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室内区域环境规划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4551245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室内区域环境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园室内区域环境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儿园室内区域环境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儿园室内区域环境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儿园室内区域环境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室内区域环境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室内区域环境规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室内区域环境规划董旭花无论在家里还是幼儿园,幼儿一日活动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所以,室 内环境规划尤其重要。现阶段幼儿园室内环境大多以区域形式呈现,适宜的区域环 境规划,有利于幼儿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地选择区域、玩具和伙伴,主动 进行游戏活动、探索活动和交往活动;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观察幼儿,更好地组织班 级活动,促进师幼良好的互动。一、室内区域的类型:在现阶段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中,有多种多样的区域,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 三种类型:1、常规区域如: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角色游戏区(如娃娃家、理发店、超市、商店 医院、餐馆、交通岗、小记者、小警察)、阅读区、益智区、语言区、科学区

2、、感 官操作区、沙水区、运动区等。这些区域名称和活动内容大家都不陌生,在很多幼儿园都有,几乎也不受年龄的 影响,在各个年龄斑都可以设计这样的区域,只不过具体投放的材料和开展的活动 有异,所以称之为常规区域。2、特色区域所谓特色,可以解释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那么特色区域也就 是与别的幼儿园不同的、比较独特的区域。这种特色可以是地域特色,也可以是园 本、班本特色的体现。特色区域并不仅仅反应在独特的名称上,有些区域用的是常规区域的名称,比 如建构区,但却在建构区投放只有本地区独有的建构材料,或者只有自己幼儿园开 发挖掘的建构材料,开展富有特色的建构活动,这也可以称其为特色区域。还有一种

3、特色区域,尽管别的幼儿园也有,但是某个幼儿园有自己持续深入的 探索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丰富而独特的环境和活动特色,这也是 一种特色区域。3、主题区域伴随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主题环境的建构已经引起教师们的重视,主题环 境可以体现在墙饰上,也可以体现在区域环境上.主题区域即是主题目标、主题活 动内容物化在区域材料当中,引导幼儿在区域的自主活动中实现主题目标。主题区域的名称其实还是采用常规区域的名称,只不过区域材料是根据主题 目标投放的,区域活动目标也与主题目标相吻合。主题区域的活动相对来讲学习成分多一些,游戏成分少一些。主题区域从目 标到操作,结构性更高一些,是主题教学很好的补充。幼

4、儿园班级中也可特设12 个主题区域,随时把课程教学活动中的操作材料 转移到主题区域中,并不断根据主题目标和活动内容调整材料、丰富材料,使主题 区域成为课程教学很好的延伸和扩展,满足不同水平幼儿发展的需要。一般来讲, 主题区域在班级中不可以太多,太多的主题区域会限制幼儿的自主游戏,主题区域、 常规区域和特色区域应有恰当的比例。二、室内区域规划的一般要求1、合理有序地利用空间,充分挖掘空间的实用价值室内环境不仅仅要用来开展区域活动,还有集体活动、生活活动等,所以室 内空间的规划应该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如果室内面积比较宽敞,可以在集体活动 区之外,单独进行区域规划;如果室内面积有限,可以考虑把材料容

5、易取放、作品 摆放灵活的区域与集体活动区融为一体。平时材料归类摆放橱柜中,不占用空间, 区域活动时,取出材料,布置在集体活动区的桌面或地面上,如阅读区、语言区等。如果幼儿园有单独寝室,可以考虑把寝室利用起来,开展区域活动。活动室 和寝室正好分割动静两个大区,再利用两个区的空间、物品进行合理设计。如果走 廊、门厅等地方的空间较大,也可以考虑利用起来.如果室内空间面积仅够集体活动所需,无法固定多个区域,可以采用时间段自主 区域游戏的方式灵活进行,即平时玩具材料归类到橱柜中,在一日活动计划中相对 固定 12 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为4060 分钟),取出玩具材料,进行区域自主活 动。这种活动因为室内空

6、间面积不足,缺乏区域环境布置,不像区域活动,更像是 分组活动,但可以保证幼儿不完全受集体活动的束缚,有机会自主选择材料和玩伴 进行游戏和学习。另外还需要考虑不同区域对开放与封闭性的特别要求.一般来讲,表演区、角 色游戏区、运动区等一类动的区域空间,可以设计成开放或半开放,有利于活动区 幼儿的交往,也有利于给予幼儿充分发挥的空间;而阅读区、建构区、益智区、科 学区一类相对安静的区域则需要相对封闭的空间设计,保证幼儿不被干扰地专注地 活动,可以选用玩具橱柜做出适当隔离.2、注意区域规划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区域环境应该有目的、有计划进行规划,要以“全人教育”为原则,满足幼儿认知、 语言、情绪与社会性、

