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文版2013期中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及标准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4557812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语文版2013期中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及标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语文版2013期中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及标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语文版2013期中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及标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语文版2013期中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及标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语文版2013期中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及标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语文版2013期中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及标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语文版2013期中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及标准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14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2分) ( )A狼藉(j) 懵懂(mn) 陨落(yn)B蹒跚(pn) 赐予(S) 唾手(tu)C拭干(Sh) 狭隘(i) 棱角(ln)D差使(chi) 摇曳(y) 山巅(di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你这畜生,我非教驯他一顿不可。B在这世界上,谁牟养活她,谁就有权力使用她。C这样飘流了六年,终于来到关内。 D黑心老板不仅摧残着他们的身体,更摧残他们的思想。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A学校团委组织志愿者利用暑期为孤寡老

2、人义务服务,同学们纷纷响应,争先恐后,她也报名参加了。B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莫衷一是。C小张体格强壮,打起球来又十分卖力。这次篮球比赛中,小张胸有成竹地投进好几个球。D现在还有一种较流行的理论认为,鸟类的迁徙习性和辨识旅途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只 能用遗传解释。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2分) ( )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在反弹,市领导

3、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5为了增强效果,广告词往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对下列广告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长城电扇,电扇长城。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只要您拥有春兰空调,春天就永远陪伴着倾你。 神仙饮琼浆玉液长生不老,百姓喝莲塘高粱欢乐健康。 A比喻 引用 拟人 对偶B 比喻 设问 对比 对偶C 比喻 引用 拟人 夸张D 对偶 设问 对比 夸张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分) 一位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的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我

4、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这位大师答话的意思是 7.下面是一则某市中学生篮球比赛的报道稿,文中连用5个“战胜”,行文显得单调。请根据不同的比分,用4个“战胜”的同义词语分别填入括号,替代文中加点的“战胜”,使用词准确又富有变化。(2分) 今天进行的中学生男篮预选赛中,一中队以72比60战胜十五中队,十八中队以68比56战胜( )八中队,二中队以98比42战胜( )十一中队,三中队以78比77战胜( )七中队,二十中队以86比80战胜( )上届冠军五中队。二、文言文阅读(12分)(一)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

5、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在空白处填上原文,将文段补充完整。(2分)10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这本书相传是西汉时期整理而成的。(2分)11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2分)(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2)今齐地方千里地方:(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过:(4)臣之妻私

6、臣私: 12翻译下列句子。(2分)(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3从齐威王悬赏三等纳谏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到齐威王对纳谏抱怎样的态度?(2分) 14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课中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这句俗话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2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

7、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珊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

8、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15 这段文字中,描写父亲去买橘子时的主要动词是 其中写父亲步履艰难的形容词是 写父亲来回过铁道时反复使用的一个动词是 。(2分)16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中的“蹒跚”能否换成“慢慢”?为什么?(2分) 17“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2分) 18如何理解“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一句?(2分) 19文中两次写到“我”的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0读了本文,你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什

9、么感悟?(3分) (二) 学会谅解 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头的坚冰;谅解是_,能_;谅解是_,能_。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己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

10、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善于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

11、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他人。 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2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2分) 答:_ 22文章第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