

9、实现业余时间面向学生开放。以软件园为依托,继续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面向社会,选择专业技术人才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的信息技术企业、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20家。建立集教学指导、教学课件、习题试题库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为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进行智力资源支持。5 .专业建设规划资金该专业建设资金拟为6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示范校项目资金)250万元,地方配套和自筹300万元。行业、企业赞助50万元,所筹经费均按要求用于校企合作机制和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等软实力增强上。6 .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1)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成员、专业负责人、行业专家等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统筹规划,为本专业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2)加强资金的运用和管理,为专业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3)在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中吸收行业、企业投资入股,实行产学一体的运行方式,激励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办学效益。( 4)规范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实施目标奖惩考核制度,落实责任制。可编辑范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