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内容及标准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4549636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丘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内容及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商丘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内容及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商丘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内容及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商丘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内容及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商丘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内容及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丘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内容及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丘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内容及标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丘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内容及原则(讨论稿)(12月19日)为认真贯彻贯彻国务院有关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引意见、省九次党代会及卢展工视察商丘时的发言精神,规范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内容和原则,根据中共商丘市委商丘市人民政府有关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行意见(商文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商丘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原则(如下简称原则)。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定(一)社区建设原则: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县(市)区域村镇体系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从区域角度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居民点,科学安排产业布局和新型农村社区内各项用地,统筹安排基本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社区功能,优化人

2、居环境。二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充足挖掘村庄自然、文化、民族的特点,因地制宜,充足考虑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需求,避免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充足运用自然条件,充足挖掘地方文化内涵,体现地方特色多样性;要与文化传承相结合,与民族、民俗相融合,形成合理的空间构造。三是相对集中,集约发展。集中紧凑建设,节省、集约运用土地,避免无序扩张;要根据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模。(二)社区规模: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内的社区原则上人口规模1万人以上,条件容许的社区人口规模可以更大,住宅类型为多层或高层;城乡结合部、乡镇所在地特色乡村的社区整合行政村个以上,人口规模500人以上,住宅类型以多

3、层为主。老式农区的新型农村社区整合行政村4个以上,人口规模5000人左右,住宅类型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建设多层住宅。(三)建设模式:按照“园区带动、旧村改造、特色乡村和城乡带动”四中建设类型,各县(市、区)可以参照借鉴,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一是园区带动型。重要指产业集聚区覆盖或辐射的村庄,通过原有村庄的集中合并,科学配备建设用地,全力安排居民点和产业布局,既实现集约节省运用土地资源,又规划建设高原则的农村社区的做法。二是旧村改造。重要指基本条件一般,资源和区位优势不明显的老式农区村,依托原有基本设施,进行合理的改造、新建,在不搞大拆大建的基本上实现村庄环境的改善。三是特色乡村型。就是农村

4、区域内拥有独特的、特有的区别于其他村庄的地理环境、老式、旅游资源、特色办事处所在地、乡镇政府所在地有较好产业支撑、基本设施完善,辐射带动周边住户建设的集中居住区。二、基本设施建设方面社区基本设施建设要基本达到“三通五化”,即户户通自来水,户户通无线数字或有线电视、户户通电力通讯,净化、绿化、硬化、美化、亮化。(一)道路建设:村庄严要道路:路面宽度15-8,建筑控制线20-4,间距20-30m;村庄次要道路:路面宽度812m,建筑控制线10-15,间距15250m;宅间道路:路面宽度-5m。别处,由于私人机动车停车方式的不同选择(集中布置、分散布置),对道路的组织形成与断面宽度的选择要因地制宜。

5、(二)供水工程:供水量按照00-0升人/日选用,水质达到国家农村实行生活饮用水原则;输配水管网要与道路规划建设结合,同步进行。(三)污水解决:污水排放量按生活用水量的75-90%计算,生活垃圾集中解决率80%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70以上,并对农户厕所按照卫生原则进行改造。社区生活污水应通过管道或暗渠排放,雨水应充足运用地面径流和沟渠排放。(四)垃圾解决:鼓励农民运用生产的有机垃圾作为有机肥料,实行有机垃圾资源化;社区垃圾解决应坚持“分类收集、定点寄存、定期清运、集中解决”的原则,每个社区设1-2处收集转运点,每处占地不不不小于3平方米。每20-0户设垃圾桶或密封垃圾池,占地4平方米。指定专人定

