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455453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9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备课大师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 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1.激趣导入 1、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

2、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2、 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一、 释题,简介背景 1、 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 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二、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 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三、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 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 交流诗意。 四、 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语文备课大师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六、 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

4、写的。 二、 自由吟读 1、 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 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 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 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 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 引导赏析 1、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 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 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 交流课外积累

5、1、 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 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3、 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 忆江南 一、 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语文备课大师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

6、,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老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

7、。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课后反思:本课教学是按照运用插图和老师的导语进入诗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感受南方自然风光的美。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拓展了另两首,学生对这首词的了解更

8、深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分角色,在对话中巩固词义。 板书:独坐敬亭山:鸟飞云去;不厌敬亭山 望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山水翠;一青螺。 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语文备课大师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2 桂林山水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通过

9、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导入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三、观赏漓江的水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

10、描述。 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四、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 一、观赏桂林的山 1、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3、互相交

11、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资料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

12、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休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 “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遇的景象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语文备课大师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

13、文备课大师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休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14、 四、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 课后反思: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读完全文,学生都能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 板书: 总述 甲天下 桂林山水 分述: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

15、观。 3、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语文备课大师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