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建设志大事记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455798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宁建设志大事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海宁建设志大事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海宁建设志大事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海宁建设志大事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海宁建设志大事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宁建设志大事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宁建设志大事记(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宁建设志大事记(民前)(征求意见稿)海宁市建设志办公室二OO九年十二月1新石器时代(公元前4750前3700)考古发现庆云镇永安村郭家石桥文化遗址,属马家浜文化。春秋(前770前476)筑备水塘河,又称土备塘河,现称新塘河。周敬王二十四年至周贞定王四年(前495前473)越王勾践筑石塘以运军事,古称石塘河,今称三里港。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越王勾践始挖崇长港。古称越水道,又名漕运河,亦名长安塘河。周敬王二十五年至周元王三年(前495前473)吴王夫差筑管城,城东建烽火台(今辛江乡境内)。在长安十四都七庄,后改为社庙(管城庙)祀徐皋二王。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始开挖崇长港,古称越水道,

2、又名漕运河、长安塘河。战国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使吴人筑塘。海宁境内筑有“上塘”、“洛塘”,等塘路10条。周贞定王二十一年至周考王十三年(前448前428)越王建百尺楼(在今盐官东40里)以望海。秦(前221前210)秦始皇广筑车马大道,南可通陵道到由拳(今市区硖石属由拳地区)境内陵水道为洛塘河。始皇二十六年(前221)是年 长水治迁夹谷(今硖石)。三十七年长水县改由拳县。始皇三十七年(前210)是年 秦始皇发10万囚徒治陵水道(境内段今称长水塘、长水河、洛塘河、上塘河)通浙江。东汉建安八年(203)是年 孙权以陆逊为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时连年亢旱,陆逊开仓以赈灾民,劝督农桑(今路仲尚有有陆

3、逊营遗迹。)袁花建陆司空庙,祀陆逊出仓谷赈饥民。三国吴 黄武二年(223)是年 析由拳、海盐二境置盐官县。属吴郡,隶扬州。在县治盐官西北25里开建新湖。东西10里,南北9里。吴 太元元年(251)八月 大风,江海涌溢,平地水深八尺。吴 甘露年间(264265)是年 汉画像石墓(古三女堆)自石子冈改葬长安镇区(今海宁中学内)。西晋太康中(280289)嘉兴徙治,由拳故地硖石始属直盐官县。东晋宁康间(373375)尚书张延光舍宅建寺于硖石西山南麓,赐额志愿。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赐额惠力寺,俗称西寺。硖石东山顶建八福塔。后,宋代僧智标重建,改名智标塔。南朝宋 元嘉二年(425)是年 皇冈设学

4、舍。(丁桥新仓皇冈)齐 永明二年(484)是年 建荐福寺。在县西四十六里,为萧齐竟陵王子良别馆,地名安义里,今许巷花园村。梁 天监元年(502)是年 大旱,斗米五千,人多饥死。建关帝庙,在县西南二百步,镇海门内。为庆善寺原址,士人宏灵度舍宅为寺。陈 永定二年(558)十二月 割吴郡盐官、海盐、前景三县置海宁郡。郡治盐官,这是海宁得名之始。陈 祯明元年(587)是年 盐官县属钱塘郡(治钱塘),隶吴州。海盐县并入盐官县,废海宁郡置钱塘郡,海宁属杭州之始。隋盐官县建立孔庙。开皇九年(589)是年 海宁郡废。海盐县并入盐官县,属杭州。炀帝大业三年(607)改杭州为馀杭郡,盐官县属馀杭郡,隶司隶刺史。大

5、业六年(610)是年 整治上塘河,为江南运河之南尾段,史称漕渠。(古水道和秦之陵水道贯通)敕穿江南运河,成为大运河之一段。大业十三年(617)是年 筑盐官县城(今盐官西北41里),周600步,高8尺。唐武德四年(621)是年 盐官县属东武州。七年入钱塘县,属杭州。贞观四年(630)是年 复置盐官县,属杭州,隶江南道润州都督府。贞观五年(631)是年 设桑亭驿(长安)。八年改义亭驿,西连临平驿,东接石门驿。贞观八年(634)是年 设义亭埭(今长安坝)。海宁始有过船坝闸。贞观十年(636)是年 县城盐官西,建常平仓(官方粮仓)永徽六年(655)是年 迁县治,筑城(今盐官地)。周四百步,高二丈;濠阔