7、大小肌肉等各个方面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区域应该根据幼儿的特点制定阶段性目标,围绕发展目标投放相应材 料,并注意目标和材料的层次递进性和发展性。3、因地制宜确定区域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来讲,一个班级幼儿年龄不同、课程不同,发展目标不同,区域的种类和 数量自然也不一样,应该根据其面积大小、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室内区域.若一个 区域可以容纳36 人,那么一个班需要58 个区域。如果多数幼儿对某些活动 比较感兴趣,可以同时设置重复的区域,投放大致相同的材料。相对来讲,常规区域和特色区域时间长久一些,也可以称之为“永久性区域”(区 域不变,但区域材料应该不断更新和补充),而主题区域会不断变化,要与主题课 程内容

8、相吻合,所以,也可以称之为“临时性区域。如果一个班级共设8 个区域, 一般常规区域、特色区域和主题区域的比例可参考5:1:2或 6:1:1 设计。4、注意区域材料的投放区域价值主要附着在区域材料之中,所以,教师必须明确每一种材料蕴含的发 展价值,认真对待区域材料的选择和投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材料要物化发展目标;第二,材料要多选用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材料; 第三,材料要有层次性,采用渐进式投放;第四,材料要不断补充和更新;第五,材料的数量应适宜。材料少了,无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无法满足幼 儿创造性活动的需要,但是材料也不是越多越好;第六,注意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个区域中的材料,相

9、互之间会有一种内 在联系,会暗示幼儿的活动方向。比如,在娃娃家投放娃娃和衣服、梳子、化妆品 等材料和投放娃娃、厨房用品、餐具等材料,引发幼儿的活动肯定不一样;第七,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第八,注意材料的安全性。三、区域活动的指导要点1、鼓励幼儿自主建立并遵守区域活动规则无论是教师的班级管理,还是幼儿有效的区域自主活动,都需要良好的区域规 则作保障。区域规则的建立,应避免教师自己制定,一条条念给幼儿听,并严格要求幼儿被 动遵守,这样的效果肯定不理想。应该在最初活动时,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情 况,发现一些“不好”或“不愉快的状况,一一记下来,游戏结束时组织幼儿围坐一 起讨论,教师趁机引出区域规则,幼

10、儿讨论不周全的,教师可以加以补充,或日后 慢慢修改、添加。教师也可以写在“海报”上,以示慎重!一般来讲,区域的规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时间,即区域活动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教师可以选用某个乐曲慢慢 帮助幼儿建立一种条件反射,遵守乐曲提示的约定。(2)每个区域可以容纳的人数。教师可以采用插卡、挂牌、数字牌、鞋子印 码、围裙、套袖等帮助幼儿明确每个区域可以容纳的人数,先来的先玩,人数满了, 就不能再进去,可以等待或者另选区域。(3)玩具、材料的使用方式,如:每次使用一筐、一件或一种玩具;使用完后要 按照该区的收拾方式,立即归还原处;不拿区域的材料乱扔或打人等。(4)人际交往的规则。如区域活动

11、时先来区域的先玩,先拿到玩具的先玩;不可 以抢夺别人的玩具;小朋友之间若有冲突,应该协商,不可以动手打人,也不可以 推人、咬人;小声讲话;在活动室内只能走,不要跑等.2、区域活动指导的适宜性区域活动突出的特点是自由、自主性,但这不表示就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了,但教 师的指导不同于上课这样高结构的活动,指导应该适时、适度、适当,应该在细致 观察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隐性指导。所谓适时,即要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介入指导的时机,选择的时机 不当很容易干扰幼儿的活动,不仅无法达到指导的目的,反而会影响幼儿的活动兴 趣和活动的坚持性。所谓适度,即对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不要过度,要适量。区域活动不同于集

12、体教 学活动,属于低结构活动,应该更多属于自选性、自主性的个别和小组活动,太多 的指导容易影响幼儿自主性的发挥。所谓适当,强调的是指导方式方法的艺术性。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活动特点 和幼儿活动现场的需要灵活运用玩具材料进行指导,也可以多选用游戏角色和游戏 同伴等方式进行隐形指导。3、区域活动评价的科学性评价非常重要,是活动发展的导向,所以,应该重视区域活动的科学评价。符 合新纲要精神的评价应该是以促进发展为目标而不是以甄别、筛选为目标;应 该注重过程评价,而不是结果评价;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应该尽可能多 元,应该以人为本、因人而异,而不要整齐划一.现阶段幼儿园主要采用的评价方式有以下几种:(1) 总结式。这是一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即教师针对幼儿的区域活动情况进行 总结或点评。对于幼儿在活动中好的表现进行表扬,对于不好的表现进行提示或批 评。(2) 讨论式,即针对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帮 助幼儿明确区域活动的规则、玩具、材料的操作方式或者幼儿相互间的语言和交往 方式,以达到引导幼儿发展的目的。(3) 分享式(展示式),即教师有目的地展示各个区域活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