6、期打扫、收集垃圾,由乡(镇)清运人员组织运至乡(镇)以上的垃圾解决场集中处置。(五)电力设施:供电负荷应涉及生活用电、社区公司用电、农业用电、社区道路、公共设施及照明等;供电电源拟定和变电站址的选择以乡(镇)供电规划为根据,并符合建站条件,线路进出以便和接近负荷中心;要拟定社区的配电电压级别、层次及配网接线方式,预留10KV变配电站的位置;应减少交叉、跨越、避免对弱电的干扰;重要公共设施、用电大户应单独设立变压设备或供电电源。(六)通信设施:拟定固定电话主线需求量及移动电话顾客数量;结合周边电信互换中心的位置及主干光缆的走向拟定村内光缆接入模块点的位置及互换设备容量;预留邮政服务网点的位置;电

7、信设施的布点相对集中建设。(七)广播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广播网络根据社区建设的规定全面覆盖,管线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有线电视管线原则上与社区(中心村)通信管道统一规划、联合建设,鼓励一网多用。(八)能源运用:条件具有的连接输气管网,使用管道气;积极推广太阳能、秸杆发电等再生型、清洁型能源,有养殖场或养殖社区合适发展集中式沼气的社区倡导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实行联户集中供气,提供进出料设备、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九)公厕:村民集中活动的地方要设立公共厕所,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一般为00米,每社区至少一处,每座建筑面积30-平方米,可与垃圾收集点布置在一起。(十)社区绿化:重要涉及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

8、绿地;绿化品种要本着低成本、便管理的原则,体现多样性和互补性,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以植树为主;公共绿地应充足运用现状自然条件基本,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高品位、高原则布置绿化,集中绿地应当布置坐椅、小朋友活动设施、健身设施、小品建筑等;生产防护绿地应选用品有地方特色、易生长、抗病害、生态效应好的植物品种,体现生态美、主体美、多样性;村周边可植经济林、速生林。(十一)景观环境:加强社区入口景观环境建设,营造标志性景观效果;应在道路两侧或公共空间布置场地铺装、围栏、花坛、路灯、座椅、雕塑、宣传栏、垃圾箱等环境设施小品,营造优雅的社区环境;场地铺装应简洁,利于排水;围栏采用通透式;路灯、批示牌

9、、垃圾箱等风格应统一协调,美化道路景观。村庄建筑风格应整体协调统一,并能体现地方特色。单栋住宅长度不适宜超过0米。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方面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至少具有六有,即:有文体活动场合、有商业服务设施、有卫生服务中心、有学校、幼儿园、敬老院等设施。(一)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重要涉及便民服务大厅、计生指引室、环境卫生服务室、民政和社会保障室、党政办公室、社区警备室、治安民调室、图书阅览室、村民议事室等、部分设施可以一室多用,充足发挥功能。1、便民服务大厅:有固定场合,有标志门牌,面积不不不小于00m2,提供储蓄、贷款、代收水电费、电话费、邮政服务、办理低保、救济优抚金、信息网服务、补贴发放等

10、服务。2、计生指引室:面积不不不小于50 m2 ,设育龄妇女康检室,人口学校、档案资料室;室内悬挂或张贴宣传版面、宣传画。3、环境卫生服务室:面积不不不小于 2,有固定场合、标志门牌、人员、机构设立及岗位职责栏、定期评比及抽检成果公示栏、长效管理机制。4、民政和社会保障室:面积不不不小于2,有固定场合、标志门牌、人员、机构设立及岗位职责栏、开展农村低保、救灾救济、困难救济、优抚、慈善、为老年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开展失业登记、求职登记、职业指引、职业简介、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职业培训、鉴定申请、岗位开发、就业援助等服务,做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和退休人员的服务指引工作。5、党政办公室:办公设备配套齐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6、村民议事室:有牌子、有场合、有制度,面积不不不小于10。7、社区警务室:要单独建设,并尽量与社区居委会相邻,业务用房面积不不不小于0,逐渐完善安全防控、监控设施,多种电子报警系统与公安指挥中心联网,保障社区安全。8、治安民调室:有牌子、有场合、有制度、有调解程序、有三员(普法宣传员、纠纷信息员、纠纷调解员)。面积不不不小于50。(二)文化、健身场合:重要涉及文化大院、图书阅览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