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教案示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455453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教案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态系统教案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态系统教案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态系统教案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态系统教案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教案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教案示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示例第四节 生态系统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课下调查结果及教材引言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描述什么是生态系统。 2.通过教材P23,24多幅图片及相关内容的教学,学生能够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 3.讲解课本P25草原生态系统图,学生用箭头连接图中的生物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活动,最后能举例说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 4.一小段动画片的放映,学生能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提示学生课后阅读林业工人的新任务,使学生明确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向马永顺爷爷学习什么。以达到教育学生爱护生态系统,养成言行一致的优良品性的目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2.食物链和食

2、物网。难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课前准备:教师:生态系统图片,生态系统录像片及放像设备。学生:1.分小组调查校园中的生物,做好记录。2.记录自己上个双休日在家中所吃的食品,列出目录以备上课时用。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生态系统的概念1.分小组汇报在校园调查的结果。1.听学生的发言并做好维护课堂秩序的工作,必要的提示及最后的小结。2.生态系统的组成2.看书或看投影。2.展示教材P23,24的多幅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倍投将书上的图片投影到幕布上。3.食物链和食物网3.(1)看书P25图片或看挂图。(2)做课上练习,用箭头将P25图中生物链接起来。(3)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3、了解自己在生物网中的位置。3.(1)用书上或已准备好的挂图讲解。(2) 指导学生用箭头连接图中生物并提出思考题。(3)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活动。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4.观看一小段关于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录像内容。4.操作放像设备,讲解并提出问题供学生进一步探究。5.像马永顺爷爷那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爱护生态系统5.阅读林业工业的新任务这篇课后文章。5.布置学生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马永顺爷爷的行动给你的启示。小结本节课内容。教学过程设计: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概念和下面要学习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这对刚刚进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

4、念,教师应在课前也就是上一节课结束后布置给学生调查校园环境这一任务,了解一下与自身密切相关的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这些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课上伊始先由学生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也可自告奋勇到讲台前面来讲。这时老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倾听,二是后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已说过的内容,除非有新的认识。这样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片面到全面地认识过程。最后小结:所谓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2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材P23的两幅很有说服力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合学生们的调查结果

5、,以这些生物的营养方式为切入点,逐一分析它们的特点。大家都知道,在自然界,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摄取到体内转变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并贮存在有机物中。(关于这个问题在第三单元第四章中讲到)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自己所需,而且还为很多动物提供食物,因此植物被称之为生产者。而动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在摄食过程中,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随之流入动物体内,因而叫消费者。在自然界中,有肉眼可见的真菌(图片中树干上),还有部分真菌和细菌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图片中变质的苹果),它们把动植物的遗体或遗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分解后的物质重新回到自然界参加物质循环,它们就是分解者。教学中应

6、着重讲解生物因素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对于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作用也不能忽略。 3 食物链和食物网建议: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中国的一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为开头,这句话的本意是比喻只想算计别人,不想到另外又有人在算计他自己(原文在课后扩展资料部分),但从另一侧面揭示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还可以以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1942年首先提出食物链的理论)描述的一个场景为引言: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一只彩蝶翩翩来到鲜花上津津有味地吸吮花蜜,冷不防背面划过一道绿色刀影,转眼间蝴蝶已在螳螂的绿色大刀下奄奄一息,螳螂正要品尝美餐,一只蛤蟆出其不意地吐出长舌,一下子把它卷

7、入口中,但还没来得及吞咽,悄悄爬到近旁的长蛇猛地一蹿,准确无误地咬住蛤蟆,正在此时,一只老鹰一个猛子扎下去用利爪紧紧攫住蛇。这在大自然里,只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场景,但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迁移到新的问题上来,为探究新的问题作铺垫,试着让学生用箭头把上面两段话中的生物连接起来,强调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教师再利用与书上相近似的草原生态系统挂图或直接用书上P25的图进行讲解,之后指导学生用箭头将图中的生物用箭头连接起来。例:草鼠猫头鹰,草兔狐,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等等。小结: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叫食物链。在填写过程中,一边填写一边思考,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共有多少

8、条食物链?那条食物链的生物种类最多?哪种生物种类的存在对整个生态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之间往往相互关联形成网状联系,称之为食物网。每种生物就是这网上的一个“网结”,这个网也可以被称之为本节内容开始时教材中提到的“生命之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分析自己在上周的双休日家中所吃的食物种类,它们来自哪一种动物和植物?这些又与别的生物有什么关系?用箭头连成一个食物网,最后写上自己的名字,看看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由此看来,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思考人类应怎样处理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4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讲

9、解这个问题之前放一小段关于生态系统的动画内容,片中讲的是草,兔,狐几种生物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此消彼长的动态调节过程,让学生明确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之间它们的遗体或遗物与分解者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这里应着重指出: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受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人为制造的灾难。让学生分析P26淡水生态环境的一条食物链中大鱼体内的大量有毒物质是哪来的,追根溯源是水环境中的,而很有可能是人类排放的,因此人类破坏环境之后遭到报应的是人类自身。 5 爱护生态环境除了完成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课后阅读P28文章林业工人的新任务。思考:马永顺爷爷的行动给了你什么启示?学生最终明确人类生产

10、生活必须尊重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道理。本课小结: (1)在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是生态系统。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积累。 (3)生态系统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为的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的时候,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提示:为下节课提前作准备,教材共介绍7个生态系统,下课后8个小组的负责人到前面来抽签决定各自选题,轮空的那一组选一个教材以外的生态系统向大家介绍。展示的内容包括: (1)每个生态系统的特点。 (2)自动调节能力如何。 (3)人类的行为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提示:资

11、料来源可以是书报杂志,广播电视,网上查询,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也可以是音频视频等。典型例题下图是一个食物网示意图,请根据图解回答:1.此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2.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有种生物。3.最长的食物链有种生物。4.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答案】(1)8条 (2)4种 (3)7种 (4)池边食肉动物【分析】(1)本题第1问有些难度(2)从另一个角度让学生认识某种淡水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本题选自1998年4月北京奥林匹克生物竞赛试题第117题,选用时习题精选 1下面为一生态系统中几条食物链的关系图,请据图分析,当蚱蜢突然减少时,蚯蚓数目的变化是()。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

12、定 D先上升后下降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是( )。A生产者依赖于消费者,消费者依赖于分解者B消费者依赖于生产者,生产者依赖于分解者C分解者依赖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依赖于生产者D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3据报载,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 天敌过多 动物病害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4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A狼 B羊 C草 D光5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此图中的生产者是 ,消费者中,草食动物是 ,肉食动物是 。此图中含有 条食物链,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是 与 。此图中各种动物可统称为 。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参考答案:1A 2C 3D 4 C 5草 兔和鼠 狐、鹰和蛇 5 食物网 吃 被吃 种群 草 鼠 蛇 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