6、五丈,深四尺。置硖石镇。开元十一年(723)置硖石市。开元元年(713)是年 重筑捍海塘堤124里。距县南三里,阔二丈,高一丈。盐官建镇国海昌院(安国寺),俗称北寺。在县治西北二百五十步。开元间(714-741)建长安闸。乾元元年(758)是年 硖石东山西麓,顾太守舍宅建灵龟寺,后名崇福寺。公子玫建故庙於泗水亭。祀唐睢阳太守许远。康熙五十六年许汝霖增建五楹,并置田五亩以奉香火。大历元年(766)是年 大风,海水溢,溺民五千家、船千艘。大历三年(768)是年 硖石东山钵盂顶下,建崇惠庵。后易名碧云寺。贞元六年(790)是年 大旱。贞元十年(794)是年 县治西七十三步,建常平仓。元和间(8068

7、20)宋坦舍宅建硖石西山广福院。在紫微山顶。长庆间(821824)建硖石胜果寺,在紫微山南麓。俗称南寺。明初并入北寺。长庆二年(822)是年 杭州刺史、诗人白居易几临硖石,凭吊顾况,登西山望硖石湖作诗。白居易创筑钱塘湖堤。自钱塘门至馀杭门,立钱塘河石记。属上塘河流域,中有海宁境内农田。太和四年(830)是年 夏,大水,害稼。会昌二年(842)十二月 盐官安国寺建悟空惮师塔。庐简求撰塔铭;大中六年(852)撰碑记。是年 盐官安国寺前建石经幢。四年(844)和咸通六年(865),又各建一幢。会昌三年(843)是年 置建宁镇。梁开平四年改建宁镇为盐官镇。会昌中(841846)硖石镇设镇遏使。咸通六年

8、(865)四月 盐官安国寺建经幢。高四尺五寸,八面,周广六尺八寸。咸通十五年(874)五月 立石经幢两座于硖石惠力寺前。高三尺六寸,八面,周广五尺六寸。天祐间(904907)置硖石都。兼授义和镇(今桐乡崇福镇)遏使。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天宝三年)八月 筑捍海石塘,塘外植滉柱10馀行,以刹水势。龙德二至三年(922923)析钱塘、盐官各半及春富之长寿、安吉两乡地置钱江县。后唐天成四年(929)是年 盐官地震。长兴二年(931)是年 在县东北60里(今袁花镇)建崇教寺,旧名妙果。为戚袞之故居,宋建炎二年(1128)史徽撰记立石。长兴四年(933)是年 在县西北25里长安镇建寺,名正觉。宋治

9、平二年(1065)改名觉王寺。后晋天福二年(937)是年 僧净建净信寺。在县西六十里。天福七年(942)是年 建资圣院。旧名资寿,又名资胜。宋治平二年(1065)改今额。在长安镇西沈士。后周显德二年(955)是年 真如寺建轮藏。原为东晋干宝舍宅为菩提寺。北宋建隆间(960963)长安置堰闸指挥。闸兵按旧额为120名。乾德元年(963)是年 建东堽广福禅院。永乐十四年(1416)潮蚀不存,移县西北二十五里观音庵。清末民初为东冈寺。乾德二年(964)是年 重修紫微山志愿寺。赞宁撰碑铭并序。太平庵(皇冈太平广福寺)规橅苟完。古有齐安寺,不知起何年,五季间兵燹。开宝元年(968)是年 建茶毗庵。治平二

10、年(1065)改定香寺。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开宝二年(969)是年 建兴福寺。在县西北三十里骆家铺东北。寺旁有小集,以寺为名。太平兴国三年(978)是年 盐官县属杭州,隶浙江西道。太平兴国四年(979)是年 在盐官案儒坊西,三思桥北,建县治。雍熙四年(987)是年 建双庙,在县西一百三十步。祀唐睢阳太守许远,后增祀张中丞巡,号双庙。嘉祐五年(1060)是年 刘拱撰白马庙记,曰:最显肇构之迹,旧缺文刻,不可推已。嘉祐年间(10561063)县治西100步建养济院,名安养院。治平二年(1065)是年 重修吉祥寺。在许村铺北,旧名齐明。建隆二年(961)曰迎祥。熙宁元年(1068)是年 长安设堰闸监护

