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练案15 兰亭集序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4553440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练案15 兰亭集序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练案15 兰亭集序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练案15 兰亭集序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练案15 兰亭集序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练案15 兰亭集序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练案15 兰亭集序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练案15 兰亭集序 新人教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秋高中语文 第3单元 练案15 兰亭集序 新人教版必修2一、打牢语言基础(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流觞(shng)会稽(hu j)嗟悼(ji do)激湍(tun)B修禊(q)癸丑(ku)彭殇(shng)虚诞(yn)C骋怀(chng)静躁(zo)世殊(sh)峻岭(jn)D悟言(w)俯仰(f yng)曲水(q)群贤(xin)【解析】A项中的“会”应读“kui”,“悼”应读“do”;B项中的“禊”应读“x”,“癸”应读“gu”,“诞”应读“dn”;D项中的“悟”应读“w”,“曲”应读“q”。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C)A悟言一室之内B虽趣舍

2、万殊,静躁不同C天朗气清,惠风和畅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解析】A项,悟晤;B项,趣取;D项,共供。3对下列句子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的“癸丑”是用干支纪年。B“修禊事也”,“禊”,一种祭礼。C“引以为流觞曲水”,“觞”是酒杯,“流觞”就是把酒杯浮在水面上流动,作为一种游戏。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中的“丝竹管弦”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指各种乐器。【解析】流觞: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4下列各句不是文言特殊句式的一句是(3分)(C)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当其欣于所遇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解析】

3、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5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组是(3分)(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文: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凭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啊。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人和人相处在世上,低头举首间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倾吐胸中抱负,与友人室内畅谈;有的人借助外物寄托情感,无拘无束地生活。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译文: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4、。译文:等到他们对所追求的事情已经感到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译文:所以我一一记下这次聚会诸君的名字,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赋。即使时代不同,世事有别,但是人们因死生而产生感慨,这种情致则是一样的。A BCD【解析】 错,“一生死”是“把生死等同”的意思;错,“虽”,译为“虽然”较适宜。6对第1、2自然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这两段文字作者无论摹山范水还是描竹画树,都达到了简而不能再简的地步,真可谓惜墨如金。B作者先交代修禊的时间、地点和与会者,又描写了当地的自然风光。C兰亭宴是良辰美景的赏心乐事,作者把

5、内心的喜悦之情充分地表露出来。D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可谓素淡雅致、极尽神韵,表现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解析】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并没有充分表露,只在笔外以“信可乐也”四字表出,保持着笔势之从容、沉稳。7下面对第四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第四段,首先,由“死生亦大”说明古今人的感慨“若合一契”,从而加深自己的感慨,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B然后,联系当前,批判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着努力。C再接着,把目光转向未来,写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句,并发出“悲夫”的慨叹,巧妙地把话题引到诗集的编者及其意义上来。D最后,以“后之览者,亦

6、将有感于斯文”总结全文。【解析】由“死生亦大”说明古今人的感慨“若合一契”不对。二、提高阅读能力(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

7、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世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

8、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选自晋书王羲之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及长,辩赡赡:丰富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看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解析】“目”应为“视为、看作”,是态度看法,不是具体的“看”。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C)A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B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

9、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C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D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解析】这段话总体上写王述的情况,其中插叙王羲之的情况,弄清了整体意思后,断句自然简单了。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

10、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D骠骑将军王述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怀恨在心。【解析】“怀恨在心”不对,应为“深为遗憾”。原文当中的“恨”是古今意义词。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5分)译文:(王羲之)曾经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饮酒,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来阐述自己的志趣。(2)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5分)译文

11、:王羲之欣然答应,写完道德经,用笼子装载群鹅而回,觉得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中的关键词语有“同志”“序”“申”,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笼”“以为”。【参考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隶书,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把王羲之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

12、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袒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王羲之有着高雅的喜好,注重衣着饮食,修身养性,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也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经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饮酒,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来阐述自己的志趣。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

13、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很久。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前去观看,非常高兴,坚决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王羲之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答应,写完道德经,用笼子装载群鹅而回,认为做了一件大快事。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

14、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骠骑将军王述年幼时就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竟然不去,王述深感遗憾。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2根据提示写出课文中对应诗句。(6分,每空1分) (1)兰亭集序中作者用了四句话来表现兰亭环境优美:_此地有崇山峻岭_,_茂林修竹_,_又有清流激湍_,_映带左右_。(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_夫人之相与_,_俯仰一世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