11、使臣,实施行政管理。改建成长安三闸(复式船闸),并保留原拨船坝。熙宁五年(1072)八月 二十五日,日人青山定男途经长安闸,并著文记述过船程序。熙宁八年(1075)六月 十一日,苏轼为盐官安国寺撰宋安国寺大悲阁记。元丰间(10781085)盐官设县学。北宋末年兵焚。元祐五年(1090)是年 苏轼在请开河奏议中称义亭埭为长河堰。绍圣间(10941097)桫椤木重筑长安闸中闸、下闸两陡门。建中靖国元年(1101)是年 海宁第一部县志盐官县图经编成。崇宁二年(1103)是年 长安易民田,浚两澳,储水作为船闸水柜。宣和二年(1120)是年 重建县厅。宣和四年(1122)是年 海溢。县南至海40里,被水

12、吞没。宣和五年(1123)是年 蜀山、雷山一带沙涨,而静海并海10里内沙崩。宣和六年(1124)是年 秋雨。水灾,民多流移。建炎三年(1129)二月 二十一日,赵构南渡过长安坝。十二月 乙亥朔 金兀术掠焚长安镇。建炎四年(1130)是年 置硖石寨。设巡检司,驻寨军百人。安国寺藏院建为延恩寺(西寺)。南宋建炎元年(1127)是年 建南三王庙,在洛塘桥北,道南桥东侧。祀路仲毛三王。俗称五圣庙。绍兴二年(1132)二月 下冰雹平地积雹盈尺。绍兴五年(1135)十月 丙午,县令刁廱拆老氏宫之材,于旧址重建县学。学成殿屋六楹堂四楹门四楹,并斋馆、廊庑、庖湢之舍。绍兴七年(1137)是年 重建童儿塔(惟尚

13、禅师),张九成撰记。章玮刻石。绍兴十一年(1141)是年 至十七年(1147),范成大数经长安镇,有长安闸等诗。绍兴十八年(1148)是年 建永隆广福寺,在县西十九里马牧港。绍兴二十三年(1153)春正月 重建灵池寺大殿,以季冬十二月十九日创成。绍兴间(11311162)县治盐官设书院。后人称为张文成公(张九成)书院。是年 迁建东狱庙至县东二里。(熙宁间创立,邑东南数百步离城频海。)建金佛寺,在县西十二里松林铺东。旧名上乘院。乾道二年(1166)改名。乾道二年(1166)正月 至四月淫雨。夏寒,蚕麦不登。乾道三年(1167)八月 雨至于九月,禾稼腐。乾道六年(1170)六月 初三,黎明陆游赴蜀

14、经长安(长河堰)。乾道年间(11651173)是年 县设上管、赭山、黄湾、硖石、许村巡检司寨。淳熙二年(1175)是年 疏浚长安闸至许村河道。淳熙三年(1176)四月 盐官建三先生祠。在县学东序。淳熙四年(1177)是年 盐官令魏伯恂建 “海昌亭”于老坝侧。盐官河西街建观音桥上之光华亭。淳熙八年(1181)五月 久雨。七月 至十一月,江浙水旱相继。淳熙九年(1182)是年 建盐官戒坛院。在县北三里中塘。旧在州南,元延祐七年(1320)为潮所坏,北迁於此。淳熙十一年(1184)九月 重修仰高亭,陈申撰记淳熙十二年(1185)八月 重修绿绕堂,陈申撰记淳熙十四年(1187)八月 十四日,长安令公庙失火焚毁。绍熙元年(1190)三月 陈恕重修鼓楼。谈钥撰记。绍熙二年(1191)是年 张提举重修长安三闸。闸旁设监闸厅及闸兵。绍熙三年(1192)是年 在盐官戒坛院侧重修漏泽园,筑坛立门。(明初海